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單兆偉

鎖定
單兆偉,生於1940年,漢族,本科學歷,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
中文名
單兆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0年
職    業
主任醫師

單兆偉主要著作

多年來立足臨牀,注重科研的同時,還潛心總結,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被評為優秀論文共9篇。代表論文有“胃病辨證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關係”(《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年第3期)、“益氣活血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牀研究”(《江蘇中醫雜誌》,1992年第1期)、“徐景藩教授治學精神簡介”(《江蘇中醫雜誌》,1992年第4期)、“胃舒合劑治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臨牀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誌》,1994年第2期)等。參加編纂的著作有《脾胃學説與臨牀》(編委,人民衞生出版社,1990年9月,20.5萬字)、《中醫胃腸病學》(副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年10月,123.2萬字),《張澤生醫案醫話集》、《中醫內科學》、《現代中醫內科學》等10餘部。

單兆偉科技成果

作為主要負責人的在研課題有:①胃炎靈治療萎縮性胃炎的臨牀研究;②益氣活血清熱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臨牀研究;③益氣活血法治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臨牀與實驗研究;④中醫辨證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牀與實驗研究;⑤和胃膠囊促胃動力作用的臨牀與實驗研究;⑥健胃防癌膠囊逆轉胃癌癌前病變的分子生物學研究;⑦益氣活血法治療慢性胃炎氣虛血瘀證的臨牀與實驗研究;⑧胃舒合劑治療胃癌前期病變的臨牀及實驗研究。

單兆偉所獲獎項

作為主持人的“益氣活血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的臨牀和實驗研究”獲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由徐景藩教授主持的中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牀及實驗研究,獲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主持制定的“中醫急症胃病證治規範的研究”獲1990年北京中醫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獎,“張澤生教授脾胃病診療與教學軟件”1990年獲江蘇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1] 

單兆偉人物經歷

1965年於南京中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全國中醫內科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脾胃病研究會主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南京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誌》副主編、《新消化病雜誌》編委、《南京醫學》常務編委、南京中醫藥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經驗、專長簡介
長期從事中醫脾胃病理論、臨牀和實驗的研究工作,曾拜師於全國著名脾胃病專家張澤生教授、徐景藩教授門下。在他們的諄諄教導和培養下,中醫診療技術有了一定的提高,結合多年來的實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尤其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病、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癌前期病變、炎症性腸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動力障礙等方面有一定研究。提出了氣虛血瘀是CAG和HP感染性胃病共同的病理基礎,治療採用扶正祛邪、益氣活血法,以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辨證與辨病,中醫基礎理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取得顯著療效。創制了理氣和胃口服液、清幽養胃膠囊、參芪精、和胃膠囊、仁術健胃顆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藥方劑。
從事醫療工作36年,完成專科病人的診療約10萬人次。是江蘇省重點學科中醫消化病專科的創建人之一。每年都擔任研究生、本科生、外國進修生的課堂教學和臨牀帶教,現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3名,博士後1名,正在培養碩士生3名、博士生8名(含香港及越南博士生各1名)。曾參加《中醫內科學》、《實用中醫內科學》等教材的編寫工作。注意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