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哲(拼音:zh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始見於篆文。《説文》:“哲,知也。從口,折聲。” [2]  形聲字,是金文“悊”的形體,上部為“折”,表音;下部為“心”,古人沒有大腦的概念,以心為思維器官,並作為思想、意念、感情的統稱,心則表示人的主觀意識, [3]  有智慧之意,將“心”換成“口”後,其義未變。本義是指聰明;因其經常與“賢”共用指代某人品行高尚,後引申為“有智慧的人”,舊時,稱那些才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為“哲人”,稱那些在某方面造詣極深的人為“哲匠”。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拼    音
zhé
注    音
ㄓㄜˊ
部    首
總筆畫
10
五    筆
rrkf
鄭    碼
dpj
統一碼
54F2
倉    頡
qlr
字    級
一級字(編號1802) [1] 
平水韻
入聲九屑 [5] 
結    構
上下結構
四角號碼
52602
筆順編號
1213312251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哲,形聲字。從口,折聲。本義為智慧,《説文》:“哲,知也。”古智、知通用,《説文》小篆(見圖中1)有左右結構之形,為金文“悊”形體。後至漢代,《甲金篆》中(見圖中2)為隸變後的文字,已較為整齊規範,可清晰的辨認出“折”、“口”二字,但仍為左右結構。楷書(見圖中4)已演變為上下結構。 [3] 
哲是金文“悊”的形體,心表示人的主觀意識,“悊”表示不易折斷的主觀意識,後“心”換成“口”,其義未變,有聰明、智慧的意思;因其經常與“賢”共用指代某人品行高尚,後也常用來表示“有智慧的人”。 [6]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é
形容詞
聰明,有智慧
wise sagacious
爾雅》:“哲,智也”
《詩·大雅·下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
《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
·伊訓》:“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
漢書·敍傳》:“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
《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哲理哲學、哲思
名詞
有智慧的人
sage
《書·大誥》:“爾庶邦君,越爾御事;爽邦由哲。”
左傳·成公八年》:“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
唐·徐賢妃《諫太宗息兵罷役疏》:“然黷武翫兵,先哲所戒。”
哲學的簡稱
philosophy

文史哲
對別人的尊稱、敬稱
your

參考資料: [6-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口部】陟列切
知也。從口折聲。悊哲或從心。 [2] 

説文解字注

哲,知也。
釋言曰:哲,智也。方言曰:哲,知也。古智知通用。從口。折聲。按凡從折之字皆當作斤草。各本篆文皆作手旁。用改篆也。今悉正之。陟列切。十五部。
悊,哲或從心。
韻會引説文古以此為哲字。按心部雲。悊,敬也。疑敬是本義。以為哲是假借。
嚞,古文哲。從三吉。或省之作喆。 [8] 

康熙字典

古文:嚞。《唐韻》《集韻》《韻會》並陟列切。音蜇。《爾雅·釋言》:哲,智也。《書·舜典》:濬哲文明。《説命》:知之曰明哲。《洪範》:明作哲。《揚子·方言》:哲,知也。齊宋之閒謂之哲。《前漢·於定國傳》贊:哀鰥哲獄。注:師古曰:知獄情也。
又《正字通》:叶音質。陸機《陸抗誄》:人玩其華,鮮識其實。於穆我公,因心則哲。
又《唐韻正》:叶音制。曹植《黃帝贊》:少典之孫,神明聖哲。土德承火,赤帝是滅。服牛乘馬,衣裳是制。氏雲名官,功冠五列。滅,亡例反,列音例。傅玄《祀景帝登歌》:執競景皇,克明克哲。旁作穆穆,惟祇惟畏。 《説文》:或作悊。《廣韻》:與喆同。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音韻集成

字形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陟列切
ȶjæt
集韻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陟列切
ȶiæt
韻略


入聲





陟列切

增韻


入聲





之列切

中原音韻

入作上聲
車遮



全清

tʂiɛ
中州音韻


入作平聲
車遮





張蛇切



入作上聲
車遮





葉者

洪武音韻

入聲
五屑


全清
之列切
tʃiet
分韻撮要

陰入






參考資料: [10-11]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at
王力系統
t
ǐat
董同龢系統
t
jæt
周法高系統
t
iat
李方桂系統
t
rjat
兩漢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元魂痕

ən
北魏後期北齊
元魂痕

ən
齊梁陳北周隋
元魂痕

ə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ən
擬音/王力系統

ən
擬音/董同龢系統

ən
擬音/周法高系統

ən
擬音/李方桂系統

th
ən
擬音/陳新雄系統

ən
參考資料: [11-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28]
  • 2.    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88
  • 3.    李學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81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29]
  • 5.    入聲 九屑  .搜韻[引用日期2020-12-28]
  • 6.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30]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9.5:1658
  • 8.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225頁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8
  • 10.    [哲]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30]
  • 11.    [哲]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30]
  • 12.    [哲]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