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河照村

鎖定
北河照村為一地名,是一個自然村。其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 八於鄉境內。
中文名
北河照村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八於鄉
所屬地區
中國河北省
區 號
0312

北河照村村莊簡介

中文名稱: 北河照村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八於鄉
所屬地區: 中國河北省 區 號: 0312
楊繼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兵部員外郎。坐論馬市,貶狄道典史。事白,入為户部員外,調兵部。疏劾嚴嵩而死,贈太常少卿,諡忠愍。後人以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著有《楊忠愍文集》。
生平簡介
楊繼盛,漢族,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楊繼盛出生於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一個世代耕讀之家。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間訪師問友,深夜秉燭長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得中丁未科
進士。初任留都(南京)吏部主事,35歲調升京師,任兵部車駕司員外郎。任兵部員外郎時,蒙古首領俺答汗數次帶兵入侵明朝北部邊境,奸臣嚴嵩死黨大將軍仇鸞請開馬市以和之,楊繼盛上書《請罷馬市疏》,力言仇鸞之舉有“十不可五謬”,嚴嵩庇護仇鸞,繼盛上疏獲罪被貶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典史。
楊繼盛在狄道期間興辦學校、疏浚河道、開發煤礦、讓妻子張貞傳授紡織技術,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的擁戴。一年後,俺答依然擾邊,馬市全遭破壞。明世宗知繼盛有先見之明,再度起用楊繼盛,調為山東諸城縣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兵部武選司,半年左右連遷四職。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繼盛以《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歷數嚴嵩“五奸十大罪”,嚴嵩假傳聖旨,將楊繼盛投入死囚牢。廷杖一百,一位同僚實在看不下去了,託人送給楊繼盛一副蛇膽,告訴他:用此物可以止痛。但楊繼盛拒絕,曰:“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楊繼盛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斷筋二條。嚴嵩本想將楊繼盛殺死,但楊繼盛在陸炳等人的保護下,在監獄之中存活三年之久。但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嚴嵩在其嚴黨的中堅人物,著名貪官鄢懋卿的説服之下,決心殺死楊繼盛。恰在此時,嚴嵩看到了他的乾兒子,嚴黨的另一干將趙文華送來的一份論罪奏疏,在這份奏疏上,寫着兩個人的名字,於是他在二人名字之後加上了第三個名字:楊繼盛。十月初一,嚴嵩授意刑部尚書何鰲,將繼盛與閩浙總督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蘇松副總兵湯克寬等九人處決,棄屍於市,臨刑有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繼盛妻殉夫自縊。燕京士民敬而憫之,以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並以其妻配祀。
死後十二年,隆慶皇帝立,追諡“忠愍”,建“旌忠祠”於保定。清世祖福臨(順治)御製《褒忠錄序》、《褒忠錄論》;清高宗弘曆(乾隆)為楊繼盛畫像題詩。《明史》有傳。

北河照村2明史文載

《明史》卷二百十九 列傳九十七
“楊繼盛,字椒山,容城人。七歲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繼盛經裏塾,睹裏中兒讀書,心好之。因語兄,請得從塾師學。兄曰:‘若幼,何學?’繼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學耶?’兄言於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年十三歲,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刻厲。舉鄉試,卒業國子監,徐階丞賞之。嘉靖二十六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從尚書韓邦奇遊,覃思律呂之學,手製十二律,吹之聲畢和。邦奇大喜,盡以所學授之,繼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員外郎。
俺答躪京師,咸寧侯仇鸞以勤王故有寵。帝命鸞為大將軍,倚以辦寇。鸞中情怯,畏寇甚。方請開互市市馬,冀與俺答媾,幸無戰鬥,固恩寵。繼盛以為讎恥未雪,遽議和示弱,大辱國,乃奏言十不可、五謬。大略謂:
互市者,和親別名也。俺答蹂躪我陵寢,虔劉我赤子。天下大讎也,而先之和。不可一。往下詔北伐,天下曉然知聖意,日夜徵繕助兵食。忽更之曰和,失信於天下。不可二。以堂堂中國,與之互市,冠履倒置。不可三。海內豪傑爭磨礪待試,一旦委置無用。異時欲號召,誰復興起?不可四。使邊鎮將帥以和議故,美衣媮食,馳懈兵事。不可五。往時邊卒私通境外,吏率裁禁,今乃導之使與通。不可六。盜賊伏莽,徒懾國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漸必開。不可七。俺答往歲深入,乘我無備故也。備之一歲,以互市終。彼謂國有人乎?不可八。或俺答負約不至;至矣,或陰謀伏兵突入;或今日市,明日復寇;或以下馬索上直。不可九。歲帛數十萬,得馬數萬匹。十年以後,帛將不繼。不可十。
議者曰:‘吾外為市以羈縻之,而內修我甲。’此一謬也。夫寇欲無厭,其以釁終明甚。苟內修武備,安事羈縻?曰:‘吾陰市,以益我馬’。此二謬也。夫和則不戰,馬將焉用?且彼寧肯予我良馬哉?曰:‘市不已,彼且入貢’。此三謬也。夫貢之賞不貲,是名美而實大損也。曰:‘俺答利我市,必無失信’。此四謬也。吾之市,能盡給其眾乎?能信不給者之無入掠乎?曰:‘佳兵不祥’。此五謬也。敵加己而應之,何佳也?人身四肢皆癰疽,毒日內攻,而憚用藥石可乎?
夫此十不可、五謬,明顯易見。蓋有為陛下主其事者,故公卿大夫知而莫為一言。陛下宜奮獨斷,悉按諸言互市者,發明詔選將練兵。不出十年,臣請為陛下竿俺答之首於藁街,以示天下萬世。
疏入,帝頗心動,下鸞及成國公朱希忠,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侍郎聶豹、張時徹議。鸞攘臂詈曰:‘豎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勢難中止。帝尚猶豫,鸞復進密疏。乃下繼盛詔獄,貶狄道典史。其地雜番,俗罕知詩書。繼盛簡子弟秀者百餘人,聘三經師教之。鬻所乘馬,出婦服裝,市田資諸生。縣有煤山,為番人所據,民仰薪二百里外。繼盛召番人諭之,鹹服曰:‘楊公即須我曹穹帳亦舍之,況煤山耶?’番民信愛之,呼曰‘楊父’。
已而俺答數敗約入寇,鸞奸大露,疽發背死,戮其屍。帝乃思繼盛言,稍遷諸城知縣。月餘調南京户部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郎。當是時,嚴嵩最用事。恨鸞凌己,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復改兵部武選司。而繼盛惡嵩甚於鸞。且念起謫籍,一歲四遷官,思所以報國。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齋三日乃上奏曰:
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懼,思圖報稱,蓋未有急於請誅賊臣者也。方今外賊惟俺答,內賊惟嚴嵩,未有內賊不去,而可除外賊者。去年春雷久不聲,佔曰:‘大臣專政’。冬日下有赤色,佔曰:‘下有叛臣’。又四方地震,日月交食。臣以為災皆嵩致,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
高皇帝罷丞相,設立殿閣之臣,備顧問視制草而已,嵩乃儼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題覆,先面白而後草奏。百官請命,奔走直房如市。無丞相名,而有丞相權。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是壞祖宗之成法。大罪一也。
陛下用一人,嵩曰‘我薦也’;斥一人,曰’此非我所親,故罷之’。陛下宥一人,嵩曰‘我救也’;罰一人,曰‘此得罪於我,故報之’。伺陛下喜怒以恣威福。羣臣感嵩甚於感陛下,畏嵩甚於畏陛下。是竊君上之大權。大罪二也。
陛下有善政,嵩必令世蕃告人曰:‘主上不及此,我議而成之’。又以所進揭帖刊刻行世,名曰《嘉靖疏議》,欲天下以陛下之善盡歸於嵩。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也。
陛下令嵩司票擬,蓋其職也。嵩何取而令子世蕃代擬?又何取而約諸義子趙文華輩羣聚而代擬?題疏方上,天語已傳。如沈鍊劾嵩疏,陛下以命呂本,本即潛送世蕃所,令其擬上。是嵩以臣而竊君之權,世蕃復以子而盜父之柄,故京師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謠。是縱奸子之僭竊。大罪四也。
嚴效忠、嚴鵠,乳臭子耳,未嘗一涉行伍。嵩先令效忠冒兩廣功,授錦衣所鎮撫矣。效忠以病告,鵠襲兄職。又冒瓊州功,擢千户。以故總督歐陽必進躐掌工部,總兵陳圭幾統後府,巡按黃如桂亦驟亞太僕。既藉私黨以官其子孫,又因子孫以拔其私黨。是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也。
逆鸞先已下獄論罪,賄世蕃三千金,薦為大將。鸞冒擒哈舟丹兒功,世蕃亦得增秩。嵩父子自誇能薦鸞矣,及知陛下有疑鸞心,復互相排詆,以泯前跡。鸞勾賊,而嵩、世蕃復勾鸞。是引背逆之奸臣。大罪六也。
前俺答深入,擊其惰歸,此一大機也。兵部尚書丁汝夔問計於嵩,嵩戒無戰。及汝夔逮治,嵩復以論救紿之。汝夔臨死大呼曰:嵩誤我。是誤國家之軍機。大罪七也。
郎中徐學詩劾嵩革任矣,復欲斥其兄中書舍人應豐。給事厲汝進劾嵩謫典史矣,復以考察令吏部削其籍。內外之臣,被中傷者何可勝計?是專黜陟之大柄。大罪八也。
凡文武遷擢,不論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將弁惟賄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惟賄嵩,不得不掊克百姓。士卒失所,百姓流離,毒遍海內。臣恐今日之患不在境外而在域中。是失天下之人心。大罪九也。
自嵩用事,風俗大變。賄賂者薦及盜蹠,疏拙者黜逮夷、齊。守法度者為迂疏,巧彌縫者為才能。勵節介者為矯激,善奔者為練事。自古風俗之壞,未有甚於今日者。蓋嵩好利,天下皆尚貪。嵩好諛,天下皆尚諂。源之弗潔,流何以澄?是敝天下之風俗。大罪十也。
嵩有是十罪,而又濟之以五奸。知左右侍從之能察意旨也,厚賄結納。凡陛下言動舉措,莫不報嵩。是陛下之左右皆賊嵩之間諜也。以通政司之主出納也,用趙文華為使。凡有疏至,先送嵩閲竟,然後入御。王宗茂劾嵩之章停五日乃上,故嵩得展轉遮飾。是陛下之喉舌乃賊嵩之鷹犬也。畏廠衞之緝訪也,令子世蕃結為婚姻。陛下試詰嵩諸孫之婦,皆誰氏乎?是陛下之爪牙皆賊嵩之瓜葛也。畏科道之多言也,進士非其私屬,不得預中書、行人選。推官、知縣非通賄,不得預給事、御史選。既選之後,入則杯酒結歡,出則饋飠盡相屬。所有愛憎,授之論刺。歷俸五六年,無所建白,即擢京卿。諸臣忍負國家,不敢忤權臣。是陛下之耳目皆賊嵩之奴隸也。科道雖入籠絡,而部寺中或有如徐學詩之輩亦可懼也,令子世蕃擇其有才望者,羅置門下。凡有事欲行者,先令報嵩,預為佈置,連絡蟠結,深根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是陛下之臣工皆賊嵩之心膂也。陛下奈何愛一賊臣,而忍百萬蒼生陷於塗炭哉?
至如大學士徐階蒙陛下特擢,乃亦每事依違,不敢持正,不可不謂之負國也。願陛下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裕、景二王,或詢諸閣臣。重則置憲,輕則勒致仕。內賊既去,外賊自除。雖俺答亦必畏陛下聖斷,不戰而喪膽矣。
疏入,帝已怒。嵩見召問二王語,喜謂可指此為罪,密構於帝。帝益大怒,下繼盛詔獄,詰何故引二王。繼盛曰:‘非二王誰不懾嵩者!’獄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侍郎王學益,嵩黨也。受嵩屬,欲坐詐傳親王令旨律絞,郎中史朝賓持之。嵩怒,謫之外。於是尚書何鰲不敢違,竟如嵩指成獄,然帝猶未欲殺之也。系三載,有為營救於嵩者。其黨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養虎者耶,將自貽患。’嵩頷之。會都御史張經、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並奏,得報。其妻張氏伏闕上書,言:‘臣夫繼盛誤聞市井之言,尚狃書生之見,遂發狂論。聖明不即加戮,俾從吏議。兩經奏讞,俱荷寬恩。今忽闌入張經疏尾,奉旨處決。臣仰惟聖德,昆蟲草木皆欲得所,豈惜一回宸顧,下垂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夫雖遠御魑魅,必能為疆場效死,以報君父。’嵩屏不奏,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棄西市,年四十。臨刑賦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天下相與涕泣傳頌之。
初,繼盛之將杖也,或遺之蚺蛇膽。卻之曰:‘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椒山,繼盛別號也。及入獄,創甚。夜半而蘇,碎磁碗,手割腐肉。肉盡,筋掛膜,復手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塞衢,皆嘆息,有泣下者。後七年,嵩敗。穆宗立,恤直諫諸臣,以繼盛為首。贈太常少卿,諡忠愍,予祭葬,任一子官。已,又從御史郝傑言,建祠保定,名旌忠。”

北河照村3社會影響

隆慶二年,直隸監察御史郝傑,在保定民眾的強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楊繼盛的故鄉,本地官吏和百姓請為楊繼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紀念,請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並定名為“
旌忠”祠。楊公祠建於金線衚衕,正殿三間,正中塑楊繼盛像,正殿兩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內各豎一碑,一碑刻楊繼盛劾仇鸞的《罷馬市疏》,一碑刻《劾嚴嵩疏》。清順治十三年,將清世祖福臨御製文兩篇刻碑立於祠內。楊公祠大門外有一牌坊 ,寫有“表”,祠後另一牌坊寫“旌忠坊”。金線衚衕楊公祠建成後三十三年,人們認為此處風水欠佳,於是又在皇華館街建了第二座楊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學士孫承宗撰寫的《旌忠祠碑記》,前門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時,又增“成仁坊”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