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哨遍

(曲牌名)

鎖定
哨遍,曲牌名,又名“稍遍”,屬般涉調,亦入中呂宮,用於劇曲散曲套數,為套數首牌或聯入套中。全曲(含幺篇)共三十句一百五十餘字,押十三韻。代表作品有元代睢景臣的《哨遍·高祖還鄉》等。
中文名
哨遍
別    名
稍遍
始興年代
宋代
流行年代
元代
正體字數
一百五十餘字
代表作
《哨遍·高祖還鄉》等

哨遍體裁沿革

哨遍,曲牌名,又名“稍遍”,入般涉調,亦入中呂宮,用於散曲套數,散套為套數首牌,劇套則聯入套中。此調本為詞牌名,宋代詞人有作,最早見於蘇軾《東坡詞》。趙令畤侯鯖錄》卷七:“東坡老人在昌化,嘗負大瓢行歌于田間。有老婦年七十,謂坡雲:‘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坡然之。里人呼此媪為‘春夢婆’。坡被酒獨行,遍至子云諸黎之舍,作詩云:‘符老風情老奈何,朱顏減盡鬢絲多。投梭每困東鄰女,接扇唯逢春夢婆。’”傳東坡所歌即為“哨遍”。此調在宋代是較為冷僻的詞調,考《全宋詞》所載,僅蘇軾、辛棄疾、劉克莊等十餘人使用過,其存作亦不過十餘首而已。宋代詞人傳世的“哨遍”作品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其情感內涵基本一致,無非表現世事無常、人生當超脱達觀等思想情懷,這種情感內涵被元人嘆世歸隱題材的散曲所繼承。
關於此調名稱的來源,沈括《夢溪筆談》卷五在解釋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涼州徹”一句時有云:“所謂大遍者有序、引、歌、翕瓦、嗺、哨、催、攧、袞、破、行、中腔、踏歌之類,凡數十解,每解有數迭者,裁用之,則謂之‘摘遍’。”在大麴一系列“歌聲變件”的程序組合中其居於中段“排遍”位置的“哨”被“摘遍”下來歌唱,於是就被命名為“哨遍”。宋代大麴中這種某一變件的重迭使用,即如沈括所言“每解有數迭者”,演化到元曲,就產生了“哨遍”套曲的組套方式,即“哨遍”後加若干“煞曲”的重迭組合格式。元曲雜劇及散曲中所使用的“哨遍”這種獨特的構套方式是直接使用了宋代大麴中“每解有數迭者”之特有的重章復沓形式。可見,元曲中之“哨遍”是由宋之大麴演化而來。 [1]  [2]  [3] 

哨遍格律説明

哨遍,作為套數中的一個曲牌,格律與諸宮調略同。全曲(含幺篇)共三十句一百五十餘字,基本句式為:六、七、六、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四、六、五、七、三、四、四、五、六、四、四、七、七、三、四。至少押十三韻,平仄混押。散套可用幺篇換頭,也可不用;劇套不用幺篇換頭。幺篇換頭首末句與始調不同,末句上少兩句,餘同始調。此調格律例見元代曾瑞《哨遍·思鄉》。 [2]  [4] 

哨遍格律對照

格律對照例曲:曾瑞《哨遍·思鄉》
中仄中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去
輦轂(下)人生有,(樂)太平歌舞同歡。金綺陌玉娉婷,間笙簧、歌轉流。鬥馳騁,粉濃蘭麝,肌瑩瓊酥,(花)解語嬌相。旦暮花魔酒病,(詩)酬酢好句,(詞)賡和新。櫻唇月下呂玉簫,春筍花前按銀。正)宴樂皇都,忽憶吳山,頓思越
〔幺〕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中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平。中中中,中仄平
書劍南行,或徵或止無。飄泊若雲萍,駕孤舟、一葉帆。似脱穎,(辭)九重鳳闕,(快)萬里鵬程,(無)名利徒奔。(自)願瞰東南形勝,(湖)山留客醉,(花)柳系人。梯航海嶠暮雲黃,轎馬煙嵐亂山。屢曾經,蓮渚蘆 [2]  [4] 
(説明:曲牌格律與對照例曲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曲使用斜體字排印。曲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上,表示填上聲字;去,表示填去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粗的為韻腳所在,括號內的為襯字。)

哨遍典範作品

元·馬致遠《哨遍·張玉巖草書》
元·王實甫《哨遍·聽説罷心懷悒怏》
元·曾瑞《哨遍·羊訴冤》
元·睢景臣《哨遍·高祖還鄉》 [1]  [2]  [3] 
參考資料
  • 1.    趙義山.元曲【哨遍】套式及其曲學史意義考論[J].中國韻文學刊,2017(1):95-98
  • 2.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439
  • 3.    趙興勤 趙韡 譯註.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225
  • 4.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