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里紅妝

(中國浙東地區傳統婚俗)

鎖定
“十里紅妝婚俗”是寧波市寧海縣及浙東地區特有的傳統婚俗,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廣義上來説,十里紅妝包括了浙東地區的婚嫁儀式中迎嫁妝習俗和紅妝器物工藝傳承兩塊文化內容。十里紅妝婚俗承繼漢族傳統婚俗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六禮”,加入地方特色,形成了包括定情、做媒、相親、備嫁妝、迎嫁妝、花轎迎娶、拜天地、鬧洞房、回門等環節的系列結婚禮俗。每逢婚嫁之日,“千工牀,萬工轎,十里紅嫁妝”構成浙東家喻户曉的婚嫁現象,嫁妝隊伍嫁資綿延數里,因此這壯觀場面被稱為“十里紅妝”,後逐漸在當地演變成婚嫁的代名詞和明媒正娶的標誌。 [14] 
中文名
十里紅妝
性    質
婚俗
相關景點
寧海十里紅妝文化園、十里紅妝博物館 [2] 
發源地
浙江省寧海縣 [10] 

目錄

十里紅妝簡介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待我長髮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絲綰正,鋪十里紅妝可願”。這是古時每個女兒的心願。出嫁這天,運送嫁妝的隊伍從孃家出發,浩浩湯湯,延綿數十里,就像一條紅綢帶。隊伍中,最醒目的就是花轎。
明代實行海禁,片帆不許下海。但寧波卻是一個例外,是明代對外開放的港口。經濟的繁榮富庶,為十里紅妝、為萬工轎的出現,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十里紅妝是中國傳統婚俗和寧波地域特色的融合,發嫁妝時,大件傢俱兩人抬,成套紅腳桶分兩頭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東西盛放在紅扛箱內兩人抬。一擔擔、一槓槓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牀桌器具箱籠被褥一應俱全,日常所需無所不包。蜿蜒數里的紅妝隊伍經常從孃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蕩蕩,彷彿是一條披着紅袍的金龍,洋溢着吉祥喜慶,故稱“十里紅妝”。
寧海因地處東海之濱,且有天然良港,自古以來就是海路暢通經濟繁榮的重鎮,是古時海上貿易的集散地。商業興盛與人民富足使得寧海古時大户人家女子出嫁陪嫁品極其繁富奢華。明清時期,奢華的紅妝婚俗達到全盛。不惜財力為女兒置辦紅嫁妝,逐漸成為寧海地區的民間風俗,世代相傳。十里紅妝是家族富有、地位顯赫的一種象徵。花轎是十里紅妝最重要的器物,是新娘地位的直接體現,代表明媒正娶。 [9] 
嫁妝的種類包括了衣、鞋、住、行、婚、桑、綾、羅、農、工這十個方面的東西,成親隊伍洋洋灑灑排隊有十里長,一路上鞭炮鑼鼓滿天響,滿眼望去十里皆紅。 [1]  [9]  [11-13] 

十里紅妝傳説

十里紅妝這一民俗現象,發端於南宋,鼎盛於清代,式微於現代。這一民俗的由來起源於一個村姑救康王的民間傳説。相傳宋金之戰時,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走投無路時被一名寧海西鄉的村姑所救。兩年後康王建都臨安,即南宋的高宗皇帝,下旨寧波府尋訪這位姑娘,但無人出頭領功。為感謝救命之恩,高宗大筆一揮,下旨“浙東女子盡封王”,浙東姑娘出嫁之時,都可以享受半副鑾駕的待遇。從此寧海及浙江等地百姓奉行的婚禮習俗被稱為“十里紅妝婚俗”,出嫁時一路紅色盪漾,十里紅妝風光無限。 [11]  [14] 

十里紅妝文化成就

2006年,“十里紅妝”萬工轎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非物質遺產展。 [4] 
2008年,“寧海十里紅妝婚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2010年,央視播放《十里紅妝》上、下集專題紀錄片。 [6] 
2014年,寧波市演藝集團出品的民俗風情舞劇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榮登紐約林肯中心,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孫國祥到場觀看演出。 [5] 
2016年,寧海十里紅妝婚嫁民俗亮相“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7] 
2018年,寧波朱金木雕萬工轎亮相《國家寶藏》。 [11] 
2019年,以火紅•寧海十里紅妝之旅作為寧波十條非遺旅遊路線之一 [3]  ;寧海非遺十里紅妝亮相進博會。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