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斯特洛夫號

鎖定
《古斯特洛夫號》是 約瑟夫·維爾斯麥爾 Joseph Vilsmaier執導的劇情電影,由凱·魏辛格主演。本片再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海難,納粹時期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巨輪沉沒事件。
中文名
古斯特洛夫號
外文名
Die Gustloff
類    型
劇情片/歷史
製片地區
德國
發行公司
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
導    演
約瑟夫·維爾斯麥爾
上映時間
2008年

古斯特洛夫號劇情簡介

“古斯特洛夫號” (Wilhelm Gustloff)建於20世紀30年代,起初是一艘供納粹環遊世界的客輪。但是到了1944年底,這艘船被用來搭載德國納粹海軍的U型艇成員,並停泊在位於波羅地海的波蘭北部港口城市格丁尼蘭。1945年1月,前蘇聯紅軍攻入波蘭地區。這艘船隨即成為數以萬計為躲避戰火而逃離家園的東普魯士難民的唯一希望。1月30日中午,“古斯特洛夫號”搭載着1萬多名乘客從波羅地海西岸的基爾港起航,其中包括五千多名婦女和兒童。希特勒命令成年男子留下來,準備戰鬥到底。
誰也不會料到,死神的腳步已經向這艘救命船悄悄靠近。起航僅九個小時,“古斯特洛夫號”就被前蘇聯潛艇的魚雷三次擊中——前蘇聯潛艇認為這是一艘滿載納粹士兵的敵船。隨後,萬餘名乘客中有9千多人因溺水或船體爆炸而葬身大海,死亡人數是“泰坦尼克號”的六倍,僅有大約1000人獲救。這次海難也成為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海難。
海難生還者之一斯克恩當年在船上負責培訓新水手。他回憶了那場災難:“當時魚雷擊中了客輪,我試圖通過舷梯爬到上層甲板。就在下面,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記的一幕:許多成年人在水裏掙扎;海面上漂浮着數以千計的兒童的腿,他們全部頭朝下、腳朝上溺死!原來兒童頭部比腳重,而客輪沒有特別準備為兒童設計的救生衣,這些兒童全部溺水而亡。” 斯克恩還看到一名納粹軍官掏出手槍先把妻子和孩子打死,隨後飲彈自盡。後來,包括斯克恩在內的約1000人幸運地被護衞“古斯特洛夫號”的兩艘魚雷艇救起。1984年,倖存者重新相聚,那時僅剩55人健在。

古斯特洛夫號演職員表

古斯特洛夫號演員表

角色 演員
Hellmut Kehding 凱·魏辛格
Erika Galetschky 瓦萊麗·涅豪斯
Harald Kehding Heiner Lauterbach

古斯特洛夫號職員表

編劇:Rainer Berg....writ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Christian Heyne
攝影 Cinematography:Jörg Widmer
選角導演 Casting:Anja Dihrberg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Lothar Holler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Sven Martin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Colin Azzopardi ....assistant director: Malta
Marek Juracek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國家/地區: 德國
上映 2008年
對白語言: 德語
色彩: 彩色

古斯特洛夫號幕後花絮

1945年,一艘滿載萬名乘客的德國客輪在海上行駛時被前蘇聯潛艇擊沉,造成9千餘人遇難,死亡人數超過“泰坦尼克號”6倍,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海難。由於此船系納粹建造,因此又被稱為“希特勒的泰坦尼克號”。六十餘年來,由於這次海難造成太多的無辜平民遇難,很多人擔心此事會與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相提並論,於是多年來始終令史學家諱莫如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曾經嘗試在他2002年的小説《蟹行》中提及古斯特洛夫號的海難。
古斯特洛夫號大海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國法西斯全線崩潰,紛紛從佔領區撤回人員。1945年1月29日,德國訓練船“維爾海姆·古斯特洛夫”號,奉命裝載傷員、後方人員和家屬,從波蘭格丁尼亞港撤回德國基爾港。該船25484噸,設計載客量1468人,實載8600多人,大部分是婦女、兒童。由於爭相登船,秩序大亂,拖到1月30日中午才起錨啓航。
“古斯特洛夫”號繞過黑耳半島的岬角,駛出格但斯克灣,進入漂着浮冰的波羅的海大洋。迎面來了兩艘為它護航的魚雷小艇,附近又有德國的巡洋艦、護航艦和掃雷艇巡弋,安全保障嚴密。夜幕降臨,“古斯特洛夫”號貼近海岸,放膽開燈航行。在黑耳半島以北潛伏着780噸的原蘇聯潛艇“S一13”號,從潛望鏡發現遠處移動的燈光,誤判為一艘大型巡洋艦,正是攻擊目標,當即潛水全速追擊,咬定不放。1月30日夜10時,距離目標2000米,4枚魚雷相繼飛出潛艇,其中3枚命中,炸燬“古斯特洛夫”號的主機、輔機和水泵,船隻癱瘓,漂浮於販岸25海里的海面。在爆炸聲中,乘客從艙內湧上甲板,婦幼被亂腳踩死,傷員嚎陶大哭坐以待斃。大船迅速向左傾斜,護航艇靠近救援,乘客紛紛跳海遊。跳水者撈起時,多數已凍斃。午夜2時10分,巨輪翻沒海底。德國“希佩爾”號巡洋艦趕到救援時已不見船影。全船僅救起964人,共約7700人遇難。這是世界航運史上單船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海難。
眾説紛紜的定義
儘管這是一場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的海難,但是直到今天,各方對這次事件的定義還是沒有結果——如果説“S-13”號攻擊的是一艘無武裝的船隻,那麼該船上所承載的大量武器和一些艦載防空炮、以及運載的納粹官員與武裝部隊顯然使這種説法站不住腳。但如果説“S-13”所攻擊的是一艘納粹海軍的艦艇,那麼該船上近萬名的普通民眾又使我們不得不承認,此次攻擊是不甚人道的。事實上,到底是稱為“海難”還是其他稱呼,只在被人們所爭論着。類似事件還有2件,一件是一戰期間德國潛艇攻擊同樣是作為普通船隻的“大西洋王后”,那時那艘船上也運載了一些彈藥武器。另一件是二戰末期美國潛艇“皇后魚號”在夜幕下擊沉了日本的運輸船“阿波丸號”,本來這艘船是美日兩國在戰時立下協議讓日本運輸運送救援物資,但日本卻秘密裝載了協議以外的違禁物品(6000噸戰略物資),而最終結果是日本戰後撤銷了追究賠償款的事宜,原因就是自己“理虧”。若對照阿波丸號古斯特洛夫號,德國人的“海難”觀點就屬於荒謬至極,而蘇聯潛艇的攻擊屬於理所應當的合法行為。
但無論如何,這次事件中受害最大的,是普通的民眾,而這類事件的定義如何,已經顯得不重要了。最關鍵的是,人類應當以史為鑑,要珍惜和平避免戰爭的發生,因為發生戰爭受害最深的只有普通民眾。

古斯特洛夫號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Ufa Film-und Fernsehproduktion
發行公司: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德國] (2008) (Germany) (TV) [1] 
特技製作公司:Exozet Effects(visual effects)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劇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