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

鎖定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始建於1983年,定址於北三環東路17號,定名為北京市和平街第四中學。1986年7月12日更名為北京化工學院附屬中學。1999年9月1日遷至原北京市惠新裏中學。2005年12月26日,北京市安苑北里中學併入。2015年4月2日,安苑北里小學和小關北里小學併入。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54個教學班,1518名在校學生,教職工185人的“一校三部四址”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
2019年3月,入選北京市首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1] 
中文名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
外文名
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簡    稱
北化附中 化大附中 化工附
創辦時間
1983年9月
辦學性質
十二年一貫制學校
校    訓
習與智長、化與心成
校    歌
她告訴我
地    址
北京市朝陽區惠新裏38號(高中部)
北京市朝陽區安苑路安苑北里7號樓
主要獎項
2004年學校被評為朝陽區普通高中示範校
2012年再次被評為朝陽區素質教育首批示範校
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教科研先進集體”
2015、2016年被評為“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領軍中學”
2016年被評為“京城年度教育黑馬”
知名校友
易烊千璽TFBOYS成員)
現任校長
牛文化 [4-5] 
所屬地區
中國北京
辦學精神
美的教育、美好人生
原    名
北京市和平街第四中學、北京化工學院附屬中學
特色1
化工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校
特色2
“1+3”人才培養試驗班
黨總支書記
鈕志敏 [4]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主要榮譽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28張)
自1983年建校以來,學校在朝陽區教工委、教委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改革,鋭意進取,積極推進與北京化工大學深入合作,促進學校的優質、內涵、特色發展;2016年以來,圍繞“美的教育、美好人生”辦學思想,以“習與智長、化與心成”校訓為核心,以“立志、立德、立業、立人”為育人目標,綜合勢力全面提升。學校先後榮獲“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北京市衞生先進單位”、“北京市教科研先進單位”、“北京市科技事業檔案工作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朝陽區高考工作優秀學校”、“朝陽區勞動獎狀”、“百姓身邊的好學校”、“京城最具加工力領軍中學”等多項市、區表彰與獎勵。2004年學校被評為朝陽區普通高中示範校,2012年再次被評為朝陽區素質教育首批示範校。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教科研先進集體”。近年來,高中部連續七年榮獲“高考教學工作優秀獎”。小學部連續四年獲“朝陽區小學教育管理優秀獎”。2015、2016年被評為“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領軍中學”,2016年被評為“京城年度教育黑馬”,2017年小學、初中、高中都榮獲朝陽區教學優秀獎。
憑藉良好校風建設和豐碩的辦學成果,學校現已納入北京市朝陽區“一校一策”重點扶持範圍,獲得了市教委“1+3”招生政策扶持,在高中理化教學、教師培訓、學生社團與學業指導、硬件建設和經費投入上得到了化工大學大力支持,再一次贏得學校優質發展先機。
學校鼓勵學生髮展興趣和特長。2015年獲“全國地理知識競賽”一等獎,2016年獲“第七屆力學趣味大賽”一等獎,2017年獲“全國科學與藝術大賽”一等獎、“全國物理、化學競賽”二、三等獎。2016年以來,學校健美操隊、跆拳道隊多次獲北京市比賽一等獎,學校龍獅隊、漢服社團獲北京市“優秀學生社團”稱號。
2017年,學校提出以“美的教育、美好人生”為辦學思想,秉承“習與智長、化與心成”校訓,以“立志、立德、立業、立人”為育人目標,在辦讓百姓子女體驗到成長美好的優質學校,堅持優質、內涵、特色發展新的征途上再次邁出了創新教育步伐。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名單”。 [2]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學校定位

在新的發展時期,化大附中確立了“美的教育,美好人生”辦學思想,制定了“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的校訓,着力構建“美的教育”課程體系、以“習”為主線的有效教學模式、以“化”為主線的有效德育模式,明確了以“立志、立德、立業、立人”的育人目標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學校精神。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師資隊伍

學校樹立全面發展、立德樹人的教育觀與業績觀,引領教師聚焦課程標準、聚焦學習過程、聚焦高效課堂,研究並踐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過程,讓教師在學生成長、成功過程中體驗到自身的生命成長與成功,感受到美的愉悦。學校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機會和平台,幫助骨幹教師梳理教育經驗、教學模式,支持一批教師“成名”“成家”。從樹立典型示範入手加強師德作風建設。立足校情推進教研與科研,全面提升教師羣體觀念更新、資源整合、學情診斷、課堂駕馭、教育科研等能力。教師除勝任一門必修課及班主任工作外,應努力做到“六個一”,每年能開設一門選修課、指導一名青年教師、結對幫扶一名學生、承擔一次公開課或研究課、參與一項教研課題、寫一篇教研論文或總結。逐步形成“愛教、勤教、善教、樂教”的氛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隊伍。學校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1人,區級骨幹教師12人,區級骨幹班主任7人,區級優秀青年教師7人,區級優秀青年班主任1人,校級骨幹教師44人。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教學質量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質量提高。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依靠廣大教師從整合、融合的角度,改革探索國家課程學科間、學段間的融合方式與內容,努力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積極推進適合主動學習、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建設。逐步構建並完善不同學年段的“美的教育、美好人生”課程體系、“習與智長”教育理念、“雙主體”教學模式。讓師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感受到關懷與愉悦之美、發現與覺悟之美、創新與成功之美的同時,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學校擁有一支由特級教師、市區骨幹教師等組成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他們“愛教、勤教、善教、樂教”,爭做“四有”教師,踐行“雅美教師公約”,為人師表、身正為範,體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學校精神。
2010年以來,學校連續6年高考成績穩步提升,先後獲得“高考教學工作優秀學校”、“京城最具加工力領軍中學”、“百姓身邊的好學校”等榮譽稱號。中考成績不僅實現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的既定目標,而且和學生入口成績比較有了大幅提升。2016年小學三、六年級參加區統測也雙雙獲得教學質量優秀獎。
學校承擔了北京市教委“1+3”改革試驗和朝陽區教委“理想教育文化”創新試驗;在骨幹教師梳理、提升校本培訓與教育科研的品質、“主體教育”研究、“靶思維”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初見成效,曾榮獲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學校以“心靈美、語言美、思維美、行為美、藝術美、健康美”等切入審美教育,結合學校實際並優化國家必修課程體系、內容、結構與效益。並以“1+3”改革實驗為平台,在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高中與大學的銜接課程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並初顯成果。學校着眼於讓學生了解自然與適應社會,開發了京內、京外的“行知課程”,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依託北京化工大學的課程、師資等優勢,開發了國內唯一由化大教授常態執教的物理、化學等“大學先修實驗課程”。學校還組織部分優秀學生在寒暑假間走進清華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中科院“天文、地理實驗室”,遠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生化實驗室”等嘗試“項目式”“創新實驗”學習,在拓寬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傳授學生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校風建設

化大附中注重校風建設,以“習與智長,化與心成”校訓為指導,積極探索並構建以“化”為主線的主體化德育新模式,通過“立志、立德、立業、立人”的學校生活與過程,形成“愛學、勤學、善學、樂學”的良好學風與習慣。以張揚人的生命主體成長為價值導向,創設學生自主發展、自主管理平台,在活動體驗中起到教化、感化、轉化、化育等作用,從而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現代社會發展多途徑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開設“君子、淑女”德育系列校本課程。從而奠定紮實的文化基礎與國家認同意識,使學生心美、言美、行美、境美,最終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在思想上、作風上、行為習慣上和學習積極性上取得進步。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了以“美的教育,美好人生”為辦學理念、“習與智長,化與心成”為校訓的辦學思想體系。樹立“愛學、勤學、善學、樂學”的優良學風,實現“立志、立德、立業、立人”的育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個性養成

學校注重學生良好個性形成,立足於“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戰略思考,圍繞“美的教育、美好人生”的辦學思想,從課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等多方面入手,構建以追求“和”與“美”為主線的精神文化。通過“一訓三風”等的宣傳,組織唱校歌、讀校史,舉辦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校運會、“君子、淑女”評選等活動,樹典型,造氛圍,促輻射,引導師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人性完美。

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特長展示

學校加強學業進步的同時,也很重視學生全面發展與特長培育。積極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全員性推進“男拳女扇”運動;以“必修+社團”的方式推進音樂、美術課程及其社團開展,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能力;以必修+創客社團的方式推進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等,引領學生習得一種擅長的藝術表達方式。學校在茶藝武術健美操攝影跆拳道曲棍球 [3]  等方面具有傳統優勢,特別是攝影方面優勢明顯。學生的攝影作品曾經在國際、全國、市、區各種大賽中獲得了289個獎項。其中,奧運題材的攝影創作活動被《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報》等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化大附中拍攝的送展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的DV攝影作品“我的北京,我的家”獲奧林匹克博物館頒發的獎盃,參加拍攝的師生獲得了由奧林匹克博物館館長親筆簽名的紀念證書。跆拳道也曾在市區級競賽中屢獲大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