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村興國寺塔

鎖定
解村興國寺塔,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程委鎮解村小學院內,是一座唐代為實心石塔,建於唐景龍四年(710年),建築年代與西安小雁塔相近。 [1]  原為興國寺內建築,寺已毀,僅存此塔。 [2] 
解村興國寺塔為方形十五級密檐式塔,分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身設塔心室,塔身第一層由三塊整石拼合,第二層至十五層層檐均為石雕疊澀檐。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每層為一塊石料,檐部為一塊石料,相互疊壓,塔剎為一石雕寶珠。 [1]  解村興國寺塔造型美觀、挺拔、檐飛玲瓏,雕飾精美,融建築、藝術為一體,對研究唐代建築風格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3] 
2006年5月25日,解村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解村興國寺塔
地理位置
河北省博野縣程委鄉解村小學院內
始建時間
710年(唐景龍四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6-0316-3-019

解村興國寺塔歷史沿革

解村興國寺塔,建於唐景龍四年(710年),原為興國寺內建築。 [2] 
辛亥革命時期(1911~1912年),興國寺被拆除,僅存興國寺塔。
1987年4月24日,博野文保所對塔基吞土進行了挖掘和清理,發現塔基地宮裏雕有佛像並刻有銘文。 [1] 

解村興國寺塔建築特色

解村興國寺塔
解村興國寺塔(7張)
解村興國寺塔是一座唐代實心石塔,為方形十五級密檐式塔,通高7.51米。分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身設塔心室,正面為拱形門,上方飾尖拱額。塔身第一層由三塊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室內南面闢券門,門左右各雕一持劍力士守護神,正面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及供養人,並刻有“景龍四年”等字樣。第二層至十五層層檐均為石雕疊澀檐。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每層為一塊石料,檐部為一塊石料,相互疊壓,塔剎為一石雕寶珠。 [1-2] 
解村興國寺塔由下到上逐級縮小,比例勻稱,造型美觀、挺拔、檐飛玲瓏,雕飾精美,融建築、藝術為一體,是中國古代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3] 

解村興國寺塔文物遺存

解村興國寺塔塔室裏雕有佛像和銘文。底層券門兩側雕有力士,其姿態同龍門石窟二金剛像相似。券門內三側石壁都有佛造像,佛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 [1] 

解村興國寺塔歷史文化

解村興國寺塔唐塔

佛塔在漢代隨着佛教傳入中國,在後漢末年就已經風行全國。佛塔傳入中國後,中國的工匠們將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與中國傳統的樓閣相結合,便產生了樓閣式的佛塔,繼而由樓閣式衍生出密檐式塔。密檐式塔整體輪廓呈炮彈形,第一層較高,以上各層驟變低矮,高度面闊亦漸縮小,且愈上收縮愈急,各層檐緊密相接,故名。
唐朝國力昌盛,也吸收外來文化,佛塔有了很大的發展,保存下來的唐塔約有百餘座之多,集中於中原、關中、山西、北京等地。
唐塔早期建塔為仿木結構,平面多是方形,內部多是空筒式結構,形式多為樓閣式和密檐式,一般不做大片的雕刻與彩繪。唐代石塔在體量上以小型塔居多,同時不設塔基。常見的唐塔有經幢式塔、寶篋印塔、多寶塔、覆缽式塔以及小型的密檐塔和樓閣式塔,解村興國寺塔就是一座小巧精細的密檐式石塔。 [1] 

解村興國寺塔建塔來歷

唐代,解村興國寺塔為興國寺內建築。有一年鬧災荒,官府放糧救濟百姓,百姓感恩捐資,由興國寺僧人主持修塔,以作紀念。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解村在興國寺辦起學校,是博野縣第一所小學。辛亥革命時期(1911~1912年),興國寺被拆除,僅存興國寺塔。 [1] 

解村興國寺塔文物價值

解村興國寺塔做工精細考究,對研究唐代建築風格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 

解村興國寺塔文物保護

1987年10月,解村興國寺塔被列為博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1993年,解村興國寺塔被公佈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5] 
2006年5月25日,解村興國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解村興國寺塔文物保護碑 解村興國寺塔文物保護碑

解村興國寺塔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解村興國寺塔,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程委鎮解村小學院內。 [2] 
興國寺塔
交通信息
由保定市博野縣出發,經博成路行駛17.9千米即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