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

鎖定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簡稱:北約峯會), 因為全稱太過繁瑣,幾乎所有媒體都使用“北約峯會”這個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組織或北約,是美國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為實現防衞協作而建立的一個國際軍事集團組織。
2023年7月11日至12日,北約維爾紐斯峯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峯會。 [4] 
2024年3月30日,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政府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參加2024年7月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峯會,美日雙方正就此展開協調。 [7] 
中文名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
外文名
NATO SUMMIT
簡    稱
北約峯會
參與者
美國與西歐、北美
會議時間
1949年4月4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發展歷史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標誌着北約正式成立。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生效。北約的目的是與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若某成員國一旦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可以及時作出反應、聯合進行反擊。但這一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未曾付諸實施。及至前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遂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衞協作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機構

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組織機構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常設代表理事會、軍事委員會、國際秘書處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歷來由美國將領擔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作用

北約就重大國際問題進行磋商合作,協調立場,加強集體防務,每年舉行各種聯合軍事演習。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西方陣營在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是馬歇爾計劃的發展,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是美國稱霸世界的標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歷次峯會

經過5次擴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其邊界直接與俄羅斯領土接壤。以下是北約歷次首腦會議的簡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對抗蘇聯

1957年12月,第1次首腦會議在巴黎舉行。會議重申對和平與安全的立場,強調建立核武庫的必要性,決定把中程導彈交給北約駐歐洲最高司令支配。
1974年6月,第2次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會上簽署了大西洋宣言,重申所有成員國對成立公約所承擔的義務。
1975年5月,第3次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重申集體防務義務和對付經濟問題的互助義務。
1977年5月,第4次首腦會議在倫敦舉行。會議承認人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本原則,開始研究對東西方關係的長期趨勢和對防務的需要。
1978年5月,第5次首腦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着重討論北約同華沙條約組織的關係,並就北約的長期防務計劃作出決定。
1982年6月,第6次首腦會議在波恩舉行。會議討論了在歐洲部署新式中程核導彈和與蘇聯進行談判等問題,通過了《波恩宣言》,強調了防務與對話並重的雙重戰略。
1985年11月,第7次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美國總統里根向盟國通報了他在日內瓦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舉行會談的情況。
1988年3月,第8次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重申堅持北約的威攝戰略,對蘇聯既保持對話,又保持有力的防務。會後發表了題為《朝着常規武器控制目標前進》的聲明。
1989年5月,第9次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防務和軍備控制政策的總體方案及處理東西方關係的政治聲明兩個文件,並正式肯定了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會上提出的歐洲常規裁軍的新建議。
1989年12月,第10次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認為北約和華約均是“穩定歐洲的支柱”,強調西方要在急劇變化的形勢下協調立場,維持歐洲的邊界現狀。
1990年7月,第11次首腦會議在倫敦舉行。會上通過的《倫敦宣言》在強調北約繼續保持適當數量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的同時,向蘇聯和東歐國家表示了“和平友好意向”。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首腦會議北約東擴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約首腦會議在羅馬舉行。會議通過了《北約新戰略概念》、《關於和平與合作的羅馬宣言》、《關於蘇聯的聲明》等文件和對南斯拉夫實行經濟制裁的決定。
1994年1月,第13次布魯塞爾會議通過了美國提出的關於同原華約成員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建立“和平夥伴關係”的計劃。這是北約東擴的一個重要戰略步驟。
1997年7月,第14次馬德里會議正式決定,首批接納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三國加入北約,北約東擴計劃正式啓動。
1999年4月,第15次會議在華盛頓舉行,在慶祝北約成立50週年的同時,通過了面向21世紀的新戰略。
2002年11月,第16次首腦會議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會議決定邀請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北約;決定加強防務能力和對北約的軍事機構進行改革,並就國際反恐和伊拉克等問題進行了磋商。
2004年6月,第17次首腦會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它是北約2004年3月實現新一輪東擴後的首次峯會。會議將主要討論北約戰略調整、下一輪擴大、與第三方發展新型關係等重要內容。
2005年2月,北約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加強盟國在北約框架內的合作,特別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上的合作,是這次北約首腦會議的重要議題。
2006年11月,北約首腦會議在拉脱維亞首都里加舉行,會議通過了《里加峯會聲明》、北約未來轉型戰略等文件,並宣佈北約快速反應部隊已完成組建工作。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由陸、海、空三大兵種的精鋭部隊組成。根據北約計劃,這支快速反應部隊能在5天內部署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單次補給情況下可連續30天執行各種使命。這些使命包括共同防禦、人道主義援助、作為先鋒為後續部隊開闢通道等。
2008年4月,北約首腦會議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北約擴大和阿富汗問題是此次峯會的重要議題。各成員國領導人決定,正式邀請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但馬其頓的入約申請被暫時擱置,同時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的申請也未被接受。會議決定邀請黑山和波黑加入北約專為致力於入約國家而建立的“強化對話機制”。會議發表聲明,承諾在阿富汗問題上共同承擔長期責任。
2009年4月3日-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峯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德國巴登巴登、凱爾舉行,慶祝北約成立六十週年,並正式迎接法國重返北約指揮體系。 會議決定任命丹麥首相拉斯穆森為下一任北約秘書長,同時還就北約在阿富汗實施新戰略以及開始研究制訂北約新戰略構想等問題達成了一致。北約希望與俄羅斯建立“具有建設性的”關係。
2019年12月3日至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峯會在英國倫敦舉行。 [1]  [5] 
當地時間2022年3月24日,北約峯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會後發表《北約成員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聯合聲明》 [2]  。6月29日,為期兩天的北約峯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開幕。連日來,全球多地民眾和有識之士對北約這一冷戰產物及其不斷突破性質和勢力範圍提出質疑和批評 [3] 
2023年7月11日至12日,北約維爾紐斯峯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峯會。會上,北約堅持擴大並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全方位援助,並與4個亞太國家領導人會晤。 [4]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