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九畏

鎖定
十九畏(Incompatibility in the Nineteen Medicinal Herbs),是中藥臨牀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外的一類。是指兩種藥物同用,可抑制或減低其毒性或功效,或者完全喪失功效。 [4] 
中文名
十九畏
外文名
Incompatibility in the Nineteen Medicinal Herbs
類    別
中醫藥術語
出    處
《醫經小學》

目錄

十九畏概念

指兩種藥物同用,可抑制或減低其毒性或功效,或者完全喪失功效。 [4] 

十九畏解讀

“十九畏”歌訣首見於明·劉純醫經小學》:“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稜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指出了共19個相畏(反)的藥物: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稜,川烏、草烏畏犀角,人蔘畏五靈脂,肉桂畏赤石脂

十九畏中醫應用

反藥是否同用,歷代醫家眾説紛紜。一些醫家認為反藥同用會增強毒性、損害機體,因而強調反藥不可同用。除《神農本草經》提出“勿用相惡、相反者”外,《本草經集註》也謂:“相反則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孫思邈則謂:“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等等,均強調了反藥不可同用。有的醫家如《醫説》甚至描述了相反藥同用而致的中毒症狀及解救方法。現代臨牀、實驗研究也有不少文獻報道反藥同用如巴豆與牽牛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證。因此,《中國藥典》1963年版“凡例”中明確規定:“註明畏、惡、反,係指一般情況下不宜同用。”
此外,古代也有不少反藥同用的文獻記載,認為反藥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奪積的效能。如《醫學正傳》謂:“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藥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論也。如古方感應丸,用巴豆、牽牛同劑,以為攻堅積藥;四物湯加人蔘、五靈脂輩,以治血塊;丹溪治屍瘵二十四味蓮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劑,而妙處在此。是蓋賢者真知灼見,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試以殺人也。”《本草綱目》也説:“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爾。”都強調了反藥可以同用。正如上述,古今反藥同用的方劑也是屢見不鮮的。現代也有文獻報道人蔘、五靈脂同用活血化瘀冠心病,芫花、大戟甘遂與甘草合用治結核性胸膜炎,取得較好的效果,從而肯定了反藥可以同用觀點。
[1-3] 
參考資料
  • 1.    主編:袁鍾、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 2.    主編:高學敏.《中藥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年1月
  • 3.    主編:鍾贛生.《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4.    趙克健主編. 現代藥學名詞手冊[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