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

鎖定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四句交代詩題之意,突出塔勢之高;中間四句寫登塔所見之景,從視覺和聽覺角度表現邊塞蒼涼遼闊之感;後四句稱讚竇侍御出色的才華和高潔的品格令人折服。全詩運用了諸多佛教名詞和凝練的詞語,顯示了高適對佛教的諳熟和高超的寫作水平。
作品名稱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排律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作品原文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躋
鐵冠雄賞眺,金界寵招攜
空色在軒户,邊聲連鼓鼙
天寒萬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興揖才彥,峻風和端倪
始知陽春後,具物皆筌蹄 [1]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註釋譯文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詞句註釋

①化塔:佛塔。佛教稱教化之處每冠以“化”字,故佛塔亦稱化塔。
②鐵冠: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鐵為柱卷,故名。《後漢書·方術傳上》:“獲冠鐵冠,帶鈦鑕,詣闕請歙。”也可代指侍御,此處即指竇侍御。金界:即金剛界,佛教密教修行法門之一。《佛學大辭典》:“開示大日如來智徳之部門也,如來內證之智德其體堅固,有摧破一切煩惱之勝用,故譬以金剛。
③空色:《般若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處以佛教術語指代佛塔周圍的景色。鼓鼙:即鼙鼓,小鼓和大鼓。古代軍中所用,樂隊中也用。
④九州:古代分中國為九州,説法不一。《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爾雅·釋地》有幽、營而無青、梁。後以“九州”泛指天下。
⑤端倪:頭緒,跡象。《莊子·大宗師》:“反覆終始,不知端倪。”和端倪,始終一貫,渾然一體。
⑥陽春:即陽春白雪,泛指高雅的曲調。筌蹄:《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筌”,捕魚竹器;蹄,捕兔網。後以“筌蹄”比喻實現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此二句意謂竇侍御之詩含意深刻而眾物徒具其形。 [1]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白話譯文

建在蓮花山山頂上的佛舍利塔,獨立高聳指向雲天。
七層的佛舍利塔和鐵鑄的塔頂,遠遠望去十分雄偉壯觀,這佛地美景,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遊覽。
從佛殿窗户傳出僧人們抑揚頓挫朗讀佛教經典的聲音,漫山野遍,人聲鼎沸,還有那軍隊練武的鼓聲鏗鏘。
站在這西部景點蓮花山,放眼望去,土地廣闊,使人豁然開朗,但北方初春的涼州大地,仍然有些天寒。
政治開明、社會太平,就會尊重人才,春天雖然有些寒冷,但這是萬物萌生的開端。
温暖的春天過後,所有的植物都將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秋,時詩人在涼州蓮花山,該處是北周涼州姑臧故塔所在地。古往今來,詠寫蓮花山的詩作不少,但全國知名的詩人,只有高適所寫的這一首,也是時代最為久遠的一首。 [1]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作品鑑賞

此詩頭四句交代詩題中“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意,突出塔勢之高。中間四句寫登塔所見之景,前兩句實寫,後兩句虛寫,從視覺和聽覺角度表現邊塞蒼涼遼闊之感。後四句稱讚竇侍御出色的才華和高潔的品格令人折服,隱約表達希望援引之意。詩中高適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希望的,一覽無餘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後人仍然能感到盛唐蓮花山的輝煌。詩中使用大量的佛教詞彙,顯示了高適對佛教的諳熟和高超的寫作水平。此詩和《陪竇侍御靈雲南亭宴詩得雷字》《陪竇侍御泛靈雲池》兩首一以貫之,可互相參看。 [1] 

和竇侍御登涼州七級浮圖之作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344-345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