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野縣

鎖定
博野縣,河北省保定市轄縣,地處河北中部,保定市南部東,黑龍港流域北端。東與蠡縣交界,西與安國市毗鄰,北與清苑區接壤,南與衡水市的安平縣、饒陽縣相連,總面積331平方千米。 [1]  截至2019年10月,博野縣下轄7個鎮。 [1-2]  縣人民政府駐博野鎮。 [3]  2022年末常住人口21.98萬人。 [32] 
東漢本初元年(146年),析蠡吾置博陵縣(治所在今博野縣城),屬中山國。南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博陸縣改為博野縣。明洪武八年(1375年),從博野縣析出蠡縣。1962年1月15日,設置博野縣制。 [4-5]  全境屬太行山東麓山脈平原,洪積交錯沉積微傾斜平原區,南北狹長,中北部地勢西高東低,南部和東南部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6]  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境內河流均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 [6]  朔黃鐵路津石高速曲港高速、定(州)河(間)公路、保衡公路過境。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博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8] 
2022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實現701683萬元,第一產業214381萬元,第二產業151095萬元,第三產業37061萬元。 [33] 
中文名
博野縣
行政區劃代碼
130637 [9]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
地理位置
保定市南部
面    積
331 km²
下轄地區
7個鎮
政府駐地
博野鎮
電話區號
0312
郵政編碼
0713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1.98 萬(2022年) [32] 
車牌代碼
冀F
地區生產總值
701683 萬元(2022年) [33] 

博野縣歷史沿革

博野縣
博野縣(4張)
唐虞夏商,為冀州之域。
春秋時,為晉地。
戰國時,為趙地。
秦代,屬恆山郡。
西漢,始置蠡吾縣(治所在今博野縣裏村),屬涿郡
東漢永元二年(90年),更隸河間國;本初元年(146年),析蠡吾置博陵縣(治所在今博野縣城),屬中山國;延熹元年(158年),置博陵郡。
三國魏鹹熙元年(264年),改博陵縣為博陸縣,屬河間郡。
晉代,屬高陽國。
南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博陸縣改為博野縣,治所遷至今蠡縣縣城。北齊蠡吾縣併入博野縣(博野縣治所在今蠡縣城關)。
隋開皇三年(583年),隸瀛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屬河間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治所在今蠡縣),博野縣屬之。
五代初,屬深州,後周顯德六年(959年),改隸定州。
宋雍熙四年(987年),置寧邊軍;景德元年(1004年),改為永寧軍;宣和七年(1125年),降為博野縣,未久,又恢復永寧軍建置,仍領博野縣。
金天會七年(1129年),置博野郡軍,天德三年(1151年),改州名蠡州,博野屬之。
至元三年(1126年),省博野縣東境(約今蠡縣地)入蠡州,西境(約今博野地)入蒲陰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析蒲陰縣東部地復置博野縣(縣治亦在今蠡縣地),屬保定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徙博野縣城治,屬祁州;洪武六年(1374年),改屬保定府;洪武八年(1375年),從博野縣析出蠡縣。
清代,屬保定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名保定道,博野縣仍舊屬;民國十七年(1928年),隸河北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博野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中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二專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秋,改屬冀中區十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博野縣屬冀中區七專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博野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
博野縣 博野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博野縣仍屬河北省定縣專區。
1954年4月24日,撤銷定縣專區,博野縣劃歸保定專區。
1958年7月5日,撤銷博野縣,併入安國縣。
1962年1月15日,恢復博野縣制,仍屬保定專區。
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博野縣仍屬之。
1994年12月,保定地市合併,博野縣屬保定市。 [4-5] 

博野縣行政區劃

博野縣區劃沿革

博野縣 博野縣
1958年7月,將大程委、頓家莊、史家佐、東墟4個鄉共58村劃歸蠡縣,將城東、小店、北楊村、馮村、同連、城關6個鄉共71個村劃歸安國縣。
1958年10月,蠡縣所轄原博野縣4個鄉劃入安國縣。
1962年1月15日,博野縣制恢復,原轄博野縣129個村全部歸回,同時,將王各莊由安國劃歸博野。將建新村歸回安平縣。
1962年後,縣境未變。
1996年1月26日,博野縣屬鄉鎮合併。撤銷馮村鄉、博陵鎮,合併設立博野鎮;撤銷杜田莊鄉、莊窠頭鄉,劃歸程委鎮管轄;撤銷同連鄉,劃歸南小王鄉管轄;小店鎮、城東、北楊村、東墟三鄉保留原建置不變。鄉鎮合併後下轄鄉鎮調整為3鎮4鄉,133個行政村,139個自然村和6個居民委員會。
2002年11月,博野縣城鎮居委會從隸屬博野鎮改為縣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辦公室管理。城鎮居民委員會調整為六個:育才、千禧、興華、北環、東環、向陽。
2003年3月,博野縣城鎮居民委員會興華居委會併入育才居委會,東環居委會併入北環和向陽居委會。調整合併為4個:育才、千禧、北環、向陽。
2013年12月12日,東墟鄉人民政府變為東墟鎮人民政府。
2016年1月,博野縣撤銷北楊村鄉設立北楊鎮,以原北楊村鄉行政區域為北楊鎮行政區域;撤銷城東鄉設立城東鎮,以原城東鄉行政區域為城東鎮行政區域。 [10] 
2019年1月,博野縣南小王鄉人民政府變為南小王鎮人民政府。 [11-12] 

博野縣區劃詳情

2013年,博野縣轄3個鎮:博野鎮、程委鎮、小店鎮,4個鄉:東墟鄉、北楊村鄉、城東鄉、南小王鄉。
截至2019年10月,博野縣轄博野鎮程委鎮小店鎮東墟鎮城東鎮北楊鎮南小王鎮7個鎮,127個村民委員會、11個居民委員會。 [2]  [12]  縣人民政府駐博野鎮。 [3] 

博野縣地理環境

博野縣位置境域

博野縣地處冀中平原腹地,位於河北省中部,居保定市南部,東與蠡縣交界,西與安國市毗鄰,北與清苑區接壤,南與衡水市的安平縣、饒陽縣相連,地理座標介於北緯38°19′~38°35′,東經115°19′~115°39′之間, [13]  總面積331平方千米。 [1] 

博野縣地形

博野縣全境屬太行山東麓山脈平原,洪積交錯沉積微傾斜平原區,南北狹長,中北部地勢西高東低,南部和東南部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黃海)在19~30米之間,有三大條狀窪地,即西北部的城東窪,城南的南小王窪和東南部的東陽村窪,馮村鄉的西北窪,博野鎮的中部有兩塊條狀風沙高地,此外部分村莊的邊緣及村中共有坑塘441個。 [6] 

博野縣水文

博野縣境內河流均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行洪河道瀦龍河。另有孝義河,月明河,小白河三條排水河道,均系季節性河流。
瀦龍河:由沙河,滋河,孟良河在安國市軍詵村匯流而成,自套裏入境,經同連、莊窠頭、大程委、南小王等鄉鎮於小北河向東流入蠡縣,縣境流程15.4千米,系季節性行洪河道。
孝義河:起源於定州市中古屯附近,自東伯章西南入博野縣境,經城東、北楊村、小店、東墟等鄉鎮,於北陶墟村北向東入蠡縣境。縣境流程17.8千米。該河縱坡較陡,系季節性排瀝河道。基底以壤土為主,兼有流沙,河道多彎。
月明河:起源於安國市西北部之韓村,自苑郭莊西入本縣境,由西南向東北經同連、南小王兩個鄉,於東王各莊村北入蠡縣,在辛興鎮匯入孝義河,縣境內長11.3千米。系季節性排瀝河道。
小白河:起於安國市北張莊,流經安平縣境自龐莊以上0.6千米處入博野縣境,經龐莊村南,王莊村東,南堤圈村南穿過頓莊村至杜田莊村北去蠡縣劉家佐,經肅寧、河間、高陽、任丘匯入任文排水乾渠,是瀦龍河左側的主要排瀝河道。該河因流經鹼地,遍地皆白,河道乾涸後也白,故稱小白河,縣境流城面積60平方千米。 [6] 

博野縣氣候

博野縣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陸氣候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多晴朝天氣;夏季炎熱多雨。春秋兩季,分別是由冷到熱和由熱到冷的過渡季節,春季乾燥多風,秋季天高氣爽。 [6]  多年平均氣温12.9C,生長期年平均249天,無霜期年平均18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47.1小時,年總輻射106.888千卡1平方釐米,0°C以上持續期276天(一般為2月28日至次年11月19日),年平均降水量461.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66.2天。 [5] 

博野縣自然資源

博野縣水資源

博野縣河網密度0.17千米/平方千米,年均徑流總量0.1219億立方米。地下水蓄積量為3512.4萬立方米,地下水年補給量2576.1萬立方米,其中側向補給378.6萬立方米,井灌回歸677.23萬立方米。渠道滲漏202.54萬立方米,河道滲漏733.8萬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3512.4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124立方米。 [5] 

博野縣其他資源

博野縣境內已探明有地熱資源,地熱層為1700~3350米,地熱温度75°C~95°C。 [5] 

博野縣人口

2010年,博野縣總人口為24.55萬人。 [14] 
截至2019年11月,博野縣總人口27萬人。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博野縣常住人口225065人。 [27] 
博野縣境內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壯族、蒙古族、朝鮮族。

博野縣政治

博野縣主要領導
縣委書記
劉永澤
縣委副書記、縣長,縣政府黨組書記
許喆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張嵐
副縣長
領導信息截至2024年1月: [16]  [30-31] 

博野縣經濟

博野縣綜述

2018年,博野縣地方生產總值實現47.3億元,同比增長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9億元, [1]  財政收入完成3.9億元,同比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1億元,同比增長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14億元,同比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4億元,同比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8億元,同比增長11.3%。 [7] 
2020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實現5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0.0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99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16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553元。 [28] 

博野縣第一產業

博野縣是傳統的農業縣,是國家(省級)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南小王鄉醃漬菜、博野鎮鴨梨、有機蔬菜產量均居保定市前列。1995年7月被確定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藥材、花生、黃豆、油葵等。蔬菜主要品種有大白菜,黃瓜、豆角、茄子、西紅柿、冬瓜等。沙窩古梨園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古梨樹羣落。畜牧業以何養豬,羊、家禽、牛,獺免為主。

博野縣第二產業

博野縣形成了以橡膠機帶、食品為重點,機械製造、有色金屬加工、紡織、化工為支撐的工業體系。
2018年,博野縣實施重點項目29個,總投資230億元,其中市級以上重點項目11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7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新建市級眾創空間1家。年對接洽談項目29個,落地項目12個,儲備項目17個,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3個。 [7] 
2019年,博野縣經濟開發區內入駐企業12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從業人員2.2萬人,11家企業分別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河北省著名商標標號。

博野縣第三產業

2017年,博野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5.4億元,同比增長13.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3.9億元,同比增長23.5%;住户存款餘額66.1億元,同比增長6.1%。 [15] 
2018年,博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8億元,同比增長11.3%。 [7] 

博野縣交通運輸

博野縣境內有朔黃鐵路、津石高速,曲港高速過境,定(州)河(間)公路橫貫東西,保衡公路跨躍南北。朔黃鐵路境內長10.9千米,定河公路境內長11千米,保衡公路境內長11千米。 [17] 

博野縣社會事業

博野縣教育事業

博野縣有小學73所, 初中8所,小學升初中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電大分校1所。博野中學為河北省示範中學。
博野中學 博野中學

博野縣文化事業

2018年,博野縣舉辦博野春晚、少兒春晚以及“梨花節”“採摘節”、冰雪採摘節等系列文旅活動, [7] 

博野縣醫療衞生

博野縣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75個,其中二級綜合醫院2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鄉鎮衞生院11所。

博野縣社會保障

博野縣醫院 博野縣醫院
2018年,博野縣實現638户,1051人穩定脱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18%,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博野縣退出省級貧困縣序列。全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0.5%。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700元,城鎮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600元。新增就業2574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2350人,失業率穩定保持在3.88%以內。 [7] 

博野縣歷史文化

博野縣名字來歷

“博野”在東漢時名博陵、博野,魏晉名博陸,北魏時又改名博野縣,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此時,博野縣不在今地,而在今蠡縣地。北齊至元博野縣治在今蠡縣城關。博野縣域自西漢至北魏為蠡吾縣地,北齊時才併入博野縣。當時博野縣包括今博野、蠡縣兩縣,直到明初博野縣才自蠡州徙治於今博野縣城。 [13] 

博野縣文物古蹟

解村興國寺塔
興國寺石塔
興國寺石塔(6張)
解村興國寺塔,位於博野縣程委鎮解村學校院內。建於唐景龍四年(710年),原為興國寺內之建築,寺己毀,僅存此塔。石塔為四方形十五層密檐式實心石塔 , 塔高 7.51 米,是河北省唯一一座唐代石塔。分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基邊長1.73米,由三層方石疊成。塔身第一層是塔室,由4塊石板拼合而成。塔室南面石板中間開一券門,門左右各雕一持劍守護神。室內正面和左右三面均雕刻圖案。正面壁上部中間雕刻一立式佛象,佛像高38釐米,佛像兩側各雕刻立式石人,身高29釐米,下部兩側雕刻雙膝跪式石人,身高20釐米,中間刻有“景龍四年”、“主浮”、“立”、“造”等字樣。室內左右兩面雕刻圖案相同。壁上部中間是立式佛像,身高35釐米。兩側立式人像,高29釐米。下部是5個立式人像,高20釐米。第二層至十五層層檐均為石雕疊澀檐。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每層為一塊石料,檐部為一塊石料,相互疊壓。塔剎為一石雕寶珠。興國寺石塔對研究唐代建築風格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993年,解村興國寺塔被公佈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 
2006年5月25日,解村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 
顏元祠堂
顏元祠堂,位於博野縣北楊村西北部,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祠堂正殿平面呈長方形,面三間,進深一間,東西長11.6米,南北寬6.6米,高7米,布瓦歇山頂,設有陽台1.35米,明柱兩銀。
顏元祠堂 顏元祠堂
還金井碑刻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南林裏處士徐恭灌溉時拾金不昧歸還失主,後人在其灌園的井旁立碑,碑文敍述其還金事蹟,此井被稱為還金井。井口直徑0.7米,井深約4.5米,井壁由青磚砌成。
還金井碑刻高3.6米,寬0.99米,厚0.26米。1987年10月,該井和碑刻被列為博野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碑文文字多數無法辨認,2005年,博野縣黨史辦重新刻一通碑立於還金井處,現兩塊碑刻並立於井旁。還金井碑刻記載了徐恭還金的經過。 [20] 
博野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亭
博野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亭在程委村西北隅,程委地段醫院院內,碑亭共八塊石碑,碑文記述了在抗日戰爭中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並刻有268烈士的姓名、籍貫、職務、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1] 

博野縣帽兒舞

博野“帽兒舞”起源於清代,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演員頭戴以泥土或用竹篾鉛絲紮成造型,外輔以紙張,塗色製成各種形象的人物面具,伴有嬉逗、追逐等即興舞蹈,初為兩人表演,後發展到6至8人不等。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於歷史原因,“帽兒舞”被視為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舞蹈,一度消失。
2014年,博野縣宣傳文化部門和縣民俗文化協會恢復“帽兒舞”表演。“帽兒舞”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會長袁學駿譽為冀中地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2] 

博野縣曲藝

博野曲藝主要是《西河大鼓》《拉洋片》《布袋戲》《博野落子》等。 [23] 

博野縣著名人物

博野縣的古代名人有趙廣漢、王商、劉志、程羽、程琳、程顥、程頤、史弼劉吉顏元尹嘉銓 [24]  現代的有牛滿江、程茂蘭等。 [1] 

博野縣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博野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5]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6]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