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鎖定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前身是1940年創立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化工系,後與北方大學工學院化學化工系合併為華北大學工學院化工系,20世紀50年代初中法大學化學系併入(學校名稱先後改為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1991年1月為適應改革需要,經機電部批准,成立了化工與材料學院。
中文名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創辦時間
1991年1月
所屬地區
中國 北京
類    別
公立大學
類    型
理工
屬    性
大學二級學院
前    身
延安自然科學院化工系
院    長
孫克寧 [1] 
黨委書記
張振華 [1]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學院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
化工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學院化工系,始建於1940年9月,是北京理工大學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84人,其中專職教師77人,教授(研究員)2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82.3%,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佔41.5%,博士生導師20人,碩士生導師56人。教師隊伍中包含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特殊貢獻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另外,聘請了李燦院士、衣寶廉院士、金湧院士等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為顧問教授。目前在校生1045人,其中本科生590人,博士生112人,碩士生343人。 [2] 
學院學位層次完整,現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環境工程、能源化工五個本科專業,各專業都可以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另外,學院還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在招生過程中,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兩個專業按化工與製藥類進行統一招生。
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能源材料化學與化學電源、新型藥物及製劑合成工藝、特種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合成工藝、化工過程工藝與催化、化工過程檢測與控制、綠色電池及環境材料技術與工程、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工程、廢舊電池及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與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等。
學院擁有“動力電池與化學能源材料”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應用化學國家重點學科,學科水平在全國同類學科評估中始終名列前茅。學院以應用化學為龍頭,環境能源為特色,依託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有北京理工大學工業生態研究所,依託化工與製藥類專業建有北京理工大學新醫藥研發中心、精細化學品研究中心,依託環境工程專業建有環境科學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綠色化學電源系統研究和應用”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承擔了多項“973”、“863”、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防基礎研究等國家重大項目。以環境工程專業吳鋒教授為首席科學家,承擔的國家“973”重點基礎發展規劃資助項目“二次電池及相關能源材料基礎研究”,多項科研成果已經或正在實施產業化。
北京理工大學 [3]  化工與環境學院注重加強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德國博蘭登堡工業大學(Cottbus)、英國女王(Queen's)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意大利Parma大學等歐、美、澳的十餘所大學及研究所互派學者訪問及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每年有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被派往歐美國家留學,或參加短期交流活動。
學院人才培養體系完備,學術氛圍濃厚,學生基礎紮實,畢業生就業形勢良好。七十年來,學院培養了近8000名畢業生,一批批優秀學子在教育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擔當重任,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省部級幹部多名。 [2]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學院概況

學院現有教職工總人數87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兼職院士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博士生導師20人(含兼職博導3人),碩士生導師59人,教授19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佔專任教師的83%。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人。5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佔85%。已形成一支學術梯隊整齊,力量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此外,學院還聘任了李燦等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為我院顧問教授。
學院堅持“以應用化學為依託,綠色能源為特色,製藥工程與技術為建設重點,各學科協調發展,應用化學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環境工程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的目標,凝鍊具有基礎前沿性和重大應用背景的學科方向,彙集以一流學術大師或知名學者領銜的學科團隊,構建多學科交叉的大平台。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教學科研體系。化學工程與工藝(工業自動化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精細化工方向)、應用化學(工)、製藥工程、環境工程等四個專業招收本科生並有權授予學士學位。應用化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環境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和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6個專業可招收碩士研究生並有權授予碩士學位,應用化學、化學工藝、環境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和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經過“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學院教學和科研平台躍上新的台階。學院現有實驗室約3210平方米,固定資產逾2000萬元,每個系都有學科(專業)較完整的教學和科研實驗室。應用化學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環境科學工程實驗室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院學生800多名,其中本科生527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00人,工程碩士30人。學院承擔了包括“973”、“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大項目。我院吳鋒教授為首席科學家,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規劃資助項目(973):“綠色二次電池新體系相關基礎研究”。多項重要科研成果已經或正在實施產業化。
學院注重和加強與國際著名大學的學術交流和聯合辦學,與美、英、德、法、意等國的十餘所大學及研究所互派訪問學者,聯合培養研究生,與德國Cottbus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與英國Queen‘s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與意大利Parma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學院重視教學科研工作,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學院畢業生歷來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半個多世紀以來,該院培養出一批批在教育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擔當重任的各類傑出人才。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和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來此視察。進入新世紀,化工與環境學院秉承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實施北京理工大學“985”二期工程,努力改善教學和科研條件。按照學校總體規劃,將新建化工與環境學院新教學科研樓,並醖釀北京理工大學新醫藥研究開發中心實體化。為使北京理工大學早日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而奮鬥。
主要分為能源化工系、化學工程系、製藥工程系、測試中心。 [4]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學院領導

院長孫克寧
負責學院行政全面工作,並直接負責人事、財務工作。
書記張振華
負責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統戰、紀檢、工會教代會、保密工作。
副院長馮金生
負責實驗室和技安、科研、外事工作。
副院長李加榮
負責研究生教學、離退休教師工作。
副院長王振華
負責本科教學工作。
副書記、副院長周明宇
負責學院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招生宣傳
校友工作、學院機關工作。
[1]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教師名錄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能源化工系

教 授:孫克寧 嚴乙銘 矯慶澤
副教授:王振華 李 昕 黎漢生 趙 芸 吳 芹
講 師:喬金碩 劉 婷 孫 旺 樊 鋮 侯瑞君 翟 雪 史大昕 陳康成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化學工程系

教 授:陳祥光 王利生 趙之平 孟子暉 張公正 周智明 武欽佩
副教授:蔣 健 楊 智 馬小莉 鄧文生 劉文芳 尹豔華 張東翔 李歡軍 吳玉凱 章 軍
講 師:董守龍 吳 磊 李彌異 譚 璟 王 建 劉長灝 李 輝 董 曉 彭 炯 徐志斌
薛 敏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製藥工程系

教 授:朱長進 杜大明 陳甫雪 張青山 李加榮
副教授:張 奇
講 師:馬 兵 景朝俊 杜芸芸 尹宏權 温鴻亮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測試中心

副教授:馮金生
講 師:馮彩虹 王 燁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黨政管理人員

張振華 周明宇 趙芳枝 陳 琪 王海忠 張春娟 李肖平 馬丹丹 侯明佳 代佳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