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協(拼音:xié)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協”的本義指許多人協力合作,如:協同、協商。又有調和、和諧的意思,如:協調、協和。引申指幫助、輔助,如:協辦、協理、協助。 [13] 
中文名
拼    音
xié
繁    體
部    首
[11] 
五    筆
FLWY(86);FEWY(98) [1] 
倉    頡
JKSC [1] 
鄭    碼
EDYO [1] 
筆    順
橫、豎、橫折鈎、撇、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383) [2] 
平水韻
入聲十六葉 [3] 
總筆畫
2+4
異    體
劦、葉、旪、恊、𠦢、𫝓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1] 
四角號碼
4403₀
統一碼
U+534F
注音字母
ㄒㄧㄝˊ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5]
會意字。字形由表示眾多的“”和表示把許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字組成。“劦”與“協”在甲骨文中本是一個字,在小篆中才分成兩個字。甲骨文形體較多,有的甲骨文像三個“力”並列在一起的樣子(圖6)。這裏的“”是耕田的工具,即耒。整個字形表示很多人一同耕作;有的上面是三個“力”字,下面是一個“口”字(圖1),表示很多的人在一起合力同聲。後來,這個字下半部的“口”字在小篆中變成了“十”字旁,隸定作“協”(圖9);有的字下從二犬或三犬(圖2、11、12),表示多犬合力耕田,亦示協同之意。還有一系從十、從口,隸定作“”,是為“協”的異體,表示眾口同聲之意。甲骨文為上下結構,如圖3,後皆為左右結構。《説文》古文“口”旁訛為“曰”,寫作“”。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從曰與口同意。蓋同言之和也。”另有異體作“”,表示萬眾一心,目標一致,合作努力。後來“葉”被作為“葉(yè)”的簡化字(“叶韻”之“葉”仍然讀xié),“旪”“恊”則廢而不用。現代簡化時,將“劦”的兩個“力”簡化為兩點,寫作“協”。 [4-5]  [19] 
“協”的本義就是合作、共同的意思。引申指幫助,輔助。又引申指和諧、和洽,又用為使動用法,意思是使和洽。 [19]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調和,和諧。
mediate
《尚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協調;協和;妥協
會同,共同合作。
joint;common
左傳·桓公六年》:彼則懼而協以謀我。
協商;協作;協約;齊心協力
幫助、輔助。
assist
晉書·虞溥傳》:以贊協時雍,光揚盛化。
協助;協理;協辦
〈文言〉符合;相同。
conform
《左傳·昭公七年》:史朝見成子,告之夢,夢協。
協允;協氣;協恭;協睦
〈文言〉悦服;順服。
obey
《尚書·微子之命》:上帝時歆,下民祗協。

〈文言〉逼迫。後作“脅”。
force
金聲玉振集》:餘皆協從。

〈文言〉合併;攙和。
incorporate
戰國楚·屈原《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
協意
〈文言〉通“挾”。懷藏。

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務協華京想,詎存空谷期。
協情
形容詞
〈文言〉態度温和。

《管子·弟子職》:既拚反立,是協是稽。
量詞
清末新軍的編制單位,在鎮之下。三營為標,兩標一協。相當於後代的旅。

《清會典·兵部一·尚書侍郎職掌》:標分其治於協、於營、於汛,以慎巡守,備徵調。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下】【劦部】胡頰切(xié)
(協)眾之同和也。從劦從十。
旪,古文協從曰十。
葉,或從口。 [8] 

説文解字注

“同眾之和也”注:各本作眾之和同,非是,今正。同眾之和,一如同力。
“從劦、十”注:十,眾也。胡頰切,八部。
“葉,古文協,從口十”注:字見《周禮·大史》,“協事”注曰:“故書協作葉。杜子春雲:葉,協也。書亦或為協,或為汁。”《大行人》“協辭命”注:“故書作汁辭命。鄭司農雲:汁當為葉。書或為葉。”按,十口所同,亦同眾之意。
旪,葉或從曰。口曰一也。 [9]  [18] 

廣韻

胡頰切,入怗匣 ‖ 劦聲盍2部(xié)
協,和也。合也。胡頰切。十。 [14]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字部】
古文:旪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並音挾。《説文》:眾之同和也。從劦,十聲。《書·堯典》:協和萬邦。《皋陶謨》:同寅協恭。
又《爾雅·釋詁》:服也。疏:協者,和合而服也。《書·微子之命》:下民祇協。《晉書·虞溥傳》:崇尚道素,廣開學業,贊協時雍,光揚盛化。
又《集韻》與劦通。《山海經》:惟號之山,其風若劦。通作協。
又作汁。《周禮》注:卿士汁日。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排:U+534F;下排:U+5354) 字形對比(上排:U+534F;下排:U+5354)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十”窄“辦”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都齊平。❷“十”居左半格,首筆橫在田字格橫中線上側。❸“辦”,㇆(橫折鈎)的橫段與“十”的橫筆持平;撇起筆豎中線右側,撇尖伸向“十”下側;左、右兩點都寫在橫中線下側。 [11]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12] 

音韻參考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ap
王力系統
ɣ
iap
董同龢系統
ɣ
iɐp
周法高系統
ɡ
eap
李方桂系統
g
iap
西漢


東漢




iap


iap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葉怗洽

iɑp
北魏後期北齊
葉怗洽

iɑp
齊梁陳北周隋
葉怗洽

iɑp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ɣ
iep
擬音/王力系統

ɣ
iep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iɛp
擬音/周法高系統

ɣ
iɛp
擬音/李方桂系統

ɣ
iep
擬音/陳新雄系統
ɣ
iep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1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三十帖(怗)

開口呼
四等
全濁
胡頰切
ɣiɛp
集韻
入聲
三十帖

開口呼
全濁
檄頰切
ɣiɛp
增韻


入聲





落合切



入聲





胡頰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平聲
車遮

撮口呼

全清

xiɛ
洪武正韻

入聲
十葉


全濁
胡頰切
ɣiep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e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e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e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e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e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ɐ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e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ɕieʔ
54
陽入

吳語
蘇州
jiɪʔ
23
陽入

吳語
温州
ji
212
陽入

湘語
長沙
ɕie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xe
35
陰去
文讀
湘語
雙峯
ɕia
35
陰去
白讀
贛語
南昌
ɕiɛt
21
陽入

客家話
梅縣
hiap
5
陽入

粵語
廣州
hip
2
陽入

粵語
陽江
hip
54
上陽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hiap
5
陽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hiep
5
陽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xieʔ
4
陽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xiɛ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20]  、漢典 [16]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5-07-07]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8-05]
  • 3.    十六葉 協  .搜韻[引用日期2018-08-05]
  • 4.    顏煦之 編著.一字一世界TWX[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150
  • 5.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214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440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73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02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803-2804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6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寫字字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383
  • 12.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05]
  • 13.    駢宇騫,張文路編著.國人必知的2300個漢字常識[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7:350
  • 14.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541
  • 15.    協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23]
  • 16.    協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23]
  • 17.    協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23]
  • 1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07:1218
  • 19.    黨懷興,王輝主編.漢字基礎與常見使用問題辨析[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9.01:234-235
  • 20.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5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