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海徵

鎖定
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環境生物,包括有機污染物的海洋生態毒理以及全球變化下海洋浮游植物的響應。 [6] 
中文名
洪海徵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畢業院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 [2]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環境毒理學、海洋生態毒理學
任職院校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

洪海徵人物經歷

1990-1996年就讀福建省廈門第二中學 [6] 
1996年,洪海徵分別進入廈門大學生物系基地班學習。 [4] 
2000年,廈門大學生物學學士。
2003年,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碩士。
200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環境毒理學博士。
2008年1月-2011年6月,美國施貴寶公司藥物代謝部研究員。
2011年8月-2017年8月,廈門大學副教授。
2017年9月-2023年8月,廈門大學教授。
2023年9月-至 今 ,廈門大學南強特聘教授。 [2] 

洪海徵研究方向

海洋浮游植物全球變化的生理生態響應;
有機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及其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2] 

洪海徵主要成就

洪海徵科研成果

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 20 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權 威期刊,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 Science News、美國科學促進會、新華社等做專題介紹或亮點報道;成果入選“2017 年度中國海洋與湖沼十大科技進展”,獲202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二)。她針對海洋科學前沿領域的科學難題進行攻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5] 

洪海徵學術成果

論文
Hong HZ, Su H, Ma L, Yao M, Iyer RA, Humphreys WG and Christopher LJ (2011).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etabolic pathways and cytochrome P450 inhibition and induction potential of BMS-690514, an Erb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 Drug. Metabo. Dispo., 39, 1658-1667.
Hong HZ, Caceres-Cortes J, Su H, Huang H, Roongta V, Bonacorsi S Jr, Hong Y, Tian Y, Iyer RA Humphreys GW and Christopher J (2011). Mechanistic studies on a P450-mediated rearrangement of BMS-690514: conversion of a pyrrolotriazine to a hydroxypyridotriazine. Chem. Res. Toxicol., 24, 125-134.
Hong HZ*, Su H, Sun H, Allentoff A, Ekhato IV, Theodore C, Caceres-Cortes J, Iyer RA and Christopher J.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 of [14C]BMS-690514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to Rats, Rabbits and Dogs (2010). Drug. Metabo. Dispo., 38, 1189-1201 (*Corresponding author).
Hong HZ, Cao HC, and Wang Y (2007). In-vivo Detection and Genotoxicity of a Guanine-cytosine Intrastrand Crosslink Lesion. Nuclear Acids Res. 35(21):7118-7127.
Hong HZ and Wang Y. (2005) Formation of Intrastrand Cross-Link Products between Cytosine and Adenine from UV Irradiation of d(BrCA) and Duplex DNA Containing a 5-Bromocytosine. J. Am. Chem. Soc. 127(40), 13969-13977.

洪海徵科研課題

溴代阻燃劑在海洋青鱂魚和橈足類動物中的代謝途徑和毒理機制,廈門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2012-2014 (主持,90萬)
HBCD不同異構體對中國近海代表性橈足類的毒理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013-2015 (主持,29萬) [1] 

洪海徵獲獎記錄

  • “加州大學十校聯盟毒理教學及科研項目”優秀研究生研究資助項目:LC-MS/MS analysis of DNA base damage induced by nanoparticles (2006-2008,負責人,$50000)
  •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毒理年會最佳新生口頭報告獎 (2004) [1] 
2023年,教育部特聘教授。
2023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2] 

洪海徵社會任職

中國僑聯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 [3] 

洪海徵個人生活

大二那年的暑期(1997年),史大林和洪海徵一起參加社會實踐,到漳州市長泰區調查野外植被,同甘共苦,回來後又一起整理調查的數據、查找文獻,撰寫了一篇小論文,過程中他們不斷加深瞭解,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戀人。後來,二人又共同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2011年6月底,洪海徵帶着他們4個月大的寶寶從美國回到廈門,入職廈門大學。史大林則在整理博士階段的數據和樣品後,於2011年10月也回到了廈門大學。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