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鎖定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拉丁學名:Pedicularis szetschuanica Maxim. subsp. anastomosans Tsoong)為玄蔘科馬先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四川馬先蒿的亞種,多少木質化,莖高僅10釐米,葉為長圓形至卵形,多少膜質,生有白色長毛,花序穗狀而密,苞片下部者葉狀,生有長白毛,端常有紅暈;萼幾全部有網脈,膜質,無色或有時有紅色斑點,多少種形,花冠紫紅色,盔額稍圓,花絲兩對均無毛;柱頭多少伸出。7月開花。
(概述圖是該物種的原種四川馬先蒿,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在線植物誌 [1] 
中文學名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szetschuanicaMaxim. subsp.anastomosansTsoo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玄蔘科
馬先蒿屬
四川馬先蒿
亞    種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形態特徵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原植物:四川馬先蒿是一年生草本,有中等程度的毛被,干時不變黑色。根單條,垂直而向下漸細,老時木質化,生有少許斜伸的須狀側根,長達3釐米,或有時從中部以上分為數條較粗的支根而長達5釐米。
莖基有時有宿存膜質鱗片,其高一般20釐米左右。但低矮的植株僅高10釐米,而高者則可達30釐米,有稜溝,生有4條毛線,毛在莖節附近及花序中較密,單條或自根頸上分出2-8條,側生者多少彎曲上升,在正常情況下不分枝,尤其上部決不分枝。
葉在大小、形狀與柄的長短上變化極大,下部者有長柄,柄一般長於葉片,在極小的植株中僅長7毫米,在大植株中長達2.5毫米,多少膜質,基部常多少膨大,生有白色長毛,中上部之葉柄較短至幾無柄;葉片長卵形經由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0.4-3釐米,寬2.5-10毫米,羽狀淺裂至半裂,裂片5-11枚,多少卵形至倒卵形,兩緣下部全緣,端圓鈍而有鋸齒,齒常反捲而有白色胼胝,兩面有中等多少的白毛至幾無毛。
花序穗狀而密,或有一二花輪遠隔,下部者相距達3.5釐米;苞片下部者葉狀,中上部者迅速變短,三角狀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基部寬楔形而驟狹,有膜質無色之寬柄,生有長白毛,漸上漸變綠色而有美麗的網脈,端常有紅暈;萼膜質,無色或有時有紅色斑點,多少種形,長4毫米左右,主次脈明顯,10條,主脈常因兩側有不清楚的斜升支脈而變粗,在近萼齒處有少數橫脈作網結,齒5枚,綠色,或常有紫紅色暈,後方1枚三角形,最小,前側方者披針形,後側方者較寬多少三角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緣多少有不明顯的鋸齒,連其三角形的基部共長1.5毫米;花冠紫紅色,長14-17毫米,管在基部以上約3.5毫米處經約以45°或偶有以較強烈的角度向前膝屈,上段約長6-7毫米,其上半節又稍稍向上仰起,向喉漸漸擴大,徑達3.8毫米下唇長達7-8毫米,寬達10毫米,基部圓形,側裂斜圓卵形,中裂圓卵形,端有微凹,僅略小於側裂,其兩側為後者所蓋迭,網紋細而不顯著,邊緣無齧痕狀細齒,無細緣毛或極少微有緣毛,盔長以前緣計約5毫米,下半部向基漸寬,基部寬約2.6毫米,上半部寬約1.4毫米,僅極微或幾不向前弓曲,額稍圓,轉向前方與下結合成一個多少突出的三角形尖頭;花絲兩對均無毛;柱頭多少伸出。花期7月。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這一亞種的不同,在於其體多少木質化,高僅10釐米左右,其萼幾全部有網脈,其下唇邊緣有不整齊的齧痕狀齒。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380-4450米的高山草地、雲杉林、水流旁及溪流岩石上。 [2]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分佈範圍

僅分佈於中國西藏昌都專區中西部。 [2]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主要價值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四川馬先蒿網脈亞種
在有花植物中花冠形態多樣化最為集中,其花形奇特、式樣繁多,花色豔麗,葉形優美,具有很高的園林觀賞價值,作為亞熱帶高山野生花卉資源種類之一,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地被、草坪組花或成片栽植,尤其值得在林蔭樹下或高樓小區花園內種植,能收到較好的觀賞效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