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東路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境內道路)

鎖定
南京東路(East Nanjing Road),是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境內東西向道路,位於黃浦區北部,連接了中山東一路西藏中路,是上海開埠後最早修築的道路之一,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譽稱 [1-2] 
南京東路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修築,時名花園弄(譯稱派克弄);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擴建,俗稱“大馬路”;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為南京東路 [3-4] 
南京東路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1599米,寬15.98米至29.45米,中山東一路至河南中路段為雙向兩車道,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為由東至西人行道 [9] 
中文名
南京東路
外文名
East Nanjing Road
起    點
中山東一路
終    點
西藏中路
長 度
1599
寬    度
15.98 m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
管理機構
上海市路政局

南京東路歷史沿革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洋行經理等人組織跑馬總會,在五聖廟地區(現河南中路一帶)建立花園和跑馬道 [5] 
清咸豐元年(1851年),南京東路修築,時名花園弄(譯稱派克弄) [3] 
清咸豐四年(1854年),南京東路佔地擴建,因跑馬的道路而稱“大馬路” [3] 
清同治元年(1862年),南京東路延伸(現西藏中路) [6] 
清同治四年八月(1865年10月),上海公共租界當局為紀念《南京條約》帶來的利益,將花園弄定名“南京路”。
清光緒元年(1875年),南京路拓寬後,商業興旺,路面鋪設鐵藜木 [7] 
19世紀60年代,南京路已有14家洋行、3家藥房和9家洋布呢羽莊,吸引了大量外國消費品和洋雜貨店 [6]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南京路已有184家商店,涵蓋30多個行業 [7]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3月),南京路通行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 [6] 
民國三年(1914年),南京路通行上海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 [6]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 [3] 
1949年秋,南京東路(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全面改建為水泥混凝土路面 [30] 
1963年8月,南京東路拆除電車軌道,中山東一路至浙江中路段改建為瀝青混凝土路面;浙江中路至西藏中路段重行鋪築水泥混凝土路面 [30] 
1978年,南京東路再次整修 [30] 
1992年10月,上海召開南京路(中山東一路至成都路段)改建規劃國際研討會,邀請中外專家參加 [32] 
1994年,黃浦區計劃在南京東路創建上海首條步行街 [6] 
1995年7月15日,南京東路試行週末步行街 [6]  [8] 
1998年8月20日,上海市召開南京東路步行街專題工作會議,提出完善五大功能,並將其列入上海市重點工程,由黃浦區政府負責實施 [6] 
1999年4月20日,南京東路(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步行街開工建設 [34]  ;9月20日,南京東路(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步行街竣工開街 [6] 
2017年5月7日,南京東路啓動道路積水改造;6月28日,南京東路啓動道路積水改造完成 [33] 
2018年12月29日,南京東路開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 [36] 
2019年12月6日,南京東路啓動步行街東拓(河南中路至中山東一路段)改造工程 [35] 
2020年9月12日,南京東路完成步行街東拓(河南中路至中山東一路段)正式開放 [31] 
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線路設計

南京東路線路走向

南京東路位於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境內,於黃浦區北部,北起東起中山東一路,經中山東一路、四川中路、江西中路、河南中路、山東中路、山西南路、五福弄、石潭弄、福建中路、龍泉園路、湖北路、浙江中路、金華路、廣西北路、貴州路、六合路,西至西藏中路,接南京西路 [2] 
南京東路街景

南京東路線路互通

路口名稱
所屬區域
對接線路
南京東路與中山東一路路口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
南京東路與四川中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江西中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河南中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山東中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山西南路路口
山西南路
南京東路與五福弄路口
南京東路與石潭弄路口
南京東路與福建中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龍泉園路路口
龍泉園路
南京東路與湖北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浙江中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金華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廣西北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貴州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六合路路口
南京東路與西藏中路路口
參考資料:
南京東路周邊道路示意圖 南京東路周邊道路示意圖

南京東路線路參數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主幹路
道路長度
1599米
道路寬度
路幅為15.98米至29.45米
道路面積
40029平方米
參考資料: [9]  [30] 

南京東路運營情況

南京東路票制票價

截至2024年4月,南京東路為市政道路,免費通行 [9] 

南京東路通行事項

截至2024年4月,南京東路為人行道,機動車禁止駛入 [31] 

南京東路文化特色

南京東路沿線建築(文保登記)

  • 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
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位於南京東路830號,原大新公司大樓,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989年9月25日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大樓佔地3667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10層高,另有1層地下室,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立面簡潔,裝飾藝術派風格,底層門面採用青島產的黑色花崗石飾面,上部外牆貼奶黃色釉面磚。樓梯間採用牆承式剪刀式樓梯,沿勞合路的樓梯間外牆上有傾斜的玻窗。1953年,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遷入大樓 [12]  [20] 
  • 新新公司大樓
新新公司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720號,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989年9月25日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由由匈牙利商鴻達洋行設計,上海鴻寶建築公司(一説聯誼營造公司)承建,佔地42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032平方米,高6層,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立面簡化了歐洲古典主義建築的線條和裝飾,採用豎向三段式劃分處理,立面多豎直線條,2層有水平腰線,6層有統長陽台。頂部設有四層透空式塔樓和兩座角亭,具有折衷主義風格,現由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使用 [27-28] 
新新公司大樓 新新公司大樓
  • 先施公司大樓
先施公司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650、660、690號,建於民國四年(1915年),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989年9月25日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由德和洋行設計,顧蘭記營造廠施工,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184平方米,共7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立面採用古典主義三段式劃分處理,底層設有騎樓式外廊,拱券門洞具有巴洛克式風格。東南向轉角處設有3層塔樓“摩星塔”,頂部設有女兒牆和弧形凸起,外觀融合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建築特色 [25-26] 
  • 永安百貨
永安百貨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635號,建於民國七年(1918年)。建築呈略帶正方形平面,東北角沿街處理成弧形,頂部有三層高的巴洛克式塔樓,外牆採用汰石子飾面。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0] 
  • 上海老鳳祥珠寶銀樓
上海老鳳祥珠寶銀樓位於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432號,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原為“老鳳祥裕記銀樓”,後遷至南京東路432號。1952年更名為“國營上海金銀飾品店”,1985年恢復原名“老鳳祥銀樓”,並使用“鳳祥牌”商標 [17] 
  • 上海悦薈廣場
上海悦薈廣場位於南京東路353號,建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是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總建築面積32223平方米。設計獨特,“了”字形通道貫穿底層,頂層設有10層塔樓,彰顯裝飾藝術派風格。1933年正式開業,1-4層為租賃商業廳,2層租給中國國貨公司作商場。1938年,大陸商場更名為“慈溪大樓”,後改為“東海大樓”。1956年成為上海市房地局管理的商業和辦公綜合樓。1993年重啓商業用途。經過改建和多次更名,2016年更名為“上海悦薈MOSAIC”(上海悦薈廣場) [21-22] 
上海悦薈廣場 上海悦薈廣場
  • 南京大樓
南京大樓位於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233-257號,建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由英商哈同地產公司投資,得利洋行設計,陳永興營造廠施工,建築呈現現代主義風格。最初名為哈同大樓,1956年更名為南京大樓。自1987年以來,經歷多次改建和裝修,2015年被公佈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11] 
  • 華東電力大樓
華東電力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197-223號,建於1986年6月,大樓高125米,33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總建築面積為22726平方米,由華東電業管理局投資興建,為華東地區電網的總調度樓,設有辦公、通信、電算、調度和科技情報等用房,以及電影會堂、食堂和車庫等設施。建築的設計採用了豐富的平面和立面變化,主立面採用玻璃幕牆,外牆採用古樸素雅的褐紅色新型劈離磚飾面,展現出古典建築手法和後現代主義建築色彩。於1989年被評為上海十佳建築之一 [23-24] 
  • 上海電力公司大樓
上海電力公司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181號,建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美商哈沙德洋行設計。樓高6層,採用裝飾藝術派風格,立面強調豎線條,底層下部採用花崗石和大理石勒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公司被日軍接管,戰後仍由原公司收回。1950年被軍管,大樓改稱華東電業管理局大樓,現由上海市電力工業局、上海市電力公司等單位使用 [19] 
  • 美倫大樓
美倫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151-171號,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律築保護單位。約1916年被英商新康洋行收購,1921年建成現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大樓。大樓原為5層,1994年加建兩層,現為7層,南北立面有蘇窗台半圓拱券窗洞,4、5層頂部有仿愛奧尼克式花崗石柱廊,5層設有弧形外挑陽台。建築外牆面採用花崗石飾面,呈折衷主義風格。底層為商店,20世紀60年代初改為騎樓式店鋪,1934年,新康洋行將大樓轉讓給昌業地產公司 [18] 
  • 中央商場
中央商場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119號、四川路、江西路、南京路和九江路之間。1945年二戰結束後,大量生活用品從軍艦流向該商場。1949年前夕,沙士二路16號底層開設“新康聯合商場”,加上中央弄、沙市一路沙市二路的馬路攤販,統稱為中央商場 [13-14] 
中央商場 中央商場
  • 慈安裏大樓
慈安裏大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114號,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20世紀外灘地段清水磚牆老大樓的典型代表之一,由英商愛爾德公司設計,採用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最初是上海的第一家百貨公司,1999年入選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 [15-16] 
  • 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南京東路20號,前身為華懋飯店,建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樓高77米,共12層。外牆採用花崗岩石塊砌成,大堂地面鋪有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頂端懸掛古銅鏤花吊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近代優秀歷史建築,北樓更是南京東路外灘的標誌性建築。1991年被評定為四星級飯店,2000年升格為五星級。曾接待過諸多社會名流,如美國將軍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 [29] 
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

南京東路歷史文化

南京東路以其無窮的活力和不斷創新的精神而蜚聲中外。在城市現代化的浪潮中,它不斷呈現出新奇之物、美妙之景、驚豔之品,吸引着世人的矚目和嚮往。無論是在商業拓展上引領潮流,還是在服務質量上樹立典範,南京東路都以超越常人的姿態彰顯自己的獨特魅力。黃浦灘曾是上海的發展起點,但南京東路已然成為城市進步的先驅之地。
回溯歷史,清同治四年十月(1865年12月),上海首次使用煤氣照明,起源於黃浦灘花園弄。
清同治十年(187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南京東路5號開設了國內最早的國際電報業務。
清光緒八年三月十三日(1882年4月30日),英商在江西路成立了上海電氣(光)公司,標誌着上海電力產業的開端,並在南京東路、江西路口豎起了上海第一根電線杆,六月十二日(7月26日)試裝了15盞電燈(弧光燈)。
清光緒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83年6月29日),在南京東路北側的江西路香港路建成上海第一座水塔,為英租界供水,而李鴻章也應邀參加了水塔的啓用典禮。
清光緒十年(1884年),上海迎來了第一個鋼架結構建築和鐵皮頂層的中國菜市場,位於南京東路、貴州路、廣西路和九江路交匯處,被稱為“鐵房子菜市場”,擁有380個攤位。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首條有軌電車開始行駛於南京東路,為這一國際大都市帶來了現代化的交通工具。
民國元年(1912年)11月12日,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屋頂花園遊樂場“樓外樓”,位於南京東路湖北路旁的新新舞台屋頂,設有玻璃廳棚,場內有各種表演和電梯供遊客上下,以及多面凹凸鏡子,引來遊客觀賞與驚歎。
民國二年(1913年)4月29日,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在新新舞台首映。
民國三年(1914年),上海開通了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穿過南京東路,連接老閘橋和鄭家木橋。
民國四年(1915年),南京東路西藏路口開設了上海第一座大型遊樂場——新世界,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光。
民國七年(1918年),新世界在南京東路北面又建造了新樓,擴大了遊樂項目,並且開闢了地下通道,成為上海第一條地下通道,再次引發了市民的好奇和興奮 [6] 

南京東路價值意義

南京東路位於上海鬧市中心,大店名店林立,百業興盛,每天吸引數以百萬計遊人和顧客,在上海形成國際大都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南京東路疊影出大上海,商店名特優各業交匯,商廈新老優秀建築交匯,商街中西方文化交匯。正是這種多樣性的交匯,互相滲透與汲收,涵蓋古今中外,“海納百川”,發展未來,使南京東路充滿勃勃生機,顯現出它的繁榮與繁華。正是這獨特的商街風貌使之成為上海的“黃金地段”,成為經營者必爭之地,旅遊者必到之地。歷史上它是政治風雲迭起之地,今天更是上海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展示之地 [5]  (上海市地方誌辦公室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