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宜權

鎖定
古宜權(1906~1932),字克靈、健愚,廣東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人。1925年1月考取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畢業。同時被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10月,古宜權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第二次東征。1926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任第三路第三軍團部黨代表,在前線英勇作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7月從浙江前線回到五華,經縣農會副會長古大存介紹,在縣農軍教導隊任教官,後任隊長。從此,古宜權成為古大存的得力助手,先後組織領導工農武裝,參加天柱山、對鏡窩、塘湖、夏阜等地戰鬥,狠狠地打擊封建勢力,大振了農軍聲威,後在普寧戰鬥中犧牲。 [1-2] 
中文名
古宜權
別    名
字克靈
健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二期 [3] 
職    業
紅軍團長
出生地
廣東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 [3] 

古宜權人物簡介

字克靈、健愚,廣東省五華縣梅林鎮優河村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初回五華組織農民武裝。大革命失敗後,參加創建八鄉山革命根據地。1929年後任東江紅軍第四十六團團長,紅十一軍教導團團長,東江紅軍獨立師第二團團長。後在普寧戰鬥中犧牲。
古宜權生於貧農家庭。幼讀私塾,後在三江學校畢業。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發動同學罷課,組織同學上街遊行、演講,聲援北京學生。“五四”運動後,被選為學生會主席。不久,又領導全校同學罷課,反對學校當局的劣跡,並取得了勝利。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二期。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平定楊劉叛亂。第一、二次東征。他曾作詩明志:“丈夫立志出鄉間,功未成時誓不還;埋骨葬身何計地,人生到處有青山。”1926年秋,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初,先後任五華縣農民自衞軍教導隊軍事教官、工農革命軍教導隊隊長,培訓工農武裝骨幹。1928年,到八鄉山根據地,1929年6月,任東江紅軍第四十六團團長。1930年6月任紅軍第十一軍教導團團長。同年冬,率領400多人到大南山與紅十一軍四十九團會師,協助蘇區人民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籌集經費、槍彈補給部隊。1931年4月,率部隊在惠陽高潭與“進剿”蘇區的國民黨軍作戰,消滅敵人尖兵排20多人,繳槍100餘支。1931年秋和1932年春夏間,國民黨軍二次進攻大南山根據地,他率部隊同敵人作戰,在惠來縣石頭圩殲敵一個營和一個連,並清除一個以傳教為名進行特務活動的德國神父。
1932年11月28日,國民黨軍以優勢兵力突襲紅軍駐地,他指揮團部20多人奮力抵抗,打退敵人10多次衝鋒,最後剩他和連長、勤務兵3人。他身受重傷,誓死不作俘虜,用最後一顆子彈射向自己胸膛,壯烈犧牲。後來在廣東省普寧縣湯頭村及五華縣梅林鎮,均為他建有烈士紀念亭。

古宜權人物生平

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7月他從浙江前線回到五華,經縣農會副會長古大存介紹,在梅林梅岡寺縣農軍教導隊任教官,後任隊長,先後組織領導工農武裝,參加天柱山、對鏡窩、塘湖、夏阜等地戰鬥,狠狠地打擊封建勢力,大振了農軍聲威。
1928年,五華十萬農軍大暴動,令國民黨當局坐卧不安。2月,國民黨軍黃旭初部一個師“駐剿”五華,由於敵強我弱,五華革命形勢一度逆轉。4月,古宜權等60多名革命骨幹跟隨古大存,輾轉避險,分散奔赴八鄉山,開闢革命根據地。
1929年2月,古宜權出席在八鄉山小溪石見坑召開的中共五華縣第一次代表大會。6月,中共東江特委在梅縣梅南成立東江紅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古大存,把五華、豐順、興寧的赤衞隊集中起來,成立紅軍第四十六團,後來紅四軍留下的特務大隊(連)亦編入此團,共五六百人。古宜權繼李明光、李斌後任團長。紅四十六團在古宜權領導下,屢立戰功。1930年1月,古宜權率領四十六團和紅軍學生軍,配合雙頭、華拔、八鄉等赤衞隊,擊敗摧殘雙頭、華拔蘇區人民的錢大鈞部4000餘人武裝。4月,古宜權率領四十六團,配合梅林赤衞隊,圍攻竄駐梅林蘇區的縣警基幹大隊張九華部400多人。幾天後,又擊退了五華縣長魏榮率領的200多人的反撲。5月,古宜權率領四十六團配合雙頭、華拔、禾沙等地赤衞隊1000餘人,圍殲退守在虎石三大樓的地反武裝300餘人。經過6天6夜的圍攻,敵錢大鈞率部來援救,紅軍始放棄包圍,安全轉移。
1930年5月,召開東江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宣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下轄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等團和教導團,古宜權任教導團團長。同時,成立東江蘇維埃政府,被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6月,東江特委執行“立三”路線,東江行動委員會命令古宜權帶領教導團去襲擊駐五華安流敵軍2個營,在古大存率團協助下,取得戰鬥勝利。三打潮州失敗後,紅軍撤回八鄉山,與敵周旋。
1930年年底,為擺脱被動挨打的處境,古宜權率領教導團400多人突圍,多次粉碎敵人的攔截追擊,經過五華南部地區和紫金、普寧等地,歷時1個多月,終於抵達大南山,與紅十一軍四十九團勝利會師。
1931年1月,古宜權在紫金温坑(與五華毗鄰)組織“西北游擊隊”20餘人武裝,常活動於豐順、五華、紫金、普寧、惠來等地,協助蘇區人民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籌措經費、槍彈,支援東江軍委的軍需補給以及掃除來犯之敵,創下顯著功績。西北游擊隊在紫金洋頭獲悉當地治安委員會在洋頭圩設立警衞隊,經常藉故滋事騷亂,劫掠村民財物。古宜權下決心為民除害。一天,適逢洋頭圩,古宜權親率大隊趁圩日化裝巧襲。凌晨,在圩背小河的木橋上,發生一樁打架事件,他們到治安會門口評理,人多嘴雜,游擊隊擠進了內堂,乘敵人疏於戒備,來個突襲,配合預先埋伏的隊員,內外結合,全殲警衞隊及其反動頭目,解放了洋頭圩。後又與龍炮區聯隊,於石門壢擊潰從高潭來犯敵軍一個連。
1931年秋,東江軍委將紅十一軍改編為東江紅軍獨立第二師,下轄2個團,古宜權任第二團團長,活動於潮普惠一帶革命根據地。古宜權採用迂迴戰術,在惠來縣石頭圩殲敵一個營和一個連,並清除一個以傳教為名進行特務活動的德國神父。
1932年9月,古宜權率部在五華南境睦賢鄉活動,鎮壓反動民團,聲勢頗大。由於紅軍活躍,不斷擴大戰果,引起盤踞在普寧鯉湖的國民黨張瑞貴部注意。11月28日,張部一個團配合警衞隊共1000餘人,突襲湯頭村紅軍駐地,古宜權隊伍與分駐鷓鴣嶺的特務連失去聯繫,孤軍奮戰,他指揮團部20多人奮力抵抗,打退敵人10多次衝鋒,最後剩下他和連長、勤務兵3人。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但卻成功牽制着百倍於自己兵力的敵人,掩護了撤退、轉移的七十多位紅軍戰士和羣眾。古宜權受重傷,眼看彈盡援絕,仍不願被俘,遂飲彈壯烈犧牲,時年28歲。建國後,普寧縣湯頭村及五華縣梅林鎮,均為古宜權建有烈士紀念亭。 [3] 

古宜權人物名言

“死難烈士最榮光,精神不死眾頌揚。鮮血灑遍田土上,英雄事蹟永留芳。”,這首古宜權的追悼烈士歌(節選)被收錄進《重讀先烈詩章》。 [4-5] 

古宜權親屬成員

父親:古俊才
母親:鄒二妹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