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嶽廟

(河南省伊川縣南嶽廟)

鎖定
南嶽廟位於河南省伊川縣鳴皋鎮鳴皋村,又稱南嶽離宮。該廟佔地12畝,其主體依次為三層山門、鐘鼓舞樓、四神殿、南嶽正殿、兩廡、寢宮、太姒殿、白衣殿、玉皇廟等幾部分,依山勢貫穿在中軸線上,雄偉壯麗。 [1] 
據史料記載,南嶽廟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由於南嶽衡山非北魏所轄,孝文帝為朝五嶽,特尊鳴皋山為南嶽衡山,於其上建南嶽離宮,即後來的南嶽廟。 [1] 
2008年9月,南嶽廟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列入伊川八大景之一,被譽為“衡嶽書香”。 [2-3] 
中文名
南嶽廟
別    名
南嶽離宮
所在地
洛陽市
始建年代
北魏

南嶽廟地理位置

南嶽廟居衡桃山之巔,北眺龍門,西依海峯山,南對九皋山,羣山疊翠。腳下順陽河伊水環列左右,流水潺潺。
大殿西牆現代彩繪壁畫 大殿西牆現代彩繪壁畫
南嶽廟大殿為歇山式建築,面闊11.3米,進深10.35米,殿內建築有圓形立柱兩根,四周有假昂28個,部分瓦當屬唐代建築,殿內寬9米,中門寬2.3米。殿東牆壁的明代壁畫,因年久失修,脱落嚴重。殿西壁畫為現代繪製。 [2] 
南嶽廟最早見於碑刻記載於唐代。唐代相國李德裕《懷伊川賦》:“龍門南嶽盡伊原,草樹人眼目所存。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碑記載:“嵩治鶴鳴鎮北有南嶽離宮,坐鎮衡桃,歷唐、五代、宋、金、元、明,巋然山巔。

南嶽廟歷代修建

山門石獅 山門石獅
南嶽廟因距離十三朝古都洛陽較近,歷代曾多次重建修繕。
元世祖至正四年(1267年)重修南嶽廟。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重修衡嶽別廟,
脊獸 脊獸
成化年間(1465一1487年)創修南嶽廟香亭。明正德三年(1508年)重修南嶽廟,碑刻記載着南嶽廟的宏偉狀況:正殿一座,稱歇山轉角龍鳳閣;前拜殿一座,稱歇山轉角穿花龍鳳香閣,歇山兩滴水藥樓一座;歇山兩滴水鐘樓一座;中門歇山頂,關王殿、藥王殿、後宮、前正殿山門各一座;東西配殿兩座,東西廊房兩座十間;戲台一所,大鐘一口、廟地一十二畝,元碑二通,明碑三通。南嶽廟的恢弘壯觀景象由此可見一斑。
明嘉靖、萬曆年間兩次重修南嶽廟香亭。萬曆年間太監胡公公施銀重修南嶽廟,明崇禎三年(1630年)的重修南嶽廟香亭。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修南嶽廟,康熙四十年(1701年)例授歲進士楊典任總監創建南嶽香亭前拜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南嶽廟聖母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塑南嶽神碑。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謝寶勝的重修南嶽廟。即時到清末及民國時期南嶽廟主體建築仍在,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舞樓、四神殿、兩廡、正殿、及寢宮等後三殿,規模依然不小。今存明清古碑九通。

南嶽廟南嶽廟會

南嶽廟在當地十分有名,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正會,為期三天 方圓數百里前來趕廟會的人來人往 絡繹不絕,人數最多時可達10餘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