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呈坎村

鎖定
呈坎村,別名龍溪,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巖寺鎮西10千米處,黃山市徽州區北部,距205國道僅5千米,是呈坎鎮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積12.28平方千米 [1] 
呈坎村地處新安江上游,屬山區地貌。呈坎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佈局,同時古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穿村而過,形成陰陽魚的分界線,河水在下結山嘴折向西流向龍盤山嘴,再復向南經楊幹匯入豐樂河,形成“之”字形河道,改直射之水形成了“冠帶形”,實現了鎮鎖水口、留住吉氣的格局。呈坎村是古徽州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千年文化古村,被宋代理學家朱熹贊為“呈坎雙賢裏,江南第一村”。呈坎村內有燕冀堂、後羅祠等風景名勝和羅東舒祠呈坎村古建築羣等文物古蹟。村內流傳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 [2-5] 
2012年11月17日,呈坎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為第一批傳統村落 [6]  。2020年8月26日,呈坎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7] 
中文名
呈坎村
別    名
龍溪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
村域面積
12.28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東漢末年
主要產業
旅遊業、生態林業、手工業
主要景點
燕冀堂、後羅祠等
保護級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呈坎村村落歷史

呈坎古名龍溪,形成於東漢末年,先後有金、孫、呂、二羅(前羅、後羅)、程遷入呈坎村,現存有孫家巷和漢代呂家井、金家井等遺蹟。
唐末,江西南昌府羅氏秋隱公(後羅始祖)、文昌公(前羅始祖)二兄弟舉家遷此相中了該地,並按《易經》“陰陽八卦”理論選址佈局,易名呈坎。
明初,羅氏文昌、秋隱二公後人分別建起前羅總祠和後羅總祠,族羣裏的各個分支也紛紛建立支祠,支祠最多時僅後羅系就曾達到二十多個。明弘治年間,呈坎村被以風水術理論為指導進行大規模改造。
清末開始,呈坎便漸漸走向衰落。
民國年間,公路的修建使途經呈坎往許村直達蕪湖的“官道"的商業地位大為降低。
1952年,設呈坎鄉,
1961年,建公社,
1983年,復改鄉,
1987年,地級黃山市設立,呈坎劃歸黃山市徽州區,於2002年撤鄉設鎮 [8] 

呈坎村地理環境

呈坎村位置境域

呈坎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巖寺鎮西10千米處,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北部,北與黃山風景區相距40千米,距黃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31千米,距205國道僅5千米,村域面積12.28平方千米 [1] 
呈坎

呈坎村地形地貌

呈坎村地處四面青山環繞的一處約70公頃河谷小盆地中,盆地東面是靈金山,上、下結山,西側有葛山、鯉王山、龍山和龍盤山,最高海拔300多米,小盆地的海拔在180—190米之間 [9] 

呈坎村土壤

呈坎村四周的平畈川地為沖積土,丘陵地帶為風化剝蝕而成的紅壤土 [9] 

呈坎村氣候

呈坎盆地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適中,年最高氣温為40℃,年最低氣温為-10℃,年平均氣温16℃。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夏雨集中,伏秋多旱,冬季少雨。
呈坎主導風向是南、北風,最大風力8.5級。因山地及地勢高的的原因,使得夏季氣温較低,而冬季氣温稍高,造成農作物生長期略長 [10] 

呈坎村村落特色

呈坎村選址理念

呈坎村依山傍水,坐西朝東,背靠大山,地勢高爽,村中溪水繞村而過,形成了類似陰陽魚的圖形,選址完全符合“枕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理論。兩條水圳引眾川河水穿街走巷,現仍發揮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 [9] 

呈坎村村落格局

呈坎村村落格局 呈坎村村落格局
在村落建設上,呈坎村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佈局形成:東為“乾”(天)、西為“坤”(地)、南為“離”(火)、北為“坎”(水),詮釋了水火相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穿村而過,形成陰陽魚的分界線。呈坎村周邊大環境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佈局 [9] 
呈坎奉行“周禮”所規定的“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佈局形式。村北(村“左”)有羅東舒祠,村南,(村“右”)有長春社,一祠一社、一南一北,左祖右社,遙相呼應 [9] 
呈坎村的村北上水口,稱為天門,山林籠密,建有龍山廟。村南下水口,為地户,是藏風聚氣的關鍵部位,所以,歷史上曾建有上花園、下花園、上觀、下觀。上觀有都天廟、隆興橋、釣魚台、觀音廟、百步雲梯和隆興觀等建築;下觀則有廊橋、樂濟橋、女貞觀、關帝廟、文會館、文昌閣、藏經樓、大聖堂、曠如亭、石牌坊等建築。上、下之間是大壩(南河流)和小壩(北河流),這兩道大壩、小壩使眾川河在下結山自北向南轉而西行,至龍盤山後又復往南,使水口處水流彎曲,符合“藏風聚氣”的要求,同時,也使眾川河水形象地體現出了太極圖中的“S”形態 [10] 

呈坎村主要景點

呈坎村羅東舒祠

羅東舒祠全稱“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建築坐西朝東面河,包括照壁、欞星門、左右碑亭、儀門、兩廡、拜台、亭堂、後寢等共4進4院,北側為廚房雜院,南側是並置的女祠。整座建築佈局嚴謹,風格獨特,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後寢寶綸閣是用於珍藏曆代皇帝賜予呈坎羅氏的誥命、詔書等恩旨綸音。寶綸閣二層硬山頂。閣內木構件,用各種雲紋、花卉圖案組成,雕刻玲瓏剔透。台基上石柱、望柱、欄板、階級上的垂帶、抱鼓石,均刻有姿態殊異的辟邪浮雕及獅子圓雕等圖案。
羅東舒祠內現存有歷代匾額26幅,享堂正樑懸有明太守董其昌書“彝綸攸敍”長6.5米、高2.5米的巨幅匾額,後寢樓槽懸有明孝子吳士鴻書“寶綸閣”匾額。南廊廡彙集了從村中收集來的的20多幅匾額,其中以元代“大司成”,明代宋濂書“文獻”,清代曹振鏞書“進士”、林則徐書“累世簪纓”和“觀察河東”較為珍貴 [11] 
1996年11月20日,羅東舒祠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12] 

呈坎村燕冀堂

風景名勝
風景名勝(4張)
燕冀堂位於呈坎村中部,坐西向東,大門居中,上有垂花門式燒雕門罩,門內設廊,12組斗拱承檐枋,櫨鬥圓形透雕,屬孤例。前進三間為廳,施月梁,柁峯,雕花雀替,樓梯設在兩廊內,朝北面開門,後進照壁後開門通巷,三層較低矮,樓層裝修為一板一栨,蘆葦牆 [13] 

呈坎村羅進木宅

老虎洞
老虎洞(4張)
羅進木宅,俗稱“老虎洞”,相傳建於元代,三間兩廂兩層磚木結構樓房,門廊及兩邊廊與正堂腰檐形成天井四邊落水平面佈局,廊內亦為樑柱構造,設12組斗拱承枋。該宅脊高11米,底層高6米,樓層高5米,二層總高達11米。樑柱用材碩大,柱徑達0.45米。底層三間為大廳,樓板有方磚鋪砌,樓層結構為雙層樑架,月梁碩大不亞於東舒祠享堂月梁。樓層廂房窗台欄杆挑出約5米。底層額朽處用斗拱,樓板下用兩層梁。大門居中,門罩為燒磚雕,此宅是徽州地區的明代前期的較為珍貴的建築實例 [13] 

呈坎村後羅祠

後羅祠 後羅祠
後羅祠是由廿世祖羅正祥捐資率族人所建,該祠進深達150餘米,佔地面積約3800平方米,現存門屋及寢殿,寢殿七開間,面闊29米,現存建築面積約907平方米。中間四列柱架為捫梁式,兩邊間樑架為穿鬥式,五架樑上置平盤鬥,上承一五架枋,枋上二童柱支三架樑,前弧形拱軒,博風牆,硬山頂,上有脊飾。

呈坎村民居院落

  • 汪閨秀宅
汪閨秀宅為兩層建築,正門上屋檐磚雕刀工較為細膩,廳堂掛有乾隆年間匾額 [13] 
  • 羅潤坤宅
羅潤坤宅,俗稱兩羅宅,建於明中葉,為四水歸堂式磚木結構樓房,總面積105平方米。後樓三間六架椽,左右廊各一間,樓梯設在南樓廊內;前樓三間,中為天井,因池深60公分,俗稱“豬食槽”天井。底層較低,樓層高,密柵、梭柱、覆盆礎,各房間朝天井開大窗,密欞方格窗扇,廂房窗前附有窗欄(“遮羞板”)。樓上較高敞,地面鋪方磚,大廳臨天井設弧背靠椅(美人靠、飛來椅)。結構構造特徵主要是抬梁式構架,丁字拱雀替中雕花,挑頭樑上以龍海浪駝峯託置櫨鬥,雙步梁外端亦雕塑有浪花,金瓜柱下墊有花盆,金檀上飾以木雕塑花帶。臨天井置飛來椅,椅上裝方格窗扇至檐,椅下外欄用木板圍護。 [13] 
  • 下屋三宅
下屋三宅,又稱五房廳、進士第,是五幢三間兩進三層民居,坐西向東聯端而立,因其相互交通而得名。
下屋三宅位於北面的兩幢因年久失修被拆除。現存三幢由南向北依次為金漢龍宅、羅重光宅,章金標宅。前進三間均為廳。天井欄杆為護縫素面裙板,上置直欞欄杆,裝格扇窗。三層較低矮,蜀柱用鷹嘴榫。一板一裝修,編葦夾泥牆隔斷。檐口施兩跳插拱。
金漢龍宅底層雀替透雕“鯉魚吐水”,後進三層明司設神龕,羅重光宅前進設腰檐,大門設磚木混合仿捭樓式門罩,後進設有一靠壁天井 [10] 

呈坎村經濟社會

呈坎村人口

2015年3月,呈坎村共有600户,合計常住人口2600人 [10]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呈坎村共有户籍人口3728人,常住人口3728人 [4] 

呈坎村經濟

呈坎村主要產業為旅遊業、生態林業、手工業。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呈坎村村集體年收入30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350元 [4] 

呈坎村歷史文化

呈坎村歷史人物

  • 羅秋引
羅秋引,又名天秩,呈坎後羅始祖,生於唐大中己巳年(849年),始居南昌府,自唐季遷建業,居六年,復遷歙之呈坎間居。著《定居》《定志》二賦,以示子孫,勿聽讒説輕徙他處。又遺《思鄉賦》於南昌。歿葬於楊幹,裔孫鼐建寺為香火院,後為奸憎所毀,裔孫思昌、思齊等詣闕疏聞章凡七,上即時得存墳,今佛殿後石墳是也。配汪氏,新安汪古悦公女,歿葬東里蛇形 [8] 
  • 羅文昌
羅文昌,名天真,為呈坎前羅始祖,生於唐乾符丙申年(876年),世居洪都柏林,唐末與從兄羅秋隱隨父遷建業(即今南京)雞鳴山,後值天下大亂,乃潛身遁跡,以待天下清,仰慕黃山靈勝避地來遊,過婺源到呈坎,認為呈坎是個可開百世不遷之族的好地方,遂返建業率從兄一同來呈坎定居。有《辛朱將軍》詩傳世。江西《羅氏大成譜》、呈坎《羅氏族譜》有載。葬柿坑谷木塢。宋泰定甲子年有裔孫羅一鄂立碑外族孫為工部侍郎朱在記墓 [8] 

呈坎村文物古蹟

  • 呈坎村古建築羣
呈坎村古建築羣是中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建築羣,最初始建於宋朝,屬於古建築羣體,現有原宋代建築二處,元代二處,明代建築23棟,清代建築130多處 [14] 
  • 長春社
長春社始建於宋朝,明嘉靖年間重修,後寢為清乾隆年間改建。包括社屋坦、門廳、兩廡廊、正堂、後寢及前後兩天井為三進平面格局。門屋、正堂及寢殿為五開間。
長春社是古代地方社壇殘存的實物,其所在位於村南,與村北的羅氏宗祠南北呼應,完全符合禮制“左祖右社”的規劃佈局模式。
呈坎的長春社對研究古代村鎮規劃建設、社稷建築等具有較為珍貴的物化史料價值。
2001年6月25日,長春社隨呈坎村古建築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15] 
  • 隆興橋
隆興橋
隆興橋(2張)
隆興橋位於呈坎村南之水口。明建清修、單孔發券石橋。南北端築石階上橋面,橋兩側置石欄板,高出地面8米、寬6.6米、長46.6米,以其高築令人醒目,為皖南最大的單孔石拱橋 [9] 
2001年6月25日,隆興橋隨呈坎村古建築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15] 
  • 鍾英樓
鍾英樓位於鍾英銜與前、后街交叉之要道路口,為呈坎村之中心點。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2年),鐘樓平面呈方形,牆腳緊靠街沿,可架梯上樓。樓板擱柵上鋪板,中空,四面封牆,原專屬户部侍郎羅應鶴府,後為村內百姓打更、報時、納涼之用 [9] 
2001年6月25日,鍾英樓隨呈坎村古建築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15] 

呈坎村非遺項目

徽州木雕是傳統“徽州三雕”之一,早在唐末就已經出現。徽州木雕多用於建築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其分佈之廣在全國遍及城鄉,民居宅院的屏風、窗欞、攔柱,日常使用的牀、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傳承方式一般都是師徒傳授方法進行傳授技藝 [16-17] 
徽州木雕的興衰與徽州民居的興衰並行,明初為發展時期,明中葉到清中葉為鼎盛時期,清末至民國年間為衰落時期。明代的徽州木雕古拙而樸素,比較接近漢代畫像磚的風格,造型渾圓結實,承襲了秦漢遺風,儉樸中富有變化,用線簡練挺拔,粗放剛勁,人物形象適度誇張。到清代後期則慢慢趨向縝密、繁複、精巧。有的人物過分雕琢,力度感削弱,以精細為時尚。到民國時期,構圖上受平面繪畫的影響,寫實味濃而民間味相對減弱 [18] 
在徽州木雕的雕刻工藝上,明代也較單純,只有淺浮雕、深浮雕、圓雕幾種。清代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上透雕、凹雕、線刻、多層雕刻等,形成並舉的局面 [18] 
2006年,徽州木雕隨徽州三雕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 

呈坎村榮譽稱號

2008年10月14日,呈坎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 [19] 
2012年11月17日,呈坎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為第一批傳統村落 [6] 
2020年8月26日,呈坎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7] 

呈坎村旅遊信息

呈坎村交通

呈坎村地圖 呈坎村地圖
公交車:在黃山汽車客運站直接乘坐“屯溪—呈坎”的專線公交車,約半小時左右即可到達。
自駕:從巖寺(徽州區)出口下高速,約7千米左右即可抵達 [20] 

呈坎村導覽

推薦呈坎村旅遊線路為“隆興橋—長春社—羅潤坤宅—環秀橋—羅東舒祠—文獻祠”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