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公魯

鎖定
古公魯(1884~1931年),廣東五華人。他從小勤奮學習,先後畢業於梅縣師範、廣東法政專門學堂。清宣統元年(1909),古公魯赴印尼巴城謀生,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投身於民主革命。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革命鬥爭的多面手 。 [1] 
中文名
古公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畢業院校
梅縣師範學校
廣東法政專門學堂 [1] 
出生地
廣東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

古公魯人物生平

古公魯(1884-1931),別號韓伯、函伯,五華縣梅林鎮河石村人。
1909年,在南洋巴城謀生的古公魯,響應孫中山的號召,毅然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在巴城的古公魯,奉孫中山之命,抱着“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決死之心,潛入廣州、花縣等地進行革命活動。
1911年4月27日,廣州黃花崗起義槍聲一響,古公魯率領三百餘人,攻打省總督衙門,雖未能取勝,但他作戰英勇,得到孫中山先生的嘉許,被授為“廣州西路將軍”。
1924年,葉劍英在“建國粵軍第二師”擔任獨立營營長,繼任師部參謀長兼任新編團團長。葉劍英任命古公魯為募兵處處長,一方面叫他在香山縣開展募兵工作,一方面讓他潛入廣州市做兵運工作,發動駐廣州的滇桂軍300餘人投靠粵軍。事後,滇軍司令楊希閔發覺,將古公魯扣留監禁。古公魯慘遭拷打、火烙之刑,遍體鱗傷,血跡斑斑,受折磨達1個多月。葉劍英率領粵軍攻打廣州,擊潰滇軍,才將他救出。
1927年,古公魯回到五華,自願拿出長短槍10多支、子彈1000多發、糧食1萬多斤、白銀1500元,支持革命,支持民主政權,深得革命羣眾和領導人的稱許。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共合作破裂。1928年春,國民黨軍黃旭初部“駐剿”五華,兵分三路進攻安流,古大存、李斌、古公魯等率隊激戰。由於敵眾我寡,實力懸殊,我軍被迫轉移。這時,黃旭初氣焰囂張,懸賞1萬元,妄想緝拿古公魯,並把古公魯的家鄉——梅林河石村塘背寨焚掠一空,使得他的家人四處逃散,流離失所。
1928年夏,古大存、古公魯、古清海等來到豐順湯坑的單望天,以石廠為據點,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古大存指派古公魯、陳慶孫、廖厚嶽打進豐順石角壩,古大存會同古清海打進豐順八鄉山的馬屋山、小溪等地,秘密組織“貧農自救會”,建立交通站等,創建了八鄉山革命根據地。古公魯鬥爭性強,又是一個理財能手,成為古大存的得力干將,此時他被吸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9年2月,中共五華縣委在八鄉山小溪石澗坑召開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古大存為縣委書記。會上,由中共東江特委書記陳魁亞宣佈,由古大存、古公魯、古宜權三人任東江軍事委員會委員,古大存任東江紅軍總指揮部總指揮。
1930年5月1日,在八鄉山灘下莊屋坪召開東江蘇維埃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東江蘇維埃政府,以及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軍長為古大存,古公魯擔任軍需處長。從此,古公魯廢寢忘餐,日夜操勞,為軍部籌備糧食,購置軍械、藥物,設立兵工廠、醫院等,做了不少工作。他隨古大存三次攻打潮安,轉戰五華的梅林、安流、虎石、郭田等地,為建設蘇維埃政權,實行土地革命作出了貢獻。接着,攻打梅城、豐良、留隍等地,大小數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0年冬,廣東軍閥陳濟棠派遣張瑞貴、鄧龍光師,不斷封鎖、圍剿八鄉山革命根據地。由於八鄉山糧食、物資奇缺,軍需補給極端困難,為了擺脱被動局面,1931年5月,古大存率領四十六團的補四連戰士80餘人、軍部10餘人(包括軍需處處長古公魯)撤出八鄉山。進至陸豐縣的下沙村,時已深夜,微風細雨,路面泥濘,天昏地暗,難辨方向,古大存和補四連的全體戰士抵達下沙村時,軍部10餘人還落在離下沙村不遠的礦下村。這時,叛變的隨軍炊事員黃秋紅向五雲洞反動治安委員會密報,反動警衞隊長彭萬利,隨即帶匪徒10餘人趕來,圍捕了軍部古公魯10餘人,押解回五華縣城囚禁。
國民黨五華縣縣長鍾問陶以為抓到古公魯定能邀功請賞,於是挖空心思,利用與古公魯的親戚關係,妄想軟化他,誘騙他出賣革命,但遭到古公魯痛斥和唾罵。最後,敵人便向古公魯下毒手,1931年農曆五月初四,把古公魯押到華城中山公園,凌遲碎剮。古公魯在刑場上堅強不屈,大義凜然,頻頻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壯烈犧牲,時年47歲。 [1] 

古公魯人物名言

“漂泊頻年太坎坷,風霜歷盡志難磨。一肩任務千斤重,都為工農解放多。”,這首古公魯的《無題》被收錄進《重讀先烈詩章》。 [2-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