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咬(拼音:yǎo)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説文解字小篆,古字形從齒,交聲,交亦兼義;後演變為從口。“咬”本義指上下牙齒相對用力,引申為用力卡住、挨緊,又引申為審訊或受責難時誣陷人,還引申指狗叫,也指念出字音。“咬”由牙齒相對用力引申指仔細推敲文字。 [3] 
(*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中文名
拼    音
yǎo,jiǎo,jiāo,yāo
部    首
五    筆
KUQY(86);KURY(98) [1] 
倉    頡
RYCK [1] 
鄭    碼
JSOO [1] 
筆    順
豎、橫折、橫、點、橫、撇、點、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1512) [2] 
平水韻
上聲十八巧(yǎo、jiǎo),下平三餚(jiāo、yāo) [4] 
總筆畫
9
四角碼
6004₈ [1] 
統一碼
54AC [1] 
筆順編號
251413434
注音字母
ㄧㄠˇ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齩*、䶧、齩、𪗡

詳細釋義

字詞理解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ǎo
動詞
上下牙齒相對用力,夾住或切斷壓碎東西
bite
唐·杜甫《桃竹杖引》:“噫,風塵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雙杖兮吾將曷從!”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嘴裏可咬不破這個豆兒。”
咬耳朵;咬牙切齒
用閒話刺激或傷害別人
-
周恩來《學習毛澤東》:“這些人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如果不加提防,他反過頭來就會咬你。”
-
用鉗子等夾住或用螺絲、齒輪等卡住
bite;grip
這個螺絲母磨損了,咬不住螺絲。
-
受責難或受審訊時牽扯別人(多指不相關的)
incriminate (sb.)
《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那邊王老員外與女兒並一干鄰佑人等,口口聲聲咬他二人。”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五:“劉大娘嗓門越發壓低地説:‘他該不會亂咬吧?’”
咬扳;反咬一口
腐蝕;侵蝕;刺激(皮膚)
-
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論‧永石》:“近又見金陵朱士選侍郎家有一大屏風,四尺許。其上有三峯本佳,以藥咬成,三峯相連。”
黃天明《邊疆曉歌》第八章:“汗水把眼睛咬得澀痛。”
-
正確念出或唱出(字音);過分地計較(字句的意義)
articulate;
pronounce
杜鵬程《保衞延安》第二章:“他一字一板,字音咬得很重。”
咬字;咬文嚼字
盯住;緊跟不放。
-
張南生《遵義會議的光芒》:“那時候夜間行軍白天戰鬥,敵人緊緊咬住屁股,吃不上飯睡不成覺。”
-
(狗)叫
-
《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早聽見門裏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着那鎖鏈子咬起來。”
駱賓基《膠東的“暴民”》:“那狗彷彿知道主人在誇他,也向空咬兩聲。”
雞鳴狗咬
jiāo
-
【咬咬】(jiāo jiāo)鳥鳴聲。
-
唐·李山甫《方幹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
-
jiǎo
名詞
哀切之聲。
-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宎者,咬者。”成玄英疏:“咬者,哀切聲也。”
-
yāo
-
【咬哇】(y owā)繁碎的音樂。也作“哇咬”
-
唐·柳宗元《答問》:“黃鐘、元間之登清廟也,鏗天地,動神祇,而嗚嗚咬哇,不入里耳。”
-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齒部】五巧切(yǎo)
齧骨也。從齒交聲。 [8] 
文字源流-咬 文字源流-咬

説文解字注

齧骨也。俗以鳥鳴之咬為齩齧。
從齒,交聲。五巧切,二部。 [9]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咬
《廣韻》古爻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餚切。並音交。《玉篇》:鳥聲也。嵇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集韻》:通作膠。
又《廣韻》《集韻》《正韻》於交切。《韻會》幺交切。並音㘭。《廣韻》:淫聲。《集韻》:哇咬,淫聲。
又《莊子·齊物論》:宎者咬者。註:咬,哀切聲。
又《集韻》:吉巧切,音狡。聲也。
又五巧切,音骲。與齩同,齧骨也。或作䶧齧。
又許介切,音譮。風聲。
【亥集下】【齒部】 齩
《唐韻》《集韻》《韻會》並五巧切。同咬。《説文》:齧骨也。《廣韻》:齧也。《前漢·食貨志》:罷夫羸老,易子而齩其骨。《張協·七命》:口齩飛刃。
又《集韻》下巧切。效上聲。義同。 [10] 

方音集匯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當地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iau
214
上聲
-
官話(北方官話)
濟南
55
上聲
-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ȵiau
53
上聲
-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au
42
上聲
文讀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ŋau
42
上聲
白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ȵiau
53
上聲
文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ŋau
53
上聲
白讀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24
上聲
-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ɔ
42
上聲
-
官話(晉語)
太原
iau
53
上聲
文讀
官話(晉語)
太原
niau
53
上聲
白讀
吳語
蘇州
jiæ
31
陽去
文讀
吳語
蘇州
ŋæ
31
陽去
白讀
吳語
上海
ŋɔ
113
陽去
-
吳語
温州
ŋuɔ
34
陽上
-
湘語
長沙
iau
41
上聲
文讀
湘語
長沙
ŋau
41
上聲
白讀
湘語
雙峯
ŋɤ
31
上聲
-
贛語
南昌
ŋau
213
上聲
-
客家話
梅縣
ŋau
44
陰平
-
粵語
廣州
ŋau
23
陽上
-
粵語
陽江
ŋau
21
上聲
-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au
51
上聲
-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a
33
陽去
-
閩語(閩南語)
潮州
ka
35
陽上
-
閩語(閩東語)
福州
ŋau
31
上聲
文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ka
242
陽去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kau
42
陽入
-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1]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10-08]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2]
  • 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 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944
  • 4.    平水韻 十八巧 咬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6-22]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342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514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669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81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299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4;1536
  • 1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