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哨遍·高祖還鄉

鎖定
《哨遍·高祖還鄉》是元曲作家睢景臣套曲作品。此曲以嬉笑怒罵的手法,通過一個熟悉劉邦底細的鄉民的口吻,把劉邦“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之舉寫成一場滑稽可笑的鬧劇,以辛辣的語言揭露了劉邦的無賴出身,剝下封建帝王的神聖面具,還其欺壓百姓的真面目。
全曲情節鮮明,形象生動,角度獨特,風格樸野,詼諧潑辣,對比手法的運用,語言活潑,具有口語化特點,有強烈的喜劇性與諷刺性和野史的風格。
劉邦的時代距離元朝已很遙遠,但元曲作家卻多以“高祖還鄉”題材作套曲。這大約與元朝皇帝每年都要回一次上都有關。
作品名稱
哨遍·高祖還鄉
作品別名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作    者
睢景臣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文學體裁
散曲

哨遍·高祖還鄉作品原文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又言是車駕,都説是鑾輿,今日還鄉故。王鄉老執定瓦枱盤,趙忙郎抱着酒胡蘆。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幺大户
〔耍孩兒〕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見一彪人馬到莊門,匹頭裏幾面旗舒。一面旗白 胡闌套住個迎霜兔,一面旗紅 曲連打着個畢月烏。一面旗雞學舞,一面旗狗生雙翅,一面旗蛇纏葫蘆
〔五煞〕紅漆了叉,銀錚了斧,甜瓜苦瓜黃金鍍,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白雪雪鵝毛扇上鋪。這些個喬人物,拿着些不曾見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黃羅傘柄天生曲,車前八個天曹判,車後若干遞送夫。更幾個多嬌女,一般穿着,一樣妝梳。
〔三煞〕那大漢下的車,眾人施禮數,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眾鄉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着手扶。猛可裏抬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須姓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杯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
〔一煞〕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稈,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糊突處。明標着冊歷,見放着文書
〔尾〕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税糧中私準除。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扯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1]  [9] 

哨遍·高祖還鄉註釋譯文

哨遍·高祖還鄉詞句註釋

①般涉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哨遍:曲牌名,又作“稍遍”,屬般涉調,亦入中呂宮。高祖:即漢高祖劉邦。
②社:古時地方的基層單位。元代以五十家為一社 。
③無推故:不要藉故推辭。
④不尋俗:不尋常,不一般。
⑤“一壁廂”句:一邊要供給馬飼料。一壁廂,一邊。也,襯字,無義。
⑥索應付:須認真對待。索,須。
⑦車駕、鑾輿:都是帝王乘的車子,因以作為皇帝的代稱。
⑧鄉老:鄉村中的頭面人物。
⑨忙郎:一般農民的稱謂。
⑩糨(jiàng)來:漿好,刷洗。用米汗給洗淨的衣服上漿叫“糨”。
⑪“十暢好”句:正好充裝有身份的闊佬。暢好是,又作“常好是”“暢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講。妝麼(yāo),裝模作樣。
⑫“瞎王留”句:愛出風頭的青年率領一夥裝模作樣的壞傢伙。瞎,猶言壞,胡來。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風頭的農村青年。火,同“夥”“夥”。喬男女,壞傢伙,醜東西。
⑬胡:胡亂,胡鬧。踢蹬:語助詞,起強調作用。
⑭一颩(biāo)人馬:一大隊人馬。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一颩”條:“虜中謂一聚馬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
⑮匹頭裏:猶“劈頭”“打頭”“當頭”。
⑯“白鬍闌”句:指月旗。胡闌,“環”的合音。即圓圈。迎霜兔,玉兔,古代神話謂月中有玉兔搗藥。一面旗上畫的是白環裏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
⑰“紅曲連”句:指日旗。曲連,“圈”的合音,即紅圈,象日的形狀。畢月烏,古代傳説日中有三足烏。後來的星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種鳥獸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雞”“畢月烏”等。
⑱雞學舞:這裏指舞鳳旗。
⑲狗生雙翅:這裏指飛虎旗。
⑳蛇纏葫芒:這是指蟠龍戲珠旗。這些旗幟都是鄉下人沒有看到過的,只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隨意加以解釋的。
㉑銀錚:鍍了銀的錚。
㉒“甜瓜”句:這是説金瓜錘,帝王的儀仗。
㉓“明晃晃”句:這是説朝天鐙,帝王的儀仗。
㉔“白雪雪”句:這是寫鵝朱宮扇。
㉕喬人物:怪人物,裝模作樣的人。
㉖“黃羅傘”句:此指帝王儀仗中的“曲蓋”。曲蓋象傘,柄是曲的。
㉗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風凜凜、表情呆板的侍從人員。
㉘多嬌女:指美麗的宮娥。
㉙挪身:挪動身軀。
㉚猛可裏:猛然間,忽然間。覷(qù):偷看。上文“覷得人如無物”的“覷”,當“斜視”講。
㉛“你身”句:你個人本姓劉。須,本。
㉜根腳:根基,猶今言出身。
㉝亭長:劉邦曾經做過泗上亭長。秦制 。十里為亭,十亭為鄉。耽(dān):沉溺,迷戀。
㉞拽(zhuài)壩扶鋤::泛指平整土地之類的農活。兩牛並耕為一壩。壩通“耙”。
㉟麻三稈:麻三十斤。鄉間以十斤為一稈。
㊱有甚糊突處:有什麼糊塗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塗,含混不清。上句中斛(hú):量器名,古人以十鬥為一斛。
㊲明標着冊歷:明白地記載在帳簿上。標,記載。冊歷,帳簿。
㊳見(xiàn)放着文書:現在還放着借據在那兒。文書,契約。借條。
㊴差發內旋撥還:在官差內立即償還。差發,差撥,官家派的差役和錢糧。旋,立刻,馬上。
㊵私準除:暗地裏扣除。準除,抵償,折算。
㊶劉三:劉邦,排行當為第三。因為他有一個哥哥排行第二。捽(zuó)住:揪住,抓着。
㊷白甚麼:憑什麼。不是詢問原因,而是帶有批評意味的責問、質問。 [1]  [2] 

哨遍·高祖還鄉白話譯文

社長挨家挨户通知,但有差遣不得藉故推託。眼下這差事不尋常。一邊要割草喂牲口,一邊又要安排差役,必須認真對待。都説皇帝的車駕今日還鄉。姓王的鄉老拿着酒罈子,姓趙的農民抱着酒胡蘆。新洗過的頭巾,剛剛漿洗的綢衫,穿戴上真可以裝模作樣冒充大户。
瞎王留引來一夥不三不四的男女,胡吹亂彈一通。見大隊人馬來到了莊門口,打頭的旗幟迎風飄揚:一面旗子上畫的是月亮中的白兔,一面旗子上畫的是太陽中的三足烏,一面旗子上畫的朱雀,一面旗子上畫的是白虎,一面旗子上畫的是青龍。
紅漆的叉,銀鍍的斧,像甜瓜、苦瓜一樣的傢伙什鍍上了黃金的顏色。明晃晃的朝天鐙,雪白雪白的宮扇。這幾個裝模作樣的人,拿着些鄉下人不曾看過的器仗,穿着些怪里怪氣的衣服。
車轅上的都是馬,套頂上看不到驢,車上還有曲柄的黃羅傘。車前八個天曹判官一樣的侍從,車後跟着若干個宦官。更有幾個宮女,一樣的衣飾穿着,一樣的梳妝打扮。
那大漢下了車,眾鄉老向他施禮。可那大漢斜視眾人,目中無物。眾鄉老對他點頭哈腰,那大漢挪動身軀用手扶。猛然間抬頭偷看,那大漢竟然是一個老相識,這事險些把我的肺給氣炸。
你本姓劉,您老婆乃姓呂,把你兩家的底細從頭數:你原來當泗水亭長有點酒量,你岳父教私塾讀過幾卷書。你曾在俺莊的東頭住,也曾和我一起喂牛切草,鋤地拽耙。
你春天偷採我的桑,冬天向我借了粟,零碎拿走的米麥多不勝數。換田契強秤了我麻三十斤,償還酒債偷量了我豆幾斛。有什麼糊塗的地方?賬簿裏都記着呢,借條都存放着呢!
你少了我的錢,卻在官差內立刻找還;欠了我的粟,又在税糧中暗地扣除。我説劉三啊,説不定誰會上來把你一把揪住,問你為什麼平白無故改名換姓,叫什麼漢高祖! [2] 

哨遍·高祖還鄉創作背景

睢景臣的《哨遍·高祖還鄉》把顯赫一時的漢高祖劉邦作為辛辣諷刺的對象。漢高祖蕩平天下當了皇帝后,殺了淮陰侯韓信,又親自率兵攻打造反的淮南王黥布,威風凜凜地回到故鄉沛縣。
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十餘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由此可見劉邦還鄉不僅神氣,而且還很熱鬧,走時全城送行。
睢景臣這篇《哨遍·高祖還鄉》是這一題材唯一傳世的套曲作品。 [1]  [3]  [5] 

哨遍·高祖還鄉作品鑑賞

哨遍·高祖還鄉整體賞析

《哨遍·高祖還鄉》沒有按照史實描寫劉邦還鄉,而是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寫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景。全曲八段,可分作三層,敍述分明,語言辛辣幽默。
首段為第一層,寫鄉里間為迎接高祖還鄉所作的準備,眾人忙碌而“我”獨不解,一開頭便為全篇定下詼諧,嘲諷的基調。
中間《耍孩兒》《五煞》《四煞》三首曲子為第二層,用調侃的語言寫迎駕的過程,鋪陳車駕的排場。本應是莊嚴高貴的場面在老百姓看來都怪里怪氣,莫名其妙,這實際上諷刺了皇家氣派和帝王尊嚴。
最後四段為第三層,寫鄉親眼中漢高祖劉邦的真面目。《三煞》《二煞》《一煞》是數落漢高祖當年的寒酸和劣跡,一下子就揭穿了隱藏在黃袍之後的真面目,而他還在人前裝腔做勢、目中無人,兩廂對比, 更覺可笑。《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劉三”是作者根據史書杜撰的劉邦的小名,鄉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話,所謂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聲中蕩然無存。
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漢高祖作為嬉笑怒罵的對象,矛頭直指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表現出對皇權至上的強烈不滿和對封建秩序的無比蔑視。
作者沒有被史書中所記載的高祖還鄉時嘉惠百姓的“浩蕩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於史書中描寫劉邦欠王媪酒錢不還、誑稱賀錢萬貫得以見到貴客等無賴行徑的材料,通過藝術加工,無情地揭穿了封建帝王的醜惡嘴臉。
當然,作者批判的鋒芒不僅僅是指向漢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壓百姓卻要裝模作樣的封建統治者及其爪牙,更是指向殘酷地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元代統治者。
散曲中借鄉民之口説劉邦“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流露出輕視勞動的意識,當然是不可取的。
這套曲子的特色之一是情節完整。全曲有背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情節中有鋪墊、有發展、有高潮,堪稱一部情節完整、充滿誇張和幽默的諷刺喜劇。幾支曲子組成的套曲,能起到一出諷刺喜劇的作用,顯示出作者的藝術功力。這出喜劇是有頭有尾的。
從社長挨户通知皇帝將要駕臨,王鄉老、趙忙郎等鄉里頭面人物忙着接待,寫到皇帝儀仗車駕到來,八面威風,不可一世;又從皇帝下車後,接受眾人禮拜,架子十足,裝模作樣,寫到鄉間小民猛一抬頭,識破其即是早先貪杯賴債魚肉鄉鄰的無賴:故事生動,情節完整,對讀者很有吸引力。
這出喜劇中的人物是頗有性格的。無論是寫鄉里接駕前的忙亂,還是寫皇帝儀仗車駕的威風,都襯托出“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漢高祖的好虛榮、講排場、氣勢凌人、威風十足。
而緊接着的面目為鄉民所識破、老底被鄉民所揭穿的描寫,則突出了大人物的昔時卑瑣低下、今日裝腔作態的可惡可憎。社長、王鄉老、趙忙郎等忙於接駕的表現,顯露出他們善於巴結逢迎的心理。而“猛可裏抬頭覷”的鄉民雖然無知,所見不廣,但性格剛直,疾惡如仇,在曲作中也得到了真實形象的刻畫。
這套曲子的特色之二在於選擇了一個小人物——無知鄉民作為敍述人。事件發展的全過程,都是這位鄉民親眼看見的,親口説出的。這就是角度新。作者在曲作中通過鄉民的特殊視角來展現漢高祖這個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把至高無上的皇帝貶得一文不值,寫作手法實屬高妙。
皇帝駕到本是極其隆重的場面,可是在鄉民的眼中不過是亂哄哄的一場戲:“瞎王留引定火喬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到村口迎接皇帝的就是這麼一夥不三不四的人,吹吹打打亂七八糟的。儀仗隊裏的五面旗子,分別畫有日、月、鳳凰、飛虎、蟠龍等圖案,代表着天子的神聖和莊嚴,可是在鄉民的眼中,卻是“白鬍鬧套住個迎霜兔”“紅曲連打着個畢月鳥”“雞學舞”“狗生雙翅”“蛇纏葫蘆”,不倫不類,煞是好笑。至於紅叉、銀斧、金瓜錘、朝天鐙、鵝毛宮扇等顯示帝王威嚴的器物,在鄉民看來,雖未見過也毫不稀奇。
威風凜凜的儀仗隊,竟成了“穿着些大作怪衣服”的“喬人物”。在對皇帝的儀仗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後,作者又通過鄉民的眼睛,來寫皇帝的車駕:“車前八個天曹判,車後若干遞送夫。”天曹判是天上的判官,遞送夫是押解犯人的差役,他們簇擁在皇帝的前後,可見皇帝一行是怎樣令人畏怖、令人厭惡的貨色!接下去寫眾人迎候施禮。高祖卻“覷得人如無物”,以“挪身着手扶”表示回禮,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鄉民跪拜後,“猛可裏抬頭覷,覷多時認得”,作威作福的高祖竟是昔日鄉里的無賴,不由得“險氣破我胸脯”。
作品以鄉民的獨特視角來刻畫漢高祖。鄉民是無知的,又是有識的;他的看法多屬誤解,但又反映出許多真實。無知與有識、誤解與真實相交織,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鄉民複雜而變形的內心世界。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在這個世界裏遭到了最無情的嘲弄,完全失去了他的莊嚴與神聖,展現了無法偽裝的本來面目。這種嶄新的角度,是這套曲子獲得突破性成功的決定因素。
這套曲子的特色之三是語言既具有幽默感和諷刺性,又生動、準確,一針見血。全曲是以鄉民敍述的口吻展開的,因此用的是與鄉民身份一致的語言,亦即鄉間生動的口語方言,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曲中形容王鄉老與趙忙郎:“新刷來的頭巾,恰糨來的綢衫,暢好是妝麼大户。”三言兩語勾畫出迎駕的鄉紳土豪令人作嘔的模樣。“瞎王留引定喬男女”中的“瞎”與“喬”字,點出了鄉民們對迎駕的厭惡,認為那純屬胡鬧的稀奇古怪的行為。
儀仗隊的服裝被稱作“大作怪衣服”,皇帝前後的隨從被叫做“天曹判”、“遞送夫”,處處流露出鄉民們對下鄉擾民的帝王的蔑視和憎惡。而對劉邦,曲中連用“那大漢”稱之,根本不把至高無上的帝王放在眼裏;“覷得人如無物”、“挪身着手扶”顯示劉邦的傲慢和裝腔作勢。末三支曲更是鄉民對高祖昔時無賴行為的控訴,用“你”稱身為皇帝的劉邦,譴責他“春採了俺桑,冬借了俺粟”,“強秤了麻三秤”,“偷量了豆幾斛”,純是鄉間明白通俗的口語,卻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了劉邦流氓無賴的嘴臉。
結尾處語言生動至極:“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摔住?白什麼改了姓更了名喚作漢高祖!”鄉民的幾句挖苦話令帝王的尊嚴掃地以盡。以“漢高祖”結束全篇,還另有用意。
題目為“高祖還鄉”,但如果一上來就明寫“高祖”,那麼一系列嘲笑、諷刺就無法展開。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先寫“還鄉”而不是還鄉者是誰,逐漸由“那大漢”過渡到“劉三”,最後以村民痛罵“劉三改姓更名”點出“漢高祖”,且在七字句上加了許多襯字,聲調抑揚抗爽,命意奇警創闢,具有畫龍點睛之妙。 [2]  [3]  [4-5] 

哨遍·高祖還鄉名家點評

元·鍾嗣成錄鬼簿》:“維揚諸公,俱作《高祖還鄉》套數,唯公《哨遍》製作新奇,諸公皆出其下。” [6] 
現代·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下冊:“《高祖還鄉》,確是奇作。他能夠把流氓皇帝劉邦的無賴相,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曲曲傳出。他使劉邦榮歸故鄉的故事,從一個村莊人眼裏和心底説出。村莊人心直嘴快,直把這個故使威風的大皇帝,弄得啼笑皆非。這雖是遊戲之作,卻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7] 

哨遍·高祖還鄉作者簡介

睢景臣,元曲作家。天一閣本《錄鬼簿》雲:景臣名舜臣,後字嘉賢。後字景賢,又字嘉賓。江蘇揚州人。
大德七年(1303)自維揚至杭州,與鍾嗣成結識。與鍾嗣成基本是年輩相當,睢景臣可能稍長。所作雜劇今知有《屈原投江》《千里投人》《牡丹記》三種,均不傳。《全元散曲》錄存其套數三套。 [8] 
參考資料
  • 1.    徐中玉 金啓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278-282
  • 2.    趙興勤 趙韡 譯註.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224-230
  • 3.    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下卷).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3:1069-1071
  • 4.    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67-71
  • 5.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658-661
  • 6.    遊國恩 等.中國文學史(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304-305
  • 7.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下).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429-430
  • 8.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49
  • 9.    宋安羣.《元曲鑑賞 第2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08年:第2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