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同病相憐

(漢語成語)

鎖定
同病相憐(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2] 
同病相憐(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1] 
中文名
同病相憐
拼    音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近義詞
同舟共濟患難與共
反義詞
同牀異夢幸災樂禍
出    處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注音字母
ㄊㄨㄙˊ ㄅㄧㄥˋ ㄒㄧㄤ ㄌㄧㄢ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同病相憐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同病相憐”。 [2] 

同病相憐成語故事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聽信費無忌的讒言,要把太子建治罪。太子建聽説楚平王要處死他,趕忙帶着家眷逃走了。於是楚平王遷怒於太子建的太傅伍奢,當時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在外地。楚平王要趕盡殺絕,又哄騙伍奢叫回他的兩個兒子,伍奢不知是計,寫信叫他的兩個兒子回來。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國都城,結果和伍奢一起被殺害了,而伍員沒有回去,從楚國逃走了。 [3] 
伍員就是伍子胥,他後來逃到了吳國,得到了吳國公子光的信任,並幫助公子光奪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後,就是吳王闔閭,他重用伍子胥,讓他掌管軍國大事。 [3] 
過了幾年,楚國的另一個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處死。 [3] 
他有一個親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從小撫養大的,對郤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卻宛被殺以後,伯嚭也逃了出來,他聽説伍子胥在吳國受到重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3] 
伯嚭到了吳國,找到伍子胥。伍子胥聽説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分同情,就熱情地招待了他,並且馬上向吳王闔閭推薦。有人見伍子胥對伯嚭這麼熱心,就問他:“伯嚭剛到這裏,他的為人到底怎樣還不知道,你為什麼一見面就這樣信任他呢?” [3] 
伍子胥説:“這是因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仇。俗話説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憐憫,有相同的憂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同,我當然要幫助他。” [3] 
吳王闔閭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還封他做了太宰。 [3] 

同病相憐成語寓意

伯嚭被奸臣所害,逃到了吳國,找到伍子胥。伍子胥聽説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便收留了伯嚭,還幫助他做了太宰。人們跟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在一起時,更容易有共同語言,獲得內心的一種穩定感。在遇到同病相憐的人時,應該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只有這樣,才能相互扶持共同度過難關。同時,同病相憐的人相互之間因為步調太過統一,缺少不一樣的聲音和意見,會限制人們的發展,產生消極的情緒。所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除了要大量結識與自己有相似特質的人外,還要與相異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補充和提高。 [3]  [4] 

同病相憐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同病相憐”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1]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1] 
運用示例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同病相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置懷,昭穀風之盛典。” [2] 
清·曹雪芹紅樓夢》四五回:“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 [4] 
參考資料
  • 1.    同病相憐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11]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081-1082
  • 3.    程帆主編. 成語故事[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04:196-197
  • 4.    賀建華著. 你不知道的生活微心理[M]. 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4.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