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篆文

鎖定
篆文是大篆 [1] 小篆的統稱。大篆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 [2]  ”,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中文名
篆文
拼    音
zhuànwén
詞    義
篆體字
詞    性
名詞

篆文詞語解釋

篆文 篆文
篆體字。
《後漢書·張衡傳》:“ 陽嘉 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李白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之二:“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
鏡花緣》第四八回:“ 苦花 道:‘我看此碑都是篆文,一字不識,誰見什麼天榜?’”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這一對銅花缽大約是三五百年前的舊物,身上各有一條龍和一個太陽,底上鑄有篆文‘內用’二字。”

篆文來源

篆文 篆文
篆文(zhuànwén):篆體字。篆文是我國五種字體(篆、隸、楷、行、草書)中出現和發展得最早的一種。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金文商周青銅器上刻鑄的款識文字)、籀文(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的文字)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古文,小篆則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後,在秦代通行的篆書。

篆文演化過程

篆文 篆文
篆刻主要採用篆書,“篆”字《説文解字》訓為“引書”,段玉裁注:“引書者,引筆而著於竹帛也”,可見“篆”字、含有“寫字”之意。篆書有大、小篆之分。
廣義的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期通行於六國(齊、楚、燕、韓、趙、魏)的古文,小篆則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後,在秦代通行的篆書。篆刻採用的字體除古代奎印上的古璽文、摹印篆、繆篆、小篆外,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古文和其它一些金石文字都可採用入印。

篆文篆文分類

篆文金文

金文舊稱“鐘鼎文”,是商周青銅器上刻鑄的款識文字。金文結體錯綜變化,筆畫圓勻厚重。明清以來不少篆刻家喜用金文入印,收到古樸生動的效果。金文資料可參閲《三代吉金文存》和《金文編》等書。

篆文籀文

籀文 籀文
籀文在春秋時期就已在秦國流行了,此後“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見王國維《史籀篇疏證序》),籀文據傳是周宣文時太史籀所整理,所以稱為籀文。籀文和金文相比形狀與結構有些相同,籀文只是更趨於簡化和線條化,形體齊整穩定。籀文可從《石鼓文》等金石器物上得見,《古籀彙編》等書收有籀文資料。

篆文古文

古文是戰國時期秦國之外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使用的文字,也稱為“六國古文”。古文形體比籀文更為簡化,結構奇詭。古文中還有一種裝飾性很強的美術字如字中帶有鳥蟲形狀、點飾、拖有長尾等特點,在六國的銅器、兵器、陶器、貨幣、簡冊、帛書和玉石盟書上都可見到這種文字。可參閲三國曹魏刻石《正始三體石經》、《中山王呂器文字編》、《侯馬盟書》等書。
古璽文字 古璽文與六國古文十分相近,是古文之一種。古璽文字形體富於變化,有些字頗難辨識。《古璽文編》專門收錄這種文字。

篆文小篆

篆文 篆文
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由李斯等人整理的文字,這種文字“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見《説文解字序》)。小篆字形呈縱勢,筆畫粗細劃一,勻圓齊整,排列齊整。用筆圓潤而略粗的叫做“玉箸篆”,用筆較細而圓勁挺直的叫做“鐵線篆”。參閲秦代的《泰山刻石》和漢代許慎編纂的《説文解字》一書。

篆文摹印篆

摹印篆是秦代用於璽印上的文字,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稍加變化,如把小篆垂足很長的筆畫截短,圓轉的筆畫變為方折,把小篆的縱勢、變成方形。主要是為了適應璽印的形狀。在秦代和西漢初期的璽印上採用的就是摹印篆,應與秦代的權量詔版文字也很相近。這種摹印篆在《金石大字典》、《漢印文字徵》等書中均有收錄。

篆文繆篆

篆文 篆文
繆篆是漢代璽印使用的文字,一種為筆畫平正方直,字形莊嚴雄渾,結構或增或損,變化多端,顯然受到漢代隸書的影響,這種篆字多不合“六書”之旨,所以稱為繆篆,“繆”字含有謬誤之意。漢印中還有一種在篆書上加鳥、魚、蟲的形象,或筆畫屈曲迴繞,這種文字生動靈巧,富有圖畫性,也有人認為這種書體才是繆篆,因為它更有綢繆之意。《繆篆分韻》《漢印分韻》和《漢印文字徵》等書收有這種文字。
除上述幾種篆體之外,可供篆刻入印的金石文字還有很多,如陶文、貨幣文、鏡銘文、瓦當文、篆書碑額等。篆刻藝術由於內容、形式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隸書、楷書、行草書也有入印的。

篆文篆文備註

篆法上最重要的是不能出現錯字,每個字都應有出處,最忌以楷書的結構來推想篆書結構,用拼湊偏旁部首的方法,生造出一些字。此外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方印中,不要採用幾種不相同的字體,這樣會顯得雜亂無章,篆刻家陳師曾説:“學刻印須先學篆書,書能佳,刻印自易”。所以學習篆刻者,都要先寫好篆書。

篆文相關詞語

篆體、篆輅、篆形篆法篆章、篆記、篆籀、篆刻蟲雕、篆意、篆蟲、篆蓋、篆煙、篆注、篆題、篆刻、篆筆、篆務、篆額、遐篆、煙篆、還篆、蝌篆、龍章鳳篆釵股篆、次篆、蛟篆玉篆仙書雲篆、填篆、雅篆琳篆、藩篆、大篆、行篆、二篆、草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