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鎖定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已初步構建成熟的一體化科學研究體系,已經為我國建築環境污染治理與放射性防護產業發展,以及“軍民融合”、“三大攻堅戰”等國家戰略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文名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批准部門
國家發改委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現有“核能與核安全”國際合作基地、“建築節能與環境控制技術”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築環境控制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中核集團“氡及其它氣載放射性”重點學科實驗室、“氡”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核燃料循環技術與裝備”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鈾尾礦庫退役治理技術”湖南省工程中心、“鈾礦冶放射性控制技術”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核電建設環保安全與節能技術”中核建重點實驗室、“核設施應急安全技術與裝備”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實驗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並擁有“工藝風力與濕能技術”湖南省產學研示範基地、“核測控與核安全防護”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其中南華大學氡實驗室是IAEA國際氡計量組織的亞洲區域協調實驗室、國家氡及其子體專項計量檢定授權實驗室和國防放射性計量的“礦冶放射性計量站”,已為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家單位提供了比對測量、刻度、檢定、儀器測試和科研試驗等技術服務。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發展歷史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於2019年1月31日由國家發改委批准建立,由南華大學聯合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核三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致力於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科研與工程技術推廣平台。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條件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地點位於中南地區交通樞紐-湖南省衡陽市,具體位於南華大學紅湘校區西山科技谷的建築環境控制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所處地理位置較優越,校區綠化較好,可充分實現水、電、路、通訊、排污和場地的通暢,因此進行工程建設時非常便利。同時建設地點毗鄰湖南核三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業務聯繫非常方便。

建築環境氣載污染物治理與放射性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成就

在“建築環境污染治理與放射性防護”研究領域,已經形成了成熟穩定的“建築節能與環境控制”科技創新團隊。研究團隊共包含61名成員,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5名,博士31名;省科技領軍人才1名、121人才5名,並聘請了清華大學張楚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潘自強院士等一批客座教授。合作單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航天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核三力技術工程有限公司都有成熟的國家級和省部級平台建設經驗,並擁有一批完整的產品研發、試製,系統集成等方面的人才隊伍。
在建築綜合安全防護、建築節能與新能源設備、建築環境、建築系統性能監測和控制、綠色高效新型建築材料及體系等建築安全、節能與環境領域的研究等方面,與湖南大學“建築安全與環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開展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共同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解決建築環境放射性氣載污染問題、提高人居環境品質,實現相關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提供了科技支撐。
在核廢物污染環境數據的自動監測和採集、不同介質條件下放射性核廢物的環境監測與環境污染的評價標準研究、多元耦合條件下放射性核廢物處置的安全評價方法和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機制、多因素條件下放射性核素在核廢物處置技術研究、移動式小型化放射性核廢物處理方法研究、核廢物固化材料的“壽命”終點評價依據以及“壽命”理論模型研究等共性技術方面,與西南科技大學“核廢物與環境安全”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開展了長期的緊密合作研究。
圍繞聚變裂變能利用關鍵材料、核廢物處理處置與輻射安全材料、放射性環境防護技術、高效節能材料等研究領域,與西南科技大學的“環境友好能源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合作研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為國家核能安全材料、環保材料、高效節能材料的開發利用和產業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