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象賢

鎖定
周象賢(1890 - 1961),字企虞,浙江定海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曾三度出任杭州市市長。 [1-2]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周象賢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浙江定海
出生日期
1890年 [1] 
逝世日期
1961年 [1] 
畢業院校
麻省理工學院 [4] 

目錄

周象賢生平

1890年,周象賢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今舟山市定海區)。早年肆業於上海南洋公學 [2] 
1910年7月,考取美國庚子賠款留學美國,與周仁胡適趙元任張彭春竺可楨過探先、楊錫仁等70名中國留學生乘郵輪赴美國留學,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1914年,獲衞生工程學士學位。 [4-5] 
1915年,回國,先跟隨宋子文任職於漢冶萍公司,後任北京市政公所工程師、國立北京大學工科講師、北京政府內務部技正等職。 [2]  [4]  [6] 
1922年1月23日,北京政府決定設立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隸屬內務部。下設揚子江技術委員會,內務部技正周象賢擔任委員。 [9]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南下,先後任廬山管理局局長、浙江沙田局局長、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張靜江)水利處處長、浙江省錢塘江工程局局長、華北水利委員會委員。 [9] 
1928年11月,經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推薦,周象賢調任杭州市市長。1929年6月,杭州市市長周象賢主持舉辦了西湖博覽會。從6月6日開幕,到10月10日閉幕,“西博會”前後歷時137天,國內外1000多個團隊來杭參觀、考察和洽談業務,盛況空前,大大地推動了杭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不僅轟動了全國,而且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3] 
1930年8月,由於與蔣介石的矛盾激化,也因為任上“揮霍無度”造成了省政府嚴重的財政赤字,張靜江主動辭去浙江省府主席一職,由張難先接任,周象賢也一同去職,杭州市長由滬杭甬鐵路管理局局長蔡增基接任。 [7] 
1931年3月至7月,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參事。1931年江淮大水發生後,任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工賑處技術委員會委員,後任治淮委員會主任。 [7] 
1933年1月17日,改任交通部揚子江水道委員會委員長。6月22日,兼任揚子江防汛委員會委員長,負責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蘇五省沿江圩堤的防汛工作。 [12] 
1934年8月17日,第二次擔任杭州市市長。12月12日,兼任浙江省政府委員。 [3] 
1937年12月,由於日軍逼進,周象賢被迫撤離杭州,前往永康縣方巖鎮,主持流亡市政府的工作,並擔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在撤離前,周象賢與杭州警察局長趙龍文、省保安處長宣鐵吾等一起抵制了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在敵軍到達之前把杭州全市燒燬”的命令,使杭州免遭長沙文夕大火的慘劇。 [11] 
1942年5月9日,任賑濟委員會委員。 [1] 
1942年7月至1943年6月,被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理事長孔祥熙聘為工合會總幹事。 [8]  [13] 
1945年9月16日,日本投降後,周象賢第三次擔任杭州市市長。 [10] 
1948年4月4日上海清華同學會,梅貽琦與周象賢(右) 1948年4月4日上海清華同學會,梅貽琦與周象賢(右) [14]
1946年5月7日,兼任浙江省政府委員。 [1] 
1948年4月4日上海清華同學會,吳國楨與周象賢(右) 1948年4月4日上海清華同學會,吳國楨與周象賢(右) [14]
1948年8月,前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委派親信任顯羣出任杭州市市長,周象賢因此去職。 [10] 
1949年3月,攜眷旅居香港,棄政從商,出任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董事。後去台灣,1955年擔任台北陽明山管理局第三任局長,並受舟山旅台同鄉會邀請任名譽會長。 [9] 
1961年,周象賢病逝於香港,享年71歲。

周象賢評價

周象賢於1928年11月至1930年8月、1934年8月至1937年12月、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度出任杭州市長。 可以説,周象賢是民國時期歷任杭州市長中任期最長,也是任職次數最多的一位。前兩任期內,曾將市內主要馬路改為柏油路,用專利20年辦法,由私營永華汽車公司建築湖濱至靈隱柏油路,行駛公共汽車;修浚西湖,開拓岳墳至靈隱林蔭道;擴充市民醫院,增設傳染病院,創辦市立中學等。第三次出任杭州市長時,曾以市參議會提案,報請將杭州改為直轄市,行政院批覆允許“逐步擴充”。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