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卐(兩個反Z左旋,反萬),區別於(兩個Z右旋,漢語念萬) [1]  ,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永恆的標誌。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剎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
(兩個Z)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文名
拼    音
wàn [2] 
歷    史
古代很多民族用過,納粹也用
區別對象
,拼音wàn、萬
共同歷史
唐代武則天之前隨意用卐或卍

卐與卍

卐字

卐(兩個反Z左旋,反萬字)。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
卐(梵文svastika,好運的象徵)或卍,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

卍字

(兩個Z右旋,漢語念萬),方向不同。中國唐代武則天將卍定為右旋,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 [1] 
卍 wàn ㄨㄢˋ
◎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佛經中又寫作“卍”。

漢字信息

部首:十;部外筆畫:2;總筆畫:4
繁體部首:十;部外筆畫:4,總筆畫:6
拼音:wàn或fú
鄭碼:zaia
五筆86:nghg
倉頡:VX
筆順編號:5121
四角號碼:211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350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字部】卍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4
《字彙補》內典萬字。《苑鹹詩》蓮花卍字總由天。 [2] 

卐符來歷

卐字考古

考古博物館
考古博物館(3張)
卐字在歐亞大陸有很悠久的歷史,早見於印歐文化之中,譬如印度阿利安文化、波斯文化、赫梯文化、斯拉夫文化、凱爾特文化、希臘文化、中國馬家窯文化等等。根據考古記錄,卐字最早已經在新石器時代出現。考古學家在伊朗胡齊斯坦省出土的陶器碎片中發現了這些圖案。在青銅時代初期,在俄羅斯烏拉爾山南部的辛達雪塔出土的陶器之上也有卐字圖案。早期印度的卐字卻在古吉拉特邦的羅索爾(Lothal)和巴基斯坦哈拉帕等地出土的印鑑中。
類似卐字的符號也在高加索地區中北部、阿塞拜疆斯基泰人薩爾馬提亞人於青銅時代或者石器時代器物中出現。在這些文化中,卐字符號不在重要的位置出現,只是眾多類似複雜程度不一的符號中的一員。
卐字常見於非洲東北部古代庫施地區考古發掘的陶器之上,譬如博爾戈爾山(Gebel Barkal)神廟內的陶器。

卐字流傳

字在梵文中作Sr1vatsa(室利靺蹉),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佛經中又寫作“卍”。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誌。

古典含義

卐(梵文svastika,好運的象徵)或卍,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中國唐代武則天將卍定為右旋,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唐代武則天之前隨意用卐或)。中國傳統紋樣中就有使用這個符號的萬字不到頭
卐字的形態是在十字的基礎上將其四臂選擇90°方向向左向右的都有.一般,卐字有正着或傾斜45°角的兩種畫法.在卐字的印度原形中,四筆的每筆中還包括一點. 卐是右旋,卍是左旋。

卍符溯源

一些説法

有人認為“卐”字符最早產生於印度和歐洲,是公元4世紀隨着佛教的東進才傳入中國的,屬“舶來品”。
有人認為隨着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在西藏一代盛行。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剎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在佛祖如來的胸部頭部有這個瑞相,如《方廣大莊嚴經》第三卷説佛80種好中有“七十八發有五卍字”。這是一種“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佛教符號

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藏漢大辭典》載:“卍”有兩重意義:一為堅固,永恆不變。二為笨教教義,是笨教教徽。例如,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視世界為若干方格組成,每個方格象徵一個部落,方格又分三層,依次代表天、地上、地下,分別為雍仲本教之神、人、魔鬼所居。從形式上看,象雄佛教雍仲本波的“卍”字符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即左旋型,而印度佛教的“卍”字符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即右旋型。
【卍】
“卍”讀音為“wàn”,佛三十二相之一。此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那,華譯為“吉祥海雲相”,可見它僅是一個符號,而不是文字。此卐字符號,是吉祥的意思。然而佛教以右為正道,如禮佛必須右繞三匝,佛眉間白毫,也是右旋婉轉,所以右旋之卍是吉祥的符號。旋迴是表示佛力無邊,向四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有休止地救濟利益十方無量的眾生。
在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教“雍仲本教”中,卍字(g.yung drung)是“永恆不變”的象徵,由於藏傳佛教中使用的轉經筒都是從左向右轉,所以都寫作“卐”。西方語言中卐字稱為swastika,這源於梵語--स्वस्तिक。
【卍】讀音為(wàn);【卐】讀音為(fú或wàn )意為無休止地救濟利益十方無量的眾生。
與【卍】相對應的是我們在佛教中常見的“”萬字符,這是佛祖的心印,藏語叫做“雍仲”,因為這原本就是“雍仲本教”的吉祥符號。““雍仲”的字面釋義為:““雍”是勝義無生,和諧永恆的象徵,就是諸法的空性與真諦;“仲”是世俗無滅”。“雍仲本教”的主要標誌叫做“雍仲恰幸",它是由兩個“卍”連接在一起組成的,“恰幸”兩端的雍仲符號象徵顯、密兩宗,居中連接處的兩朵蓮花包象徵無上大圓滿。
卍和卐都讀作“wàn”時,兩者都是存在的,鏡像共存狀態,前者為反行即左旋,後者正行即右旋,宇宙中即有左又有右,是對立同時存在的。這兩個符號分別代表萬物歸宗和萬物始終,前者是物極必反,後者是物反必極。但是如果將卐讀作“fú”即否極泰至的意思,屬於萬物順相。
【卍】讀音為(wàn)為左前行;【卍】讀音為(fú)為右前行,它二者是不可分的,諸如:汽車的左輪子和右輪子,在前行時,左輪子左前行時會出現【卍】(wàn)逆轉狀態,而右輪子在右前行時會出現【卍】(fú)順轉狀態,也就是説平衡、對稱、鏡像共同存在的兩個狀態。如果是一個輪子,左邊和右邊分別會同時出現這兩種狀態,這就是宇態性,而這種現象稱為宇像。而佛陀用的是【卍】讀音為(fú)或wàn,是右旋左觀得到的狀態,並沒有忽略左旋,而是左觀看不到左旋而已,右觀看不到右旋,這告訴我們同性相排斥並不能同時存在,異性相吸引並能共存。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人類在左看世界,並沒有具備右看世界的條件。因為所有物質或世界(宇宙)都是右旋存在的,我們看到的只是用左觀方式來看右旋世界。
附註:卍 字之形
卍,梵名室利靺蹉洛剎那Srivatsalaksana,華譯為“吉祥海雲相”。可見它僅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著「大吉祥”的標幟。這個象徵大吉祥的符號,有的向右旋——卐;有的向左旋——卍,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時有爭論。但多數人認為右旋是對的,左旋是錯的。
其理由如下:
萬01 萬01
●唐譯《八十華嚴》卷八,音譯處有卍字之形,並有附圖説明“室利靺蹉” (即卍字之形)及“難提迦物多”Nandikavarta(意即右旋)。其附圖如下:
室利靺蹉,此雲吉祥海雲。
難提迦物多,此雲右旋
萬02 萬02
●大正藏內,華嚴經所有萬字皆用右旋之卍字,並且在校勘記中説明,此經中原為右旋之卍字,到元、明二朝版本中,才出現了左旋之卍字,由此可見,古時佛經只有右旋之卍字,近人卻擅改為左旋之卍字。
慧琳音義示萬字形與白毫右旋之圖。右繞左繞由我以尊者之左右為標準也。
●西藏密宗派別雖多,但大家全都用右旋之卍字。
●中國近代佛學大家丁福保所編《佛學大辭典》中説:……然其形右旋則為卍,如禮敬佛,右繞三匝,佛眉間白毫,右旋宛轉,總以右旋為吉祥。古來有作卍者,誤也。高麗本之藏經及慧琳音義二十一之華嚴音義皆作卐。又示右旋之相而記為
萬03 萬03
●中華書局出版之《辭海》,在“卍字”條下有“卐字之誤”一語,此乃嚴正聲明左旋卍字實乃右旋卐字之誤。
●日本望月信亨佛教大辭典“卐字”條用右旋卐字。
● 日文密教大辭典“卐字”條:“佛教認為右旋萬字是正字。”並且此辭典編者認為“晚近佛典中所以出現卍字,可能是後人為了書寫的便利。”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及美國最具權威的《韋氏國際大辭典》,在“Swastika"條,説此符號通常是右旋的,即是“卐”字。
卐字之形之所以右旋,此乃符合佛教一向主張尊右之傳統。佛教以右代表正道、正行、正果,以別於世間之旁門左道。佛教重右的例子,不勝枚舉,最顯著的例子是:
● 釋迦佛是由其母右脅而生,他的毛髮、眉間白毫,都是右旋宛轉的。
佛教寫作“卍” 佛教寫作“卍”
● 佛教的禮儀,像繞佛、繞塔、經行等等,都是右繞。
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説,佛胸前的吉祥海雲相之卐字符號,一定也是右旋的,決不可能與佛教尊右之傳統相反而左旋。
有人説德國納粹黨曾使用卐字,所以我們要避免世人的誤會,而改用“卍”字。有正見的佛教徒,豈可因如此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就擅改十方諸佛三十二相之一的“吉祥海雲相”符號,這樣以訛傳訛,混淆視聽,豈非罪過?
本詞彙即基於上述種種理由,而堅決採用右旋之卐字。同時亦希望佛教界同道,從善如流,以後在出版佛教之經典書籍上,塑繪佛像上,建築物上,或須要以卐字作為標幟的地方,均請一律採用右旋之卐字,以正視聽,以便此符合正統的、象徵大吉祥的卐字,得以大放光芒,佛教大吉祥,人人大吉祥!
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藏族流傳

“雍仲本教”的主要標誌“雍仲恰幸 “雍仲本教”的主要標誌“雍仲恰幸
藏族將“卐”字符作為家庭護符的現象至今依然存在,有的把印有“卐”字符的布條系在院子或大門頂的“達卻”上,有的將這個符號刻在磚石上。據老人們説這樣可以避邪驅鬼.以“卐”字符做為建築物的裝潢,帶有一種濃厚的審美情趣。如: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物的窗牆、門格、梁頭上刻有“卐”字符;院牆、院子內外鋪的石頭上、花園的方磚上也刻有“卐”字符;民間四合院的門窗圖案也有“卐”或者“卐”字符的變體,即“富貴不斷頭”。其形狀有圓形的、方型的、有單、有雙,在牆裙、板壁上畫有富貴不斷頭的紋樣。
在甘青民間刺繡、針織藝術品中,“卐”字符及其變體運用極廣。它的紋路變化、氣勢、氣派、韻味、神情無不洋溢着濃郁的民族氣息。如:藏族婦女頭面上佩帶的辮筒、腰間掛的荷包等,繡有“卐”字特及其變體,衣服、腰帶、袖口、領子上、鞋邦上、襪墊子上、襪留根等處亦繡有“卐”的變體。民間的栽絨毯子、馬褥子、掛毯等的邊子及四角多為“卐”頭面上變體圖案。
“卐”字符最初人們把它看成神聖的太陽或神聖的火焰的象徵,是從太陽圖演變而來的。在“卐”字符尚未規範之前,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包括不同的旋轉方向。太陽和“卐”字符的出現,表明人們對太陽的崇拜;人們把“卐”字符解釋為太陽永恆或永恆的太陽之意。後來,發展演變、引伸為堅固、永恆不變、辟邪趨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是表示永恆的吉祥符號。
“卐”字符是傳統的吉祥字符,此字符四端縱橫伸延,互相街接,形成的紋圖,稱“萬字錦”、“長腳斷字”。由“卐”字符組成的吉祥圖案,如“萬年如意”、“萬代長春”,象徵幸福永存。
“卍”字符,藏語稱為“雍仲”或“雍仲拉曲”。因為這個佛號原本就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吉祥符號。“卐”有單圖、也有連圖;形狀有左旋“卐”,也有右旋“卐”。過去“卐”字符有兩種寫法、兩種含義。用在佛像上的標誌是左旋轉“卍”。據《辭源》載:、“卍”本不是文字,而是佛教如來胸前的符號。意思是吉樣幸福。“卍”又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此標誌在古印度、波斯、希臘等國的歷史上均出現過;後來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海》載:“卐”(wan萬)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卐”字在梵文中作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樣之所集’。
太陽神是藏族雍仲本教最大的神靈之一,“卐”字符是代表太陽的符號。宗教圖案“卐”字符在婦女服飾上的運用十分明顯。它在藏族婦女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徵,視為吉祥之物。逢年過節,婦女們總要在自家門口,用白石灰畫上一個大大的“卐”字符,以示來年吉祥如意,有些地方的藏族婦女,還喜歡把“卐”字符繡在衣服的背部。她們認為這樣可以免除天災人禍,如果是哪位婦女的逢本命年,那就更不會忘記在背上繡“卐”字符,以祈求菩薩保佑本命年平平安安。現代藏北婦女的一種頭飾叫“滾多”,是由白色小海螺串聯而成的,上面也有用紅珊瑚串成的“卐”字符紋樣。
“卐”字符在婚禮上呈現出宗教情感和審美情感的交融。青海湟源日月鄉居住的藏民有一種習慣,他們娶親時,婆家將羊皮鋪在院子裏,在羊皮上用青稞繪製“卐”字符,新娘進門時,腳踏在“卐”字符中心,以示“男女同生、陰陽相配、魚水共歡、吉樣如意、堅固永久”之意。在甘孜藏區的婚禮上,新郎新娘或坐或跪在藏毯中央用青稞或麥子拼成的“卐”字符上聽“贊婚禮”等。

禪宗卍圖

卍的發音是(當代):“萬”,通泰,富足。卐的發音是(當代): “福”,吉祥,厚德。中華佛教禪宗也使用這一符號。《華嚴經》65捲入法界品:“胸標 卍字,七處平滿。”唐朝的慧苑《華嚴音義》:“卍本非字,周長壽二年,權制此文,音之為萬,謂吉祥萬德之所集也。” 禪宗發祥地(一尖山、雙峯山、紫雲山)不知道德國人是否考察過。儘管德國軍官幫蔣介石在廬山訓練過軍官團。筆者披星戴月,風餐路宿,隻身徒步登臨過鄂東名山雙峯山於一尖二尖山中的二尖之巔現場找到天然八卦頂,旋即拜訪了道教聖地白雲洞,火焰洞,黃龍潭,清涼山古洞,牧石庵數位道長,異口同聲稱“道教天生八卦頂在一尖。” 在倍受鼓舞之餘,繪製山形脈絡,發現以一尖山為軸心,東西走勢是東向東衝山、西向蘄春縣八斗峯連接太平橋山;南北走勢是南向遊鴻寨、向北到蘄春南靈寺及黃梅縣的紫雲山道人屏山,恰為東西垂直於南北,完全吻合卐圖形,真正自然天成。卐山形 :東山折南,景有東沖積雪,餘脈到豬頭山馬乾山有唐朝八大教主之一的高山派教主所建築的一枝庵,長驅直下有四祖寺和九龍纏繞地牧石庵,向南最後折出五峯山頭陀大德祖師寺。卐山形 :南山折西即遊鴻寨西折有六祖打坐的地方,折出橫江山有橫崗聳翠景點。卐山形 :西山折北一尖到八尖,出出鳳凰山。卐山形 :北山折東;即蘄春南靈寺道人屏山,折東火焰山,挪步園山,引出白雲洞,火焰洞,落下黃龍潭。春夏雨過初晴或秋高氣爽時可以登山四顧,欣賞到奇妙的卐山形脈絡 ;也可以在秋冬季節,穿過落葉叢林求證其方方面面。滄浪書院@中華禪宗佛學院開辦佛古文化探密考察活動。古代的鄂東人,對此地脈山形如數家珍。文人學士,達官貴人莫不蓄謀已久,搶佔風水。清末蘄春縣最後一個狀元陳沆祖墳葬在卐北向東轉折處;黃梅縣探花帥承瀛太傅浙江巡撫葬在三星拱照九龍搶珠風水地即卐的東折南端景點牧石庵;廣濟縣金會員金德嘉翰林院編修墓葬在卐的南折西處金雞獨立山寶地,更有甚者相傳黃梅縣人明朝末年的兵部尚書汪可受自己閉棺於挪步園,墓址在卐北向東末端。當然再好不過的風水也難免受盜墓賊破壞,金會員,帥太傅,陳狀元無一倖免於難。獨有汪可受兵部尚書八墳障目,一穴難尋。禪宗卍圖是中華文明瑰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