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喑啞

鎖定
喑啞,意思指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1] 
中文名
喑啞
讀    音
yīn yǎ
釋    義
聾盲喑啞
出    處
管子·入國
同義詞
嘶啞
例    句
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喑啞基本解釋

喑啞 喑啞
嗓子乾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微弱而不清楚。

喑啞引證解釋

(1)啞巴,口不能言。《管子·入國》:“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 清·陳鼎《八大山人傳》:“父某,亦工書畫,名噪江右,然喑啞不能言。”法布爾《綠色蟈蟈》(人教版七年級上第23篇課文):“在這喑啞而連續不斷的微弱聲音中,還時不時發出一陣非常短暫而急促、近乎大風般的響聲,這便是蟈蟈的歌聲和樂段,其餘的則是伴唱。”
(2)謂沉默不語。《新唐書·刑法志》:“吾聞語曰:‘一歲再赦,好人喑啞。’” 清顧炎武《二月十日有事於欑宮》詩:“頹陽不東昇,節士長喑啞。”
(3)嘶啞。蕭紅《橋·過夜》:“女孩坐在角落裏面咳嗽着,那老婦人簡直是喑啞了。”草明 《延安人》:“她的喑啞的嗓音,突然給一個高大的人影所擾亂。”
(4)喑惡。發怒喝叫。 明·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 外黃小兒,回喑啞之威; 楊家童烏 ,與《太玄》之筆。”清戴名世《范增論》:“當此之時,項籍叱吒喑啞之資、拔山蓋世之氣,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於去惡》:“又其生平喑啞如霹靂聲,矛馬所至,無不大快,出人意表。”見“喑惡”。鄭愁予《雨説》: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