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華大學

(中國湖南省公辦高校)

鎖定
南華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位於湖南省衡陽市,是一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公立綜合性大學 [88]  ,歸湖南省人民政府主管 [97]  ,該校在全國率先實施“免費醫學生”政策,推進“醫+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 
南華大學是由原隸屬國家核工業部中南工學院、原隸屬湖南省的衡陽醫學院與核工業第六研究所在2000年合併組建而成。2011年和2012年分別入選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單位。2016年被選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之一。2018年,湖南省首家核領域示範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落户南華大學;同年恢復組建國家衞健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唯一醫學院——衡陽醫學院。該校是國家“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併入選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 [2]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共有紅湘和雨母兩個校區,設有直屬學院25個,研究生協作培養單位27個,開設本科招生專業66個;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種、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9個;臨牀醫學、化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核科學與技術入選“世界一流培育學科”。有教職工2609人,全日制本科生3677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7050人,國際學生388人。 [2] 
中文名
南華大學
外文名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2] 
簡    稱
南華(USC) [53] 
創辦時間
1958年 [2] 
辦學性質
全日制公立大學 [88] 
學校類別
綜合類 [88] 
學校特色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年) [55]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2]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41] 
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2016年) [54]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6年) [42] 
主管部門
湖南省人民政府 [97] 
現任領導
高山(黨委書記) [30] 
張灼華(校長) [30] 
本科專業
66個 (截至2023年10月) [2]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截至2023年10月) [2]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截至2023年10月) [2]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截至2023年10月) [2]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5個(截至2023年10月) [2] 
國家重點學科
核工程與核技術 [67] 
核技術 [68]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65] 
院系設置
直屬學院25個(截至2023年10月) [2] 
校    訓
明德、博學、求是、致遠 [57] 
校    歌
南華大學校歌 [29] 
校慶日
10月16日 [58] 
地    址
紅湘校區:湖南省衡陽市常勝西路28號 [59] 
雨母校區: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衡州大道228號 [59] 
院校代碼
10555 [60] 
主要獎項
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截至2019年6月) [2] 
省部級科技獎勵300多項(截至2019年6月) [2]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 [2]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2] 
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2011年) [2] 
知名校友
丁寧 [93] 
常巨平 [94] 
王貴清 [95] 
倪厚萍 [96] 
教職工人數
2609人(截至2023年10月) [2] 
學生人數
44208人(截至2023年10月) [2] 
佔地面積
3170000 m²((截至2019年12月31日)) [56] 

南華大學歷史沿革

南華大學南華大學前身

南華大學由原隸屬國家核工業部的中南工學院與原隸屬湖南省的衡陽醫學院衡陽醫學院於2000年3月合併組建,2002年10月,核工業第六研究所併入。 [2] 
  • 中南工學院
1958年,原第二機械工業部經與原冶金部協商,並報國務院批准,決定將中南礦冶學院礦冶工程系遷至衡陽市,以此為基礎組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次年6月20日,學校正式命名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並於10月15日舉行開學典禮,招收新生330人。1969年底至1979年,衡陽礦冶工程學院因“文革”停辦。1983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衡陽工學院在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舊址籌建,由核工業部和湖南省雙重領導。1984年2月25日,時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為學院題寫了“衡陽工學院”院名。同年9月正式恢復招生開學。1993年6月23日,原國家教委批准衡陽工學院更名為中南工學院。 [3] 
  • 衡陽醫學院
1958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作出決定,建立衡陽醫學院。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在1960年8月批准將“湖南省衡陽醫學院”更名為“衡陽醫學院”。“文革”期間的1966年至1969年連續4年沒有招生。
1972年,衡陽醫專招收了第一批工農兵學員400名,專業為三年制醫療和衞生專業。從1972年至1976年,學校連續5年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合計1750名。1977年7月26日,中共湖南省委下發了《關於衡陽醫學專科學校改為衡陽醫學院的通知》,決定將衡陽醫學專科學校改為衡陽醫學院,恢復五年制本科招生,為省屬高等學校。 [4] 
  • 核工業第六研究所
1964年7月,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決定將北京第一設計院礦山設計部分遷往江西南昌,與南昌所合併,成立礦山研究設計院。次年10月,北京一院礦山設計部分陸續遷至南昌,與南昌礦業研究所合併成立第三研究設計院。隨後第三研究設計院與第一研究設計院在1969年12月17日經原二機部軍管會批覆合併,定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設計研究院”,院址設在衡陽市(原衡陽礦冶工程學院)。
1975年2月,經二機部批准,在第四設計院科研室的基礎上建立湖南礦山研究所,承擔全國鈾礦山的科研任務。1976年到1979年,六所在完善科研機構的同時,建立健全了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過去冤、假、錯案進行了撥亂反正。20世紀80年代初,湖南礦山研究所先後更名為二機部鈾礦開採研究所、核工業部鈾礦開採研究所。1983年4月,核工業部鈾礦開採研究所更名為核工業部第六研究所。 [5] 
南華大學歷史沿革 南華大學歷史沿革

南華大學組建南華大學

2000年3月27日,教育部下文同意原中南工學院和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南華大學。並於9月20日在學校大會堂舉行南華大學成立慶典大會。2002年10月11日,核工業第六研究所併入南華大學、核工業四一五醫院劃轉為南華大學直屬型附屬醫院。
2018年2月,湖南省首家核領域示範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落户南華大學。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6-8]  隨後,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在2019年3月劃轉為南華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南華大學附屬公共衞生醫院、衡陽市公共衞生臨牀中心也在該月授牌。 [9] 
2020年4月,南華大學“核醫結合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0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國家衞健委分別同湖南省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建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的協議。 [1]  2022年1月,湖南省榮軍優撫醫院成立,該醫院是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與南華大學共建共管。 [33]  10月13日,南華大學高校知識產權中心揭牌。 [37] 
2023年6月25日,南華大學附屬職業病防治院揭牌成立。 [44]  同年12月8日,南華大學附屬吐魯番市人民醫院揭牌成立。 [48] 

南華大學辦學條件

南華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已發展為一所以工學、醫學為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管理學、藝術學9大學科門類協調的綜合性大學,該校設有直屬學院25個,開設本科招生專業66個。 [2]  [10] 
南華大學本科專業設置一覽表
學院名稱
學科門類
二級學科門類
專業名稱
工學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車輛工程
智能製造工程
能源動力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工程師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裝備方向)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裝備方向)
車輛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能源方向)
能源動力類
能源與動力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能源方向)
工學
電氣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家電網創新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輸變電創新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核電創新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裝備方向)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師班)
電子信息工程(輸變電創新班)
通信工程
自動化類
自動化
自動化(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裝備方向)
機器人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類
生物醫學工程
理學
物理學類
核物理

核物理(拔尖創新班)
工學
核工程類
(核電創新班、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
核工程與核技術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工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環境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
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安全方向)
工學
礦業類
礦物加工工程
礦物資源工程(含卓越工程師班)
礦物資源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鈾礦方向)
地質類
資源勘查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學拔尖班)
土木類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南華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工學
電子信息類
醫學信息工程
計算機類
網絡工程
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班)
軟件工程(華為創新班)
軟件工程(鴻蒙實驗班)
物聯網工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中國電子信創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電子信息類
人工智能
工學
土木類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智能創新班)
土木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建方向)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
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建方向)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中國核建訂單定向班核建方向)
南華大學松霖建築與設計藝術學院
藝術學
設計學類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工學
建築類
建築學
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工學
材料類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化工與製藥類
化學工程與工藝
製藥工程
理學
數學類
信息與計算科學
南華大學基礎醫學院
醫學
臨牀醫學類
臨牀醫學
臨牀醫學(免費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
臨牀醫學(卓越醫生班)
兒科學
麻醉學
醫學影像學
口腔醫學類
口腔醫學
醫學技術類
醫學檢驗技術
理學
生物科學類
生物技術
醫學
藥學類
藥學
藥物製劑
藥學(拔尖創新班)
醫學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類
預防醫學
醫學技術類
衞生檢驗與檢疫
醫學
護理學類
護理學
護理學(創新班)
康復治療學
法學
法學類
法學
經濟學
經濟學類
經濟學
經濟與貿易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管理學
物流管理與工程類
物流工程
應急管理(創新班)
應急管理
電子商務類
電子商務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會計學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日語
翻譯
中國語言文學類
漢語言文學
南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
-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 [99] 
工學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化工與製藥類
製藥工程
電氣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類
軟件工程
土木類
土木工程
醫學
醫學技術類
醫學檢驗技術
藥學類
藥學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類
預防醫學
護理學類
護理學
經濟學
經濟與貿易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管理學
工商管理類
會計學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南華大學國際學院
-
-
-
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南華大學體育學院
-
-
-
南華大學實驗動物學部
-
-
-
南華大學第一臨牀學院
-
-
-
南華大學第二臨牀學院
-
-
-
南華大學南華臨牀學院
-
-
-
長沙中心醫院臨牀學院
-
-
-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61]  [98]  [108] 

南華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種;擁有國家國防支撐學科1個、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湖南省重點學科9個、湖南省優勢特色學科1個,校級特色學科11個。 [62]  有臨牀醫學、化學、工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2]  [43]  核科學與技術入選“世界一流培育學科”。 [47] 
南華大學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 [64] 
核科學與技術
礦業工程
基礎醫學 [11] 
臨牀醫學 [46] 
安全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63] 
核科學與技術
礦業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基礎醫學
臨牀醫學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63] 
機械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安全科學與工程
化學
城鄉規劃學
核科學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軟件工程
數學
應用經濟學
礦業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設計學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哲學
生物學
藥學
特種醫學
外國語言文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基礎醫學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護理學
臨牀醫學 [45] 
-
-
-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63] 
臨牀醫學
會計
公共衞生
藥學
機械
工商管理(MBA)
金融
藝術
公共管理
材料與化工
護理
法律
應用統計
電子信息
資源與環境
翻譯
能源動力
土木水利
生物與醫藥 [38] 
-
國防支撐學科
分子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2] 
-
-
-
國防特色學科
核技術及應用 [101] 
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 [102] 
反應堆與核動力 [100] 
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 [103] 
核燃料循環學科(鈾礦開採方向) [103] 
湖南省重點學科 [66] 
核科學與技術
土木工程
內科學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礦業工程
機械工程
管理科學工程
藥學
基礎醫學
-
湖南省優勢特色學科
核科學與技術 [13] 
-
-
-
-
注:信息截至2024年4月

南華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現有教職工2609人,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專家、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專家、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100餘名,有湖南省芙蓉學者、傑出青年等159名。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部省級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級教學團隊38個;是國家“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2] 
南華大學優秀教師
類別
名稱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張灼華
劉祖國
夏昆
國家特聘專家
張灼華
何弢
陳寧
劉龍成
-
-
國家青年特聘專家
魏華
王震
-
-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專家
夏昆
王福俤
-
-
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周劍良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林文斌
-
-
創新領軍人才
陳渝萍
馮永
劉列
曠三平
唐科偉
呂斌
王紀武
何衞民
倪浩
朱磊
餘明陽
唐北沙、曾祥雲
青年優秀人才
畢磊
曾慶意
楊晴來
林英武
湯賢
楊飛
何隆薇
張也
謝宏圖
李滔
鄧怡傑
張斌
方驄
石磊
侯傑
程丹
陶澤天
陳智毅
陳志明
譚慶傑
王力立
劉俊
胡蓉
黃俊、殷祥標 [34] 
湖南省教學名師
謝水波
-
-
-
湖南省教學團隊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市政工程教學團隊
藥理學教學團隊
病原生物學教學團隊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34] 

南華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擁有1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防重點專業和緊缺專業、卓越計劃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1個;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有國家級一流課程2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開放課程3門;有教育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2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46個。 [2] 
南華大學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專業名稱
所屬學院
級別
入選年份
電子信息工程
電氣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2
工商管理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國家級
2022
會計學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國家級
2022
醫學檢驗技術
基礎醫學院
國家級
202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0
核物理
核科學技術學院
國家級
2020
礦物資源工程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0
安全工程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0
生物技術
基礎醫學院
國家級
2020
藥學
藥學院
國家級
2020
預防醫學
公共衞生學院
國家級
2020
衞生檢驗與檢疫
公共衞生學院
國家級
2020
英語
語言文學學院
國家級
2020
護理學
基礎醫學院
國家級
2019
臨牀醫學
護理學院
國家級
2019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19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19
軟件工程
計算機學院
國家級
2019
核工程與核技術
核科學技術學院
國家級
201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車輛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能源與動力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通信工程
電氣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自動化
電氣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核科學技術學院
省級
2020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環境工程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物聯網工程
計算機學院
省級
2020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土木工程學院
省級
2020
建築學
建築學院
省級
2020
風景園林
建築學院
省級
2020
環境設計
松霖設計藝術學院
省級
2020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化學化工學院
省級
2020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理學院
省級
2020
麻醉學
衡陽醫學院
省級
2020
醫學影像學
衡陽醫學院
省級
2020
醫學檢驗技術
衡陽醫學院
省級
2020
經濟學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省級
2020
翻譯
語言文學學院
省級
2020
資源勘查工程
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省級
2019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學院
省級
2019
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化工學院
省級
2019
製藥工程
化學化工學院
省級
2019
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省級
2019
參考資料:(截至2021年2月) [36]  [104] 
南華大學重點專業
類別
名稱
國防重點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 [67] 
-
-
國防緊缺專業
核技術 [68]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65] 
-
國家管理專業
核工程與核技術 [67]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70] 
工商管理 [72] 
過控裝備與控制工程 [69] 
礦物資源工程 [71] 
-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核工程與核技術 [67] 
-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73] 
-
-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核能與核技術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74] 
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5] 
國家級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AP1000核電廠蒸汽發生器傳熱管破裂事故分析 [16] 
急性胰腺炎臨牀診斷與治療 [16] 
空調水系統水力平衡調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 [17] 
毒蛇咬傷的救護思維——以銀環蛇為例 [17] 
熱力燒傷診療技能和臨牀思維訓練虛擬仿真教學系統 [17] 
國家級精品課程 [18] 
臨牀技能學
計算思維漫談——感悟數字化生存的智慧
湖南省重點專業 [19] 
核工程與核技術 [67] 
臨牀醫學
給水排水工程
護理學
礦物資源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衞生檢驗
核安全工程
會計學
工商管理
預防醫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藥學
-
湖南省精品課程 [20] 
藥理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
暖通空調
病理學
醫學微生物學
空氣理化檢驗
爆破工程
生物化學
企業經營戰略
預防醫學實驗方法與實踐技能
水質工程學
診斷學
醫學免疫學
國際金融
病理生理學
社會責任會計
數控技術
內科學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21] 
臨牀技能實踐中心
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心
核工程與核技術實踐教學中心
預防醫學與放射衞生實驗教學中心
城建環境與節能實踐教學中心
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南華大學—南嶽電控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等 [22]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00餘項、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20餘項。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單位,入選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 [2] 
南華大學教學成果展示
序號
獲獎情況
成果名稱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單位
1
湖南省十三屆一等獎
綜合性大學特色臨牀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路徑探索與實踐
張灼華、姜志勝、王丹玲、劉江華、湯永紅、肖德濤、何淑雅、曾國、何平平
南華大學
2
湖南省十三屆一等獎
強基、賦能、鑄魂—以課程改革為先導的紅色卓越核工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于濤、陳珍平、趙鵬程、楊超、謝金森、鄭波、曾文傑、趙亞楠
南華大學
3
湖南省十三屆一等獎
思政引領、融合聯動——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李廣悦、丁德馨、王富林、曾晟、薛希龍、楊月平、王永東、喻清、朱忠華
南華大學
4
湖南省十三屆一等獎
文醫融匯、德術融通、跨科融合的臨牀技能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唐志晗、李熠、楊光耀、王淑珍、遊詠、黃靚、陳哲、桂慶軍、任妹
南華大學
5
湖南省十二屆一等獎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 “三三三”生態系統建構與實踐
劉升學、彭仲生、李海洋、譚傑、黎賠肆
南華大學
參考資料:(截至2022年9月) [75] 

南華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與國際原子能機構、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國內外3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協作關係。獲批“湖南省外國專家工作站”,留學生教育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教育和管理質量”認證。 [2] 
國際交流
2023年11月英國東倫敦大學Prof.David Tann來南華大學訪問交流,為雙方師生創造常態化學術交流平台,進一步推動有關合作項目落實落地。 [77]  同年12月,南華大學再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與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和東北大學達成合作院校。 [76] 
國內交流
2023年3月,南華大學與中國聯通湖南省分公司召開戰略合作推進交流會,雙方圍繞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79]  同年5月,南華大學與隆回縣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議, [78]  隨後在7月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簽署了學生交流協議。 [87] 

南華大學學術研究

南華大學研究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有國家核醫結合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平台9個;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84個。 [2]  2023年7月,國家環境保護核設施退役治理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 [50] 
科研平台
平台類型
平台名稱
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核能與核安全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51] 
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建築節能與環境控制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國防科技平台
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
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核設施安全管理與可靠性分析技術團隊
核設施退役治理與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技術創新團隊
鈾礦冶生物技術國防科技創新團隊
國家級平台
國家疑難雜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心
國家代謝性疾病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
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核心單位)
國家臨牀教學培訓示範中心
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2] 
教育部
先進核能技術設計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9] 
生態環境部
國家環境保護核設施退役治理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50] 
國家衞健委
出生缺陷研究與預防重點實驗室 [39]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極貧鈾資源綠色提取技術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腫瘤細胞與分子病理學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裝配式建築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核集團重點學科實驗室
核工業溶浸採礦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核集團鈾礦冶生物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
中核集團高可信計算重點學科實驗室
核設施運行狀態監測技術
中核集團核設施退役作業裝備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
中核集團核素配位化學重點學科實驗室
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藥物蛋白質組學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腫瘤細胞與分子病理學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重要特殊病原體防控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特殊環境下裝備安全服役技術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湖南省建築環境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
湖南省臨牀醫療示範基地
湖南省脊柱微創臨牀醫療技術示範基地
湖南省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湖南省脊柱微創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湖南省胃癌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礦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數字化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電離輻射計量與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礦冶放射性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智能地質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鈾礦冶尾礦庫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動脈硬化學
放射性測量與防護技術
病原體致病機制與防治
核能裝備及其安全服役技術
氣載放射性
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高校“工藝風力與濕能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生產運作與安全管理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高校“核測控與核安全防護”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湖南省核能經濟研究基地
湖南省企業自主創新研究基地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基地
軍工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省國科技合作基地
湖南省動脈硬化性疾病國際聯合實驗室
湖南省中澳核聚變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湖南省院士工作站
南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士專家工作站
南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院士專家工作站
南華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院士專家工作站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23] 

南華大學科研成就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先後承擔“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外國資深學者研究基金項目、國防基礎研究計劃、核能開發專項等科研項目3500餘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00餘項、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20餘項。 [2] 

南華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11月,圖書館現由校本部紅湘校區圖書館和新校雨母校區圖書館兩部分組成,其中紅湘館面積為2.6萬平方米,雨母新館面積為3.7萬平方米,兩館面積總計6.3萬平方米。紅湘圖書館設各類閲覽室、學習室21間,密集型書庫5間,多功能學術報告廳1個,多媒體學術會議室1個,研討室12個,閲覽座位4000餘個。雨母圖書館每層均為開放式書庫、閲覽室、學習室。雨母圖書館有多媒體學術會議室1個,9樓設6間常規研討室、1間名師沙龍研討室,閲覽座位共3524個。圖書館設綜合管理辦公室、信息服務部、信息技術部、資源建設部、特色館藏部、讀者服務部、宣傳推广部等7個部門。現有59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21人。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291萬冊,中外文期刊14000餘種。 [24] 
  • 電子資源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圖書館擁有數字資源568T,電子圖書254T,中外文期刊14000餘種。現有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萬方醫學網(中華醫學會期刊)、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台、超星讀秀知識庫、文泉學堂知識庫、以及Web of Science(SCIE+SSCI )、ESI、InCites、JCR、IEL、MEDLINE COMPLETE等中外文數據庫60個,擁有湖南省高校數字圖書館這一資源共享平台。雨母校區有1間啓發實踐型智慧研討室、1間5G+全景全息協同智慧研討室。
在圖書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該館引進了雲圖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了圖書採編和流通借閲工作。圖書館在兩個校區均建立了電子閲覽室,向讀者提供網絡、光盤等電子信息的檢索和諮詢服務。為加強用户教育,圖書館還開設文獻檢索等課程,對新生進行培訓,不斷提高用户的信息檢索與利用素養,切實做好讀者服務。 [24] 
  • 學術期刊
期刊封面 期刊封面
中國動脈硬化雜誌》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南華大學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性高級學術期刊。主要報道中醫藥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和特種醫學中防治動脈硬化性疾病(如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症和其他缺血性疾病等)中的研究論文(含流行病學研究、實驗研究、臨牀研究和方法學研究)、診治經驗、病例報道、知識講座等。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之內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Chemical Abstract,CA》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核心期刊、俄羅斯《Abstract Journal,AJ》、《萬方數據期刊羣》、《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檢索數據庫收錄。 [25] 
期刊封面 期刊封面
中南醫學科學雜誌》是湖南省教育廳主管、南華大學主辦的主要以醫學專業為主的學術期刊,報道範圍基本涵蓋了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預防醫學以及護理醫學各個學科,開設了專家論壇、專題報道、基礎醫學、流行病學研究、臨牀醫學、護理醫學、技術方法、研究快報、個案報道、研究綜述、學術動態(中國國外期刊摘譯)等欄目。2015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統計源)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全國報刊索引、台灣華藝數據庫等收錄。 [26] 
期刊封面 期刊封面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南華大學主管、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主要設置核工業經濟與管理、衡嶽論壇、政治學·哲學研究、經濟學研究、管理科學研究、語言文學研究、歷史學·法學研究、教育學·心理學研究、信息學·傳播學研究、藝術與設計等專欄,其中核工業經濟與管理欄目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特色欄目、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版)》《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和“萬方數據一數字化期刊羣”收錄。 [27] 
期刊封面
期刊封面(1張)
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南華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登核工程與核技術、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環境與設備、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資源環境工程、生物、製藥、數學、物理學等學科(或專業)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 [28] 

南華大學校園文化

南華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校徽
校徽(1張)
校徽如一輪旭日,主圖如蓓蕾初綻,又似展翅之鴻。藍色內核乃飄香之花蕊,以喻莘莘學子;藍色外形似張開之雙臂,意為學校堅守為黨育人之初心,肩負為國育才之使命。花蕊上之白色線條為一道科技之光,喻學校以問天之決心而逐科學之夢想。“大雁+花蕊”圖案之組合,為大雁托起花蕊之意象,以喻學校學子志存高遠,追求卓越,未來可期。
校徽的中文字體為毛體,英文字體為加粗的Helvetica字體,標準顏色為科技藍(C100M75Y0K0)。徽章取自中國古建築書院匾額的輪廓,融入了書法篆刻、建築藝術,集字,印,雕,色為一體,體現“傳統”和“現代”融合,傳遞出南華大學精神與文化的崇高禮讚。 [35] 
  • 校旗
學校校旗由學校徽志、校名兩部分構成,背景由科技藍構成。中文校名“南華大學”為毛澤東同志的書法集寫體。 [106] 
校旗 校旗

南華大學精神文化

  • 南華精神
勤勉務實、甘於奉獻、剛健自強、敢為人先 [106] 
  • 校訓:明德、博學、求是、致遠
明德:語出《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明德”在這裏,就是要求學校以德為立校之本,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進以德治校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明德”同時也要求全校師生員工以德為立人之本,愛國、愛民、愛校,友天、友地、友人,自立、自省、自強。
博學:作為現代大學,在專業、學科等方面都應具有“博”的特點,在學術思想、學術風格、學術觀點上應兼容幷包、百花爭豔;作為教師,應學識淵博、造詣精深;作為學生,應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求是:“求是”即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今天,做人、做學問、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無論學校整體,還是學校中的每一個成員,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致遠:即凝神於、致力於遠大理想。致遠,體現了一種矢志不渝的精神,它要求大家正確認識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既立足現實,又不為浮雲遮望眼。辦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做人,要站高一點、想寬一點、看遠一點;做學問,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鋭意進取,勇於開拓創新。
明德、博學、求是、致遠,“明德”是根本,“博學”是基礎,“求是”是態度,“致遠”是目標,四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一種氛圍,產生一種力量,激勵學校、激勵學校每一位成員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105] 
校訓 校訓
  • 南華願景
努力成為湖南、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並使學校傳統的核、醫、環保等學科專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貢獻等方面創造卓越水平。 [107] 
  • 校歌
校歌
《南華大學校歌》
作詞:集體
作曲:聶春吾
沐浴新世紀的陽光,欣欣的南華令人嚮往。
匯聚九州菁華,培育華夏棟樑。
啊,南華。
國防俊傑在這裏誕生,白衣戰士在這裏成長。
明德博學,求是致遠,英才輩出,桃李芬芳。
明德博學,求是致遠,英才輩出,桃李芬芳。
匯入新世紀的洪流,奮進的南華蓬勃向上。
迎接時代挑戰,譜寫青春華章。
啊,南華。
人生理想在這裏昇華,創新精神在這裏弘揚。
科教興國,南華爭先,開拓進取,永鑄輝煌。
科教興國,南華爭先,開拓進取,永鑄輝煌。 [29] 
校歌 校歌

南華大學社團文化

  • “紅絲帶”防艾先鋒隊
南華大學“紅絲帶”防艾先鋒隊 南華大學“紅絲帶”防艾先鋒隊
南華大學“紅絲帶”防艾先鋒隊,是湖南省首個專注於此領域的大學生志願者組織。自2004年10月11日成立以來,以艾滋病預防知識宣傳為主軸,向大學生推廣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並積極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和禁毒知識。該社團先後榮獲2017年、2018年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第一名”,“突出貢獻獎”,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優秀組織單位”,“全國愛心志願者團體”稱號等。
2021年8月,社團推出的“拒絕‘艾’,大膽愛”知識普及項目被推薦為“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高校防艾基金典型項目。同年12月,代表南華大學承辦第六屆全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競賽,併名列全國前五十,被評為“優秀承辦單位”。 [89] 
  • “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會
“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會 “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會
南華大學學生社團管理部“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會成立於2002年,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着“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先後榮獲湖南省“第二屆社團就業創業能力挑戰“十強社團”和“湖南省優秀大學生社團”的榮譽稱號。 [90] 
  • 壓花創新創業團隊
南華大學壓花創新創業團隊 南華大學壓花創新創業團隊
南華大學壓花創新創業團隊於2017年創立,2020年獲批全國首個壓花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現有成員91人。研究方向以壓花為中心,以校園常見植物和餐廚垃圾為原材料,變廢為寶,涉及產品研發、參賽、鄉村振興等多領域。近年來開展了壓花進研學基地、進社區、進鄉村等100餘次社會公益活動。該團隊先後榮獲壓花國際獎項36項、國家級101項、省級72項;申請大學生創新性課題共9項;申請專利17項;在中外期刊發表論文9篇 ,EI收錄2篇。 [91] 

南華大學校區情況

南華大學有兩個校區,分別是紅湘校區和雨母校區,總佔地面積223.4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25.65萬平方米 [110-111] 

南華大學紅湘校區

紅湘校區為老校區,位於衡陽市蒸湘區常勝西路28號。衡陽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資源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核科學技術學院等在該校區 [112] 
紅湘校區 紅湘校區

南華大學雨母校區

雨母校區為新校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二塘村。建築學院、松霖設計藝術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數理學院、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語言文學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機械學院等在該校區 [112] 
雨母校區 雨母校區

南華大學學校領導

南華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委員、副校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黨委委員
參考資料:(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 [30]  [52]  [114] 

南華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校名
姓名
職務
任期
衡陽工學院
徐其昌
臨時黨委書記
1983.3-1985.7
籌備處主任
1981.9-1984.2
孫德綸
院長
1984.2-1990.12
王昌漢
黨委書記
1985.7-1990.12
丁聯池
黨委書記
1990.12-2000.7
汪興華
院長
1990.12-1993.11
凌球
院長
1993.11-2000.7
唐麟
籌委會主任
1956.6-1958.11
鄒榮美
黨支部書記
1959.9-1961.8
胡寅初
籌委會主任委員
1958.8-1959.3
吳紹白
醫學院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60.6-1962.6
鄒榮美
醫學院院長
1959.4-1962.5
李唯志
醫專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65.7-1970.5
周雲翼
醫專校長
1965.7-1970.7
李壽生
醫專“革委會”主任
1968.10-1970.3
王冀克
醫專黨委書記
1971.12-1978.3
醫專“革委會”主任
1970.4-1977.7
醫學院黨委書記
1978.4-1983.12
醫學院院長
1977.7-1980.8
趙建華
醫學院院長
1980.8-1983.10
劉軍
醫學院黨委書記
1983.12-1986.12
劉謀發
醫學院黨委書記
1986.12-1991.4
楊永宗
醫學院院長
1983.11-2000.5
醫學院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91.8-1992.6
醫學院黨委書記
1992.6-1998.7
張秀雲
醫學院黨委書記
1998.7-2000.5
詹啓敏
黨委書記
1962.9-1965.12
所長(兼)
1962.9-1965.12
李永康
黨委書記
1977.10-1979.3
所長(兼)
1977.10-1979.3
趙賢
黨委書記
1979.3-1983.11
邢英華
所長
1979.3-1983.4
劉魁榮
黨委書記
1983.11-1987.4
李沛
所長
1983.11-1984.12
王宗棠
所長
1985.2-1986.11
李佔磷
黨委書記
1987.4-1993.12
王西文
所長
1987.4-1995.8
王立慶
黨委書記
1993.12-2000.8
陳明陽
所長
1995.9-2002.10
黨委書記
2000.8-2002.10
南華大學
李湘沅
黨委委員、書記
2000.7-2005.6
凌球
校長
2000.8-2005.7
鄒樹樑
黨委委員、書記
2005.6-2016.4
文格波
校長
2005.7-2016.5
參考資料: [31] 

南華大學校園環境

南華大學新校區圖書館位於公共教學實驗區、各學生生活區、學院區的結合地帶,且緊鄰校園最大的景觀湖(雁歸湖),南接第一綜合教學樓(雨母樓),北臨學生活動中心,優越的位置和自然景觀條件使圖書館成為新校區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圖書館總佔地面積約6242.6㎡,總建築面積約40000㎡,建築高度47.5m,地上10層,地下2層,框剪結構 [113] 
南華大學新校區圖書館 南華大學新校區圖書館

南華大學知名校友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及地方輸送30萬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被稱為核工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是健康湖南建設的重要力量,畢業生廣泛分佈在國防工業、核工業、衞生與健康、環境保護、裝備製造、金融管理等行業和領域。 [2]  截至2022年10月,學校擁有31個地方校友分會和院系校友會。 [92] 
知名校友
姓名
職務
丁寧 [93] 
現任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常務副院長兼特種機器人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研究院副院長,同時擔任TC591/SC1全國機器人標準委員會特種設備用機器人分技術委員會委員,SAC/SWG13全國特種作業機器人國家標準工作組委員,NEA/TC35能源行業電力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教育廳粵港澳高校城市運維特種機器人聯合實驗室主任,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理事。
常巨平 [94] 
現任廣東省醫學會第七屆腎臟病學會中青年委員,深圳市醫學會理事,深圳市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中西結合腎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深圳中西結合雜誌》編委,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二級巡視員,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貴清 [95]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骨科學科帶頭人,骨科主任醫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骨科質控中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療安全協會副會長、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脊柱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骨科遠程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疼痛康復分會頸背痛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靜脈血栓症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脊柱外科分會常務委員,清遠市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
倪厚萍 [96]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等mRNA疫苗研發團隊獲得,獲獎項目的論文作者之一。
注:排名不分先後

南華大學所獲榮譽

南華大學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18年7月25日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80] 
2002年12月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 [2] 
2013年1月25日
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 [81] 
2009年
全國軍工文化教育基地 [82] 
2018年3月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83] 
2021年1月
湖南省文明單位 [84] 
2012年3月30日
國防教育基地 [85] 
2024年2月
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 [86] 
2021年1月
湖南省文明校園 [2]  [3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