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吉姆薩染色

鎖定
染色原理和結果與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但該法對細胞核寄生蟲着色較好,結構顯示更清晰,而胞質和中性顆粒則着色較差。為兼顧二者之長,可用複合染色法。即以稀釋吉姆薩液代替緩衝液,按瑞特染色法染10min.或先用瑞特染色法染色後,再用稀釋吉姆薩復染。
中文名
吉姆薩染色
外文名
Giemsa
組    成
天青伊紅
特    點
PH對細胞染色有一些影響

吉姆薩染色吉姆薩染色法

吉姆薩(Giemsa)染色法
吉姆薩染液由天青,伊紅組成。染色原理和結果與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嗜酸性顆粒為鹼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粉紅色,稱為嗜酸性物質;細胞核蛋白和淋巴細胞胞漿為酸性,與鹼性染料美藍或天青結合,染紫藍色,稱為嗜鹼性物質;中性顆粒呈等電狀態與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淡紫色,稱為中性物質。
PH對細胞染色有一些影響。細胞裏各種成分均不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系兩性電解質,帶電荷隨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環境里正電荷增多,易和伊紅結合,染色為偏紅;在偏鹼性環境裏負電荷增多,易和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所以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染色用正經片一定清潔,要無酸鹼污染。配製頊特液一定用優質甲醇,稀釋染色一定用緩衝液,沖洗一定用水應近中性,不然可導致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以致於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的判斷。
一般性操作技術血塗片製備;細胞染色;顯微檢查;血液病診斷;染色不良.

吉姆薩染色瑞特染色法

瑞特(Wright)染色法酸性染料伊紅鹼性染料亞甲藍甲醇染料溶劑。
(1)瑞特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鹼性染料亞甲藍組成有複合染料。亞甲藍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對醌型和鄰醌型兩種結構。通常為氯鹽,即氯化美藍。美藍容易氧化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級染料。市售美藍中部分已被氧化為天青。伊紅通常為鈉鹽。即伊紅和伊混合後,產生一種憎液性膠體伊紅美藍中性沉澱,即瑞特染料。
(2)細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學的親和作用,各種細胞成分化學性質不同,對各種染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因此,用本染料液染色後,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是鹼性蛋白質,和酸性染料伊紅結果,染粉紅色,稱之為嗜酸性物質;細胞核蛋白與淋巴細胞 胞漿是酸性,和鹼性染料美藍或天青結合,染紫藍色,稱之為嗜鹼性物質;中性顆粒呈等電狀態和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淡紫色,稱之為中性物質
(3)PH對細胞染色有影響。細胞各種成分均不蛋白質,由於蛋白質系兩性電解質,所帶電荷隨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環境正電荷增多,易與伊紅結合,染色偏紅;在偏鹼性環境中負電荷增多,易與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 [2]  因此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染色用正經片必須清潔,無酸鹼污染。配製頊特液必須用優質甲醇,稀釋染色必須用緩衝液,沖洗用水應近中性,否則可導致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以致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新鮮配製的染料偏鹼,須在室温或是37℃下貯存一定時間,待染料成熟,主要是美藍逐漸轉變為天青B後才能使用,貯存時愈久,染色效果愈好。EAM GILLILAND等採用吸光度比值作為頊特染液的質量規格。
rA測定方法如下:取瑞特染液15-25μl(視染液濃度而定),加甲醇10ml稀釋,混勻後以甲醇為空折管,分別以波長650nm和525nm比色。Ra=a650/a525.因為美藍吸收峯小組長為650nm,伊紅吸收峯波長為525nm ;天青B吸收峯也為650nm但吸光度A約為美藍的一半。所以新配染料rA接近2,隨著美藍逐漸氧化為天青B,RA也相應下降。RA下降到1.3±0.1時即可使用。瑞特染液貯存過程中,必須塞嚴,以防止甲醇揮發和被氧化成甲酸。有人主張在配方中加入甘油30ml,防止甲醇揮發,關可合細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須純淨,如甲醇中丙酮含量過多,染色偏酸,使白細胞著色不良。 [1] 

吉姆薩染色血塗片

血塗片的製備和細胞染色血塗片的顯微檢查是血液細胞學檢查的基本方法,臨牀上應用極為廣泛,特別是對於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血細胞分析儀的廣泛應用,血塗片的觀察也可作為判斷儀器結果的簡易方法。比台觀察10個高倍視野血塗片中白細胞和血小板數大致估計血內這些細胞的數量,藉以作為儀器結果分析後質控的參考。但積壓塗片製備和染色不良,常使細胞鑑別發生困難,甚至導致錯誤結論。例如,血膜過厚細胞重疊縮小,血膜太薄白細胞多集中於邊緣,細胞分佈不勻;染色偏酸或偏鹼均可使細胞染色反應異常。因此製備厚薄適宜,分佈均勻,染色良好的血塗片是血液學檢查的重要革本技術之一。
為發觀察細胞內部結構,識別各種細胞及其異常變化,血塗片必須進行染色。血塗片的各種染色方法大多是羅氏染色法衍變來的。常用瑞特染色法。 [1] 
參考資料
  • 1.    吉姆薩染色的原理  .生物網 [引用日期2013-03-10]
  • 2.    胡昌俊編著. 臨牀醫學與護理概論[M]. 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 2018.0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