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達明

(上海電影製片廠總攝影師)

鎖定
周達明(1906~1995) [1]  ,中國電影攝影師。生於廣東潮陽。1929年進友聯影片公司攝影部當學徒、1930年起獨立掌機。1931年入聯華影業公司任攝影師。1933~1937年,拍攝了《風》、《酒色財氣》、《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和《王老五》等影片。抗日戰爭爆發後與費穆拍攝《北戰場精忠錄》。
中文名
周達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廣東潮陽
出生日期
1906年2月6日
逝世日期
1995年1月24日
職    業
上海電影製片廠總攝影師
逝世地
中國上海

周達明人物簡介

1940年在民華影業公司拍攝《孔夫子》和戲曲片《古中國之歌》。此後在中華聯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接連拍了十多部影片。1945年在上海實驗電影工場拍攝影片《大地回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影師。先後拍攝了《人民的巨掌》、《宋景詩》、《上甘嶺》、《不夜城》、《燎原》等多部影片。1953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總攝影師。(詳細資料)

周達明人物生平

周達明是廣東潮陽人。1927年進友聯影片公司攝影部當學徒、助理,1930年起獨立掌機,拍攝了幾集《荒江女俠》及《海上英雄》,並飾演過角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受左翼電影工作者的影響,放棄拍攝脱離現實的武俠片,於1932年進入聯華影業公司。1933-1937年間,拍攝了《風》(1933)、《酒色財氣》(1934)、《新女性》(1934)、《迷途的羔羊》(1936)、《狼山喋血記》(1936)和《王老五》(1937)等影片。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曾攜帶攝影機至浙江嘉興參加軍隊工作,後與導演費穆到河南鄭州拍攝宣傳抗日的影片《北戰場精忠錄》。1939年返回上海,1940年在民華影業公司拍攝費穆導演的故事片《孔夫子》和戲曲片《古中國之歌》(1941),其中《孔夫子》一片標誌着其攝影藝術已逐漸趨於成熟。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任攝影師,拍攝了《蝴蝶夫人》、《漁家女》、《為誰辛苦為誰忙》等影片。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實驗電影工場拍攝了《大地回春》(1947)等影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達明加入上海電影製片廠,1953年任廠總攝影師。先後拍攝了《人民的巨掌》(1950)、《宋景詩》(1955)、《上甘嶺》(1956)、《春滿人間》(1959)、《不夜城》(1957)、《燎原》(1962)等多部影片。其中描寫朝鮮戰爭的《上甘嶺》和反映安源礦工生活的《燎原》兩部影片的攝影取得了明顯的成就。

周達明人生經歷

周達明,因幼年喪父,在家族中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十三歲時,他隨親戚離開廣東到上海求學,讀過二年中學,因生活脅迫,遂到親戚經營的店鋪去當學徒。1927年,經同鄉介紹進入當時友聯影片公司攝影部當學徒,後給留學日本的攝影師洪偉烈當助理。當時的友聯公司主要搞武俠片,全部利用陽光拍攝。1930年,周達明開始獨立拍攝了《荒江女俠》第三集,翌年,又拍攝了《海上英雄》,從此正式開始了電影攝影師生涯。緊接着又拍攝了三部影片。1931年後,“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相繼發生,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各地掀起了抗日反蔣怒潮,救亡運動在全國展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站在堅決抗日的共產黨一邊。1933年,黨的地下組織成立了由夏衍負責的電影小組。而這時的周達明常和鄭君裏、胡萍等進步人士接觸,思想上得到很大的提高,對友聯影片公司所拍攝的荒誕不經、脱離現實的武俠片極為不滿,卻傾向於聯華公司所拍攝的《野玫瑰》、《共赴國難》等反映.
現實生活、帶有抗日進步色彩的故事片。同時,對只用陽光拍戲也感到不滿足,而傾心於運用燈光這個有力的造型手段來拍電影。這年春天,黨的電影小組有計劃地向有關影片公司輸送左翼力量,經洪偉烈介紹,周達明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他為了學習燈光技術,甘願為攝影師周克當助理,參加了《天明》、《奮鬥》等片的拍攝。在攝製現場,他悉心觀察周克如何運用燈光,逐步搞清了燈光的造型作用,同時努力鑽研攝影業務,深得攝影師的喜愛和信任。 八個月後, 周克便向聯華公司的老闆推薦周達明拍戲。 就這樣,在1933年他便獨立擔任了故事片《風》(吳林導演)的攝影工作。1934 到 1937 年間,拍攝了《酒色財氣》、《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和《王老五》等片。由於和蔡楚生、費穆等導演合作,他們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和拍攝影片時的進步傾向,給周達明以很大影響。他自己更是細心琢磨,不斷總結,尤其在運用光線給人物造型和製造環境氣氛等方面摸索到一些規
律,逐步形成了用燈少,光路清楚,氣氛濃烈的獨特風格。如 1936年在拍攝《迷途的羔羊》時,為了表現流浪兒淪落街頭的悲慘情景,他用一幅畫面,將一盞昏暗的街燈放在畫面的左面,佔了一半位置,讓可憐的流浪兒的面孔放在畫面的右下角,從街燈方向用一隻燈射在流浪兒的面頰上,除了這兩塊亮斑外,其餘部分全是黑的,以深沉的影調和氣氛烘托了這個孩子的孤苦的境遇。另外,他在構圖上也有自己的風格和想法。在《迷途的羔羊》中,流浪兒來到上海黃浦江邊,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外國的兵艦和大炮。周達明深深領會編導的意圖,在流浪兒的主觀鏡頭的畫面裏,將外國的大口徑長長的炮筒佔據着大部分畫面,卻讓外灘只在畫面裏佔很小的地位。這個畸形的畫面把舊中國受帝國主義侵略、蹂躪的現狀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後在《狼山喋血記》、《王老五》等反映中下層勞動人民生活題材的影片中,周達明更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積累了經驗,正如他自己所説:“我是個專拍草屋的攝影師。”
1937年抗戰初期,他曾攜帶攝影機到嘉興,在部隊工作了一個時期,後隨費穆去鄭州拍攝了紀錄片《北戰場精忠錄》。1939 年由香港返回上海後,在民華影業公司參加了影片《孔夫子》和《古中國之歌》的拍攝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孔夫子》一片,在藝術處理和攝影技術處理上都達到一定的高度。但周達明總是謙虛地説:“這都是導演費穆的功勞。”其實,在每一個鏡頭的場面調度、構圖的別出心裁和用光的奇特上,周達明都付出了心血和勞動。
他對畫面的處理非常大膽,畫面簡煉、乾淨,同時以景託人,反映出當時孔丘的心情。他喜歡即興創作,也善於抓取光線在瞬間所造成的特殊氣氛。比如説,有一次他早晨進棚拍戲,打開棚門,一縷陽光射進棚內,穿過佈景的圓門,他馬上抓住時機,搶下了這一鏡頭。還有一次,他利用飯廳的黑瓦屋頂作為背景,在屋頂前面搭制了平台和台階,兩廂站立着手執兵戈的武士,拍下了孔夫子走上台階的鏡頭。 這些畫面充分表現出他在攝影上 “奇”、 “怪”、“簡”、“活”的特點。爾後,周達明轉入新華影業公司任攝影師,和導演李萍倩合作,拍了 《蝴蝶夫人》等十一部影片。抗戰勝利後,1946年,周達明參加費穆領導的上海實驗電影工場,拍攝了《花蓮港》、《大地回春》等六部影片。
1949年解放以後,周達明即參加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拍攝了《人民的巨掌》、《宋景詩》、《上甘嶺》、《英雄趕派克》、《春滿人間》、《節日歌舞》、《東風勁吹》、《不夜城》、《燎原》、《新歌歡舞》等影片。幾十年的實踐中,周達明保持併發揚了自己的攝影風格,尤其在黑白片攝影方面更是獨樹一幟。 1956年拍攝的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事蹟的影片《上甘嶺》和 1962年拍攝的反映安源工人鬥爭生活的影片《燎原》,在體現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羣像和表現環境氣氛等攝影藝術方面,都獲得一定成就。周達明拍戲時肯下苦功鑽研劇本,並充分理解導演的意圖,所以對每場戲甚至每一個鏡頭的處理,都是心中有數的。同時,他對攝影鏡頭和照明燈具的性能瞭若指掌,在攝製現場,他能調兵遣將,從容不迫,有條不紊。他一進攝影棚,就全副精力“陷”進戲中,除了導演、演員、照明之外,好象旁若無人。他深深懂得,光是攝影師手中的畫筆,用光應有自己的風格。他認為攝影師用光來塑造人物,製造特定的氣氛,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就不能機械地拘泥於測光表上數字的限制。他通過多年的攝影實踐,煉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不用任何工具,只用眼睛就可看出畫面的亮度分佈。他常常在人物或背景加上很強的亮斑,而有時又常常使畫面的大部分處於低照度的暗部。這些大膽的處理使他拍出的畫面,確有其特點。其次,他主張用燈不在多,而在於精。他對燈具、燈位非常瞭解,主張每個燈應起一定的作用,可用可不用的燈,堅決不用,因為多一個燈就多一個影子,對畫面的簡潔會起破壞作用。周達明攝影的第三個特點是凡事自己動手,他喜歡自己擋機器,他認為這樣可以全面掌握演員的調度,畫面的構圖和布光。他工作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但對後輩卻是關懷備至,極力培養。拍攝《燎原》中“説理鬥爭”的大場面時,他主動教副導演佈置羣眾場面,在畫面一邊排上十幾個人做前景,然後再按層次去安排後面的羣眾,即顯得聲勢宏大,又不致混亂;在拍攝一部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試片時,他諄諄告誡另一位攝影同志如何拉大主體和背景的光比,使這位同志感到受益匪淺。如今,他的許多學生大都是成名的攝影師了。

周達明風格特色

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周達明不斷探索如何運用光線來創造環境氣氛,增強人物造型的感染力,在黑白片攝影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在用光上,他根據內容的需要,常常在人物或背景上加上強光斑,有時又使畫面大部處於低照度的暗部,以取得藝術效果。他用燈少而精,即使光路清楚,氣氛濃烈,又求畫面明晰、簡潔。
周達明一生為人正派、耿直、樸實、謙遜,愛憎分明,積極靠攏黨組織。他一生追求光明和進步。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次為了掩蔽左翼組織開會,他跟着鄭君裏,拿起攝影機和反光板,在上海近郊北新涇的會場外面,假裝拍電影,直到會議開完。現在他雖然已經七十七歲高齡,但為了祖國的電影事業,還孜孜不倦地學習業務知識;同時指導中、青年同志的工作,經常提出中肯而又切合實際的建議和意見,受到廠裏和攝影組同志們的極大尊重。

周達明參與制作過的電影

年份
電影名稱
具體分集
擔任職務
1930年
第5集
攝影
1931年
荒江女俠
第9集、第10集
1931年
-
1933年
1934年
1934年
酒色財氣
1936年
1936年
1937年
1937年
1937年
聯華交響曲三:陌生人
1937年
聯華交響曲五:月下小景
1937年
聯華交響曲六:鬼
1937年
聯華交響曲八:小五義
1937年
1939年
楚霸王
1940年
1940年
中國白雪公主
1940年
紅線盜盒
1940年
1940年
1941年
1941年
1941年
1941年
生路
1941年
1942年
貴婦風流
1942年
1943年
1943年
1944年
惜花飛
1944年
1944年
1947年
大地回春
1948年
1948年
花蓮港
1948年
馬路英雄
1950年
1953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59年
1962年
1965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