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史大林

鎖定
史大林,男,漢族,1977年10月出生,福建福州人,致公黨黨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廈門大學副校長、南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致公黨廈門市委會副主委,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主任,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副主任。 [4] 
史大林於2000年6月獲得廈門大學生物學學士學位;2003年8月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學位;2005年12月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環境科學碩士學位;2011年6月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學位;2012年3月—2013年8月任廈門大學教授;2013年9月任廈門大學南強特聘教授;2017年12月—2021年11月任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2021年11月—2024年1月任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院長;2022年1月,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主任;2023年8月任廈門大學副校長。 [4] 
史大林致力於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全球變化研究。 [2] 
中文名
史大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日期
1977年10月
畢業院校
普林斯頓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政治面貌
致公黨黨員

史大林人物經歷

1977年10月,史大林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
1996年9月—2000年6月,就讀於廈門大學,畢業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
2001年9月—2003年8月,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
2003年9月—2005年12月,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畢業獲得環境科學碩士學位。
2006年9月—2011年6月,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得地球科學博士學位。
2011年11月—2012年3月,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研究科學家(Research Scientist)。 [12] 
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2012年3月—2013年8月,任廈門大學教授。
2013年9月,任廈門大學南強特聘教授。
2014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年12月—2021年11月,任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院長。
201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21年,入選福建省高層次人才(A類)。
2021年11月—2024年1月,任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院長。 [6] 
2022年1月,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主任;同年6月,任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副主任。
2023年8月,任廈門大學副校長。 [4] 
史大林

史大林主要成就

史大林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史大林聚焦“海洋生態系統中痕量元素的地球化學循環與浮游植物生理生態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全球變化對二者相互作用的影響及其效應”這一全球變化領域的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科學進展》《自然—通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和《湖沼和海洋》等國際學術期刊上,被《科學》《自然》《自然·地球科學》等學術期刊引用,併入選“2017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 [2] 
  • 學術論文
截至2019年11月,史大林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13] 
  • 科研成果獎勵
獲得獎項
完成人
202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史大林等 [4]  [15] 
  • 科研項目
據2024年2月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官網數據,史大林主持項目課題9項、參與項目課題3項。 [9] 
項目名稱
起止時間
項目類型
痕量金屬鎘在海洋浮游植物中的生物功能
2016年—2019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海洋酸化對固碳、儲碳過程的影響及其機制
2016年—2021年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
全球變化下的海洋初級生產力:海洋酸化對固氮束毛藻及其利用塵埃鐵的影響
2019年—2021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以色列合作項目
海洋荒漠區生物固氮的時空格局、限制因子及對輸出生產力的貢獻
2019年—2023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全球變化
2020年—2024年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西北太平洋生物碳泵的氮磷鐵調控及演變趨勢
2023年—2028年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注:列舉項目均為史大林主持 [9] 

史大林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史大林 史大林
史大林指導的碩士生、博士生中多人在亞太地球科學學會年會、海峽兩岸海洋科學研討會、全國青年地學論壇、地球系統科學大會等國際、中國國內學術會議上獲優秀報告等獎項,並在畢業後獲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資助,赴德國和以色列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 [2] 
  • 開設課程
據2024年2月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官網數據,史大林開設環境科學基礎實驗(二)、環境科學前沿與進展、專業外語等課程。 [4] 
  • 專業建設
2021年,史大林作為專業負責人申報的廈門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2] 
  • 教學方法
史大林秉承“以學為本、教研一體、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注重講授學科專業領域國際前沿和熱點,着力推進課程中、英文教學雙語建設,大力培養學生閲讀參考書和原始文獻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專業領域的新知識和前沿進展。 [2] 

史大林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15年
廈門大學“我最喜愛的十位老師”
2017年
運盛青年科技獎
2018年
中國生態學學會青年科技獎
2020年
2020年
唐立新獎教金優秀學者獎
2022年

史大林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18年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Oceans》副主編
2021年
第八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地學與資源學部委員
2021年
《Marine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編委
2021年
2021年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編委
2021年
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GEOTRACE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21年—2023年
2022年
中國生態學學會穩定同位素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22年
《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編委
2022年
海洋學研究》副主編 [12] 
2022年1月
中國致公黨廈門市委員會委員、常委、副主任委員 [11] 
2023年2月
廈門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第十七屆委員會副主席 [5] 
2023年4月
中國致公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1] 
2023年8月
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 [3] 
-
-
福建省僑聯青年總會副會長
-
廈門市僑聯青年委員會共同會長
-
致公黨廈門大學總支副主委
-
-
2024年2月
福建歐美同學會(福建留學人員聯誼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 [16] 

史大林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史大林和妻子洪海徵 史大林和妻子洪海徵
大二那年的暑期(1997年),史大林和洪海徵一起參加社會實踐,到漳州市長泰區調查野外植被,同甘共苦,回來後又一起整理調查的數據、查找文獻,撰寫了一篇小論文,過程中他們不斷加深瞭解,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戀人。後來,二人又共同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2011年6月底,洪海徵帶着他們4個月大的寶寶從美國回到廈門,入職廈門大學。史大林則在整理博士階段的數據和樣品後,於2011年10月也回到了廈門大學。 [10] 
  • 興趣愛好
科研之外,史大林有着多樣化的興趣,喜歡籃球、足球、乒乓球,喜歡游泳,喜歡攝影。 [8] 

史大林人物評價

幾度鳳凰花開,幾度春風秋雨,他潛心科研,專心學術,精心授業,關心學生。教書以深情,育人以大愛。他以淵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想感染學生,他以君子的風範和優秀的品格影響學生。數年如一日,潤物細無聲。(廈門大學2015年“我最喜愛的十位老師”頒獎詞) [7] 
乍看之下,史老師像是“雙眼不顧世間事,一心鑽研為科學”嚴肅的人,其實不然,瞭解之後才發現,他是一個名副其實有情懷的老師。(廈門大學團委青年媒體中心翔安校區分中心評) [8] 
史大林同志政治立場堅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黨性修養,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高,領導能力強。(時任廈門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孫理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