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術器械)

鎖定
圈的讀音有juàn,quān,juān,又名“環”,古兵器。用金屬製成的圓環。圓環的直徑約為25釐米,環外緣大部有刃,並有一握手處。多用雙圈。常見的有乾坤日月圈、月牙圈、風火輪、雙環等。圈不易練習,屬雙器械,較重身法變化,在實戰中以靠身近戰和鎖釦敵方兵器為其主要法門有掄、砸、劈、推、鎖、扣、套、帶、掛、壓等技法。所以近代已不多見,香港八卦門及精武少林派有傳習此技。 [1] 
中文名
別    名

武術器械

又名"環",古兵器。用金屬製成的圓環。圓環的直徑約為25釐米,環外緣大部有刃,並有一握手處。多用雙圈。主要技法有輪、砸、套、帶、格、壓等。常見的有乾坤日月圈、月牙圈、風火輪、雙環等。
圈
太乙日月乾坤圈 鐵製,呈圓環形,直徑尺餘,圈內有一月牙形護手。日月風火圈 形似太乙日月乾坤圈。圈內有月牙形護手,圈外有兩個外徑一八分,內徑六分的小圈。
乾坤圈 又稱陰陽刺輪、金剛圈。為元代蒙左軍所創。其形如手鐲,直徑為八寸。其圈四分之一為握手處,此處粗可盈把,為圓形,另四分之三為尖刺。呈扁平圓彎形。扁平處闊約寸餘,厚四五分。靠內緣處較厚。外緣處較薄而無刃。外緣上有鋒利的三角齒若干。每刺長約一寸五分,刺尖彎轉,側向一方,如鋸齒形。彎轉處又有狼牙若干。鋭尖薄刃,犀利無比。圈外緣除握手處外,均有圓錐小刺,頂端尖利,二刺間距為五六分。每圈有刺數10個。乾坤圈只重二隻三斤。一革囊貯三個。並排而放,圈柄露於囊外。圈在高速飛行中割人面目頸項。
輪 小雙兵械的一種。輪裏有半圓護手,輪邊有四個突出小彎角。
少林如意圈 少林小雙兵械之一。
少林流金钂 少林小雙兵械。外圈徑長為一尺零五分,中刺徑長為八寸,閒刺徑長為六寸二分。
東南西北各家各作一次莊稱為一圈,打完即為「打完四圈」,再打四圈,當然就是「摸八圈」,以此類推。

歷史淵源

圈
圈本名陰陽輪刺,後來江湖上附會傳説中哪吒用的圈取名,一直沿用至今。圈始於元初,元世祖率領蒙古人入主中原,部將勇武過人。有一個叫哈沁的善用長矛,如果敵將離得太遠,長矛砍不到,他就使用陰陽刺,百無一失。這就是乾坤圈,元人入關以後才流傳。北方武術界也有使用的,在南方就不多見了。曾經有一個姓湯的軍人被髮配到烏魯木齊,那裏風物特異。他常帶士兵去打獵,士兵們除用長槍、大戟跟隨外,還帶上乾坤圈作為獵具,發無不中,力氣大的竟然能用它來剖開虎腹。湯某就向士兵們學習乾坤圈,他本來功力深厚,練習一年以後,乾坤圈的技藝就非常精湛了。他後來遇赦回來,經常向人誇耀乾坤圈,並當眾表演,人們這才知道那是真正的利器。這件事情發生在康熙初年。後來,湯某退隱歸田,就把技藝傳授給了子侄,逐漸流傳出去。他是蒲郡人,後來當地很多人,以乾坤圈著名於世,江湖上就多了這樣一種暗器。同治光緒之際,山東嶧縣有一個綠林首領符天爵,擅長各種武術,特別精通乾坤圈,人稱為“八臂哪吒”。一天晚上,他走過一處埋人的曠野,忽然看見一個兩眼綠焰,全身一寸長綠毛的怪物,閃閃發光,面目恐怖。他知道是殭屍,膽戰心驚。他曾聽老人們説過,殭屍年久以後就變成飛天夜叉,除了雷霆以外,水火刀刃都不能傷它,形狀就是這樣,他急忙逃避,但殭屍速度快如風,很快就趕上。他返身撥刀就砍,但一點用處也沒有。符天爵又往前跑等殭屍趕上,就拿出乾坤圈向它的頸拋去,沒想到竟然把頭砍斷了,黑血流了一地,腥穢不可聞。這時已天明,他趕到近處的村莊,把晚上的事情告訴了大家。人們揹着柴到了那裏,放火燒了殭屍,以絕後患。從這件事可以見到符天爵使用圈的功力。

構造特點

圈
乾坤圈又名陰陽刺輪,是最鋒利的暗器之一。它的形狀象鐲,直徑八寸,握手處是渾圓的,離一手握住還有一半,居全圈四分之一,它的粗細也只能用手握滿。其餘四分之三呈扁平圓彎,與渾圓處兩端銜接,恰成一個圓圈。扁平處約一寸多寬,四五分厚。靠內緣處較厚,外緣處較薄,但並沒有鋒刃。外緣上安上一寸半長鋒利無比的三角形尖刺,刺尖彎轉,傾象一方,象鋸齒一樣,彎轉處又象狼牙錘上的狼牙,鋭尖薄刃,刃兩面都有,鋒利無比。圈的外緣,除握手的渾圓處外都有刺,每隔五六分就有一枚,共計不下數十枚,象機器上的刺輪。每個圈重約二斤到三斤以上,全看練習者的力量而定,臂力大的分量可以略重,臂力小的分量略輕,但最重不能超過四斤,最輕也不能少於兩斤。乾坤圈用大小合適的皮袋攜帶,大半圈放進去,小半圈握手處露出來以便取用。取圈時要注意輪刺,一不小心就會傷着自己的手。每個皮袋裝三個乾坤圈,不宜多帶。它的名稱初看起來含有神怪的意味,其實也不過是一種奇形的暗器。乾坤圈不易練習,所以近代已不多見。

練習方法

乾坤圈全靠圈外的刺鑿人,丟圈的勁力摜中帶旋。圈脱手時周圍旋轉,與飛鐃發出時相同。飛鐃只是靠鋒利的外緣和旋轉的力量銼傷敵人,而乾坤圈利用鋒利的刺,加上旋轉的力量,打在人身上無異於木工用鋸鋸木,效果比飛鐃更厲害。不中則已,一中就難倖免。練習乾坤圈先要練兩臂的摜勁和旋勁,使圈丟出時能夠一路旋轉,直取目標。拋圈的手法與飛鐃差不多。飛鐃是用三個指頭拈住鐃的一邊向外丟出,而乾坤圈是用手握住渾圓的地方向外拋出。它也分直破和橫破兩種。直破就是用手握圈高舉在頭頂上,虎口向後,圈上鋸齒的鈎向下,然後往後一挫,向前拋出,從上而下,用豎頭擊人。所謂橫破,可分為撒和撇兩種方法。撒法是從右到左,右手握圈,虎口向右,鋸齒向左,手掌翻向上,然後猛力向外一蕩,轉手向左拋出,攻取側面的敵人。撇法相反,它是從左到右。用右手握圈,虎口向左,鋸齒向右,掌心轉向下,然後用力向左一送,急忙帶回,向右撇出,攻取側面的敵手。這些都是正面的手法,反面的也沒有很大不同;只是在直破時,如果右手握圈,上身就從左面扭轉,將圈一舉,就往下劈。橫破的撤法也是從左邊扭轉上身,將圈從肩頭上橫撒出去。如果是橫破的撇法,就是右手握圈身體向右旋轉,將圈從右腰間橫撇出去。學到了這六種手法以後,就能夠用來應敵了。練習時用土牆作靶,在上面畫一個人形作為目標,先從相距一丈處練習,能夠應手命中後再逐漸移遠。正面直破練成以後再練正面橫破的兩種方法,然後再練反身的直步橫破,循序漸進。所用的靶子不必縮小,因為乾坤圈攻取的目標較大。練習乾坤圈需要三年才能成功,天資不足或不勤奮的人更長。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