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汝康

鎖定
汝康(1916年2月19日—2006年8月31日),江蘇武進人,人類學家,古人類學家,解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1]  [11]  [13] 
汝康1940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1940年—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實習員;1942年—1945年任貴州大學講師;1949年獲得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1956年任大連醫學院教授;1956年—2006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8-9]  [11] 
汝康長期從事人體解剖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11] 
中文名
吳汝康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蘇武進
出生日期
1916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
2006年8月31日
畢業院校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汝康人物生平

吳汝康測量標本 吳汝康測量標本
1916年2月19日,吳汝康生於江蘇武進。
1935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南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36年—1940年,就讀於南京中央大學生物系。
1940年—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實習員。
1942年—1945年,任貴州大學講師。
1945年—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體質人類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1991年,與託拜厄斯教授研究非洲古猿化石 1991年,與託拜厄斯教授研究非洲古猿化石
1949年,獲得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49年—1956年,任大連醫學院解剖教研組教授。
1953年—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6年—2006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8-9]  [11] 

吳汝康主要成就

吳汝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1年,吳汝康在雲南祿豐古猿化石點考察 1981年,吳汝康在雲南祿豐古猿化石點考察
1949年—1966年,吳汝康為出土的大多數人類和猿類化石做了第一手的描述和比較性的研究。1978年以後,吳汝康主要致力於對祿豐古猿化石的發掘和研究。他還在古人類學理論方面提出新的觀點,提出建立 “今人類學”並且在此領域做了基礎性的工作。 [10] 
  • 學術論著
截至2006年8月,吳汝康編著的代表論著有《巨猿下頜骨和牙齒化石》《人骨測量方法》《人體測量方法》 [9]  《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人類的誕生與進化》《人類發展史》 [2]  《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圖譜》 [11]  《北京猿人遺址綜合研究》《古人類學》等, [12]  其他論著部分參考如下:
[1]吳汝康.中國遠古人類[M].科學出版社,1989. [17] 
[2]吳汝康.南京直立人[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8] 
吳汝康專著《人類的誕生與進化》 吳汝康專著《人類的誕生與進化》
[3]吳汝康.人類發展史[M].科學出版社,1978. [19] 
[4]吳汝康.北京猿人遺址綜合研究[M].科學出版社,1985. [20] 
[5]吳汝康.祿豐大猿化石分類的修訂[J].人類學學報,1987(4):7. [21] 
[6]吳汝康.人類的由來[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 [22] 
[7]吳汝康,李星學,吳新智,等.南京直立人[J].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11年以前,2002. [23] 
[8]吳汝康等.人類發展史[M].科學出版社,1978. [24] 
[9]吳汝康.海南島少數民族人類學考察[M].海洋出版社,1993. [25] 
[10]裴文中,吳汝康,賈蘭坡.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M].科學出版社,1958. [26] 
[11]吳汝康.中國古人類遺址[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 [27] 
[12]吳汝康.人體骨骼測量方法[M].科學出版社,1959. [28] 
[13]吳汝康,董興仁.安徽和縣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J].人類學學報,1982(1):14. [29] 
[14]吳汝康.人體測量方法[M].科學出版社,1984. [30]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6年
中國基礎學科12年發展遠景規劃會議 [10] 

1964年8月
中國解剖學會學術年會 [31] 

1982年10月
一屆國際古人類學會議 [34] 
1983年1月
第一屆第三紀中期以來東亞古環境學術會議 [32] 
1984年10月
中國解剖學會學術年會 [33] 
1987年8月
高師《生物進化論》教學研討會 [36] 
1988年9月
中國解剖學會人類學組年會 [35]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53年
人類顴骨的骨化與生長
東北第一屆衞生科學會議乙等獎 [1] 
1986年
祿豐古猿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8] 
1987年
藍田猿人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8] 
1991年
國遠古人類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8] 
1993年
步氏巨猿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 [8] 


郭沫若中國曆史學獎二等獎 [2] 


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 [2] 


全國衞生系統優秀科普作品獎 [2] 

吳汝康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吳汝康工作中 吳汝康工作中
吳汝康創建了今人類學學科。 [11] 
  • 講授課程
1957年,吳汝康為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學生講授《人類學》等課程。 [12] 
1962年,吳汝康在復旦大學人類學教研組開辦的“人類學專題講座”上講授《古人類學》課程。 [16] 
吳汝康大連醫學院任教期間,講授《人體解剖學》等課程。 [1] 
  • 培養成果
截至2006年8月,吳汝康共培養了10餘名研究生 [10]  ,如古人類學家吳新智院士等。 [6] 

吳汝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1] 
2000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4] 

國際人類學及民族學協會榮譽終身會員 [5] 

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榮譽學術委員 [5] 

吳汝康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5年12月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7] 

聯合國史前學和原史學協會常設委員會委員 [5] 

國際古人類學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5]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8] 

中山大學兼職教授 [8] 

香港大學兼職教授 [8] 

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 [8] 

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 [8] 

中國解剖學會名譽理事 [8] 

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理事 [8] 

世界考古大會執行委員會東亞地區高級代表 [8] 

人類學學報》主編、名譽主編 [10] 

吳汝康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1949年,吳汝康與馬秀權一同獲得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 1949年,吳汝康與馬秀權一同獲得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
吳汝康出生於江蘇武進西郊的鄉村。出生時,家裏有祖母、父母、一兄一姊,父親是鄉村初級小學的校長,母親在家操持家務。吳汝康幼年也參加過一些田間勞動,並對大自然,特別是生命的表現形式產生了興趣,常常花費很多時間去觀察鳥類如何做窩、生蛋、孵雛和小鳥學飛的全過程。 [1] 
  • 婚姻家庭
吳汝康的第一任妻子馬秀權是生物細胞學家 [14]  ,兩人一同畢業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兩人育有一兒一女 [13] 女兒名字是吳建新。 [3] 
吳汝康的第二任妻子是夏斌。 [15] 

吳汝康人物評價

從左起:安志敏、蘇秉琦、賈蘭坡、吳汝康(1985年攝) 從左起:安志敏、蘇秉琦、賈蘭坡、吳汝康(1985年攝)
“吳汝康為中國古人類學和體質人類學的學科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評) [4] 
“吳汝康是中國最重要的中國古人類學家,他的著作為中國古人類學文獻寶庫奠定了基礎,他的人才培養工作為中國體質人類學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他的活躍的科普工作為辯證唯物主義以及人類起源和進化知識的普及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中國新聞網評) [2] 
“吳汝康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把中國的人類學事業推向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何梁何利基金評) [1] 

吳汝康後世紀念

  • 行星命名
1982年,吳汝康在日本作學術報告 1982年,吳汝康在日本作學術報告
2020年8月31日,以吳汝康的名字命名的“吳汝康星”小行星命名儀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舉行。國際編號為317452的“吳汝康星”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2010年8月7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吳汝康星”繞日運行橢圓軌道的半長徑為2.54天文單位,偏心率為0.17,軌道傾角為15.93度,繞太陽一週需4.04年。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