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哲學導論

(202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哲學導論》是202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哲學導論
作    者
張世英
類    別
教材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267462

哲學導論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先生在北京大學給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導論課的教材。本書曾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並不囿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詞句,而是以批判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把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結合起來,力圖創造性地展現出一套現代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哲學體系。作者提倡一種融西方近代"主體-客體"思維方式於中國傳統的"萬物一體"、"民胞物與"思想之內的、會通中西的哲學,它結合真善美三者為一體,以提高人生境界、服務於當前的人文素質教育為目的。
為了符合哲學導論課程的需要,本書對於中西哲學史上各種哲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哲學導論作者簡介

張世英,1921年生於湖北武漢市,1946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大哲學系。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西哲學與文化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論黑格爾的邏輯學》、《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等。

哲學導論圖書目錄

導言什麼是哲學/
小引/
一哲學史上對哲學的界定/
二哲學是關於人對世界的態度或人生境界之學/
三哲學的分類/
第一篇本體論與認識論
第一章“人生在世”的兩種結構
——“人—世界”和“主體—客體”/
一“人—世界”和“主體—客體”兩種在世結構的含義、區別與關係/
二兩種在世結構在中西哲學史上的表現/
三對於人與世界關係問題的具體回答/
第二章精神發展的階段/
一劃分精神發展階段的原則/
二個人精神發展的階段/
第三章兩種超越: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兩種目標:相同與相通/
一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
二相同與相通/
第四章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與想象/
一想象不同於思維的特點/
二從重思維轉向重想象/
三想象的重要意義/
第五章兩種無限觀:“思維的無限”與“想象的無限”/
一兩種無限的含義/
二對黑格爾“真無限”的批評/
三“真無限”的整體與“壞無限”的整體/
四“人生在世”的全過程/
第六章兩種真理觀:符合説與去蔽説/
一從符合説到去蔽説的轉向/
二真理的本質在於超越和自由/
第七章論境界/
一境界的含義及其在中西哲學史上的意義/
二境界的形成/
三不同境界之間的溝通問題/
四用“萬物一體”“民胞物與”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溝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八章境界與文化/
一四種人生境界/
二個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文化的評判問題/
四在發展科學的基礎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質/
五科學、認識活動的抽象性與審美、道德活動的具體性/
六從科學認識到人生領悟/
第九章超越自我/
一禪宗關於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超越自我在於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章超越之路/
一哲學的“奧秘性”與“公開性”/
二哲學的徹底的“公開性”在於永不脱離時間性和有限性/
三超越有限的歷程/
四超越有限是一種長期磨鍊的過程/
第二篇審美觀
第十一章審美意識的在世結構:人與世界的融合/
一審美意識:人與世界融合的產物/
二審美意識的特點:超越性/
三審美意識給人以自由/
第十二章審美意識的靈魂:驚異/
一傳統哲學與驚異的對立/
二審美意識的驚異起於超越主客二分/
三缺乏審美意識或詩意的傳統哲學的終結/
四驚異是哲學和審美意識(詩意)的靈魂/
第十三章典型説與顯隱説/
一典型説及其哲學基礎/
二顯隱説及其哲學基礎/
三真理的場所——藝術品/
四中國古典詩論的“隱秀”説/
五超越在場與功利追求/
第十四章審美意識:超越有限
——再論典型説與顯隱説/
一理論/
二歷史/
第十五章審美價值的區分/
一黑格爾論藝術價值的區分/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決定審美價值的高低/
第十六章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一西方古典哲學到現當代哲學的轉向/
二語言學轉向/
三語言意義的轉換/
四“大言”與“小言”/
第十七章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一語言的詩性/
二詩的語言與非詩的語言的區別/
三中國古典詩的語言的特徵和要求/
第十八章美與真善/
一古希臘時期/
二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
三近代/
四現當代/
五真善美統一於“萬物一體”/
第三篇倫理觀
第十九章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一哲學史上的道德觀/
二審美意識超越道德意識/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關於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的關係的論述/
四審美意識的超越性與現實性的統一/
第二十章人與世界的兩重性/
一“被使用的世界”與“相遇的世界”/
二人生並非只是使用對象的活動/
三人生的意義:萬物一體的領悟或“我—你”之間的相互迴應/
四有“民胞物與”精神的人,能喚醒萬物與之作語言交流/
五“我—你”關係的優先地位/
六讓科技事業充滿“民胞物與”和“仁愛”精神之火與光/
第二十一章人類中心主義和民胞物與説/
一中國哲學史上民胞物與和人類中心思想的統一/
二西方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三超越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十二章和諧相處:人與人,人與自然
——順應與理解/
一和諧論的本體論根據——萬物一體/
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第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