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勃然大怒

鎖定
勃然大怒(拼音:bó rán dà nù)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孟子及其弟子《孟子·萬章下》。 [1]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指突然間變臉大發脾氣。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4] 
中文名
勃然大怒
拼    音
bó rán dà nù
近義詞
雷霆大發、暴跳如雷怒髮衝冠
反義詞
温聲細語、和顏悦色
出    處
漢·班固《漢書·谷永傳》
注音字母
ㄅㄛˊ ㄖㄢˊ ㄉㄚˋ ㄋㄨˋ
語法屬性
作謂語
語法結構
偏正式

勃然大怒成語出處

孟子及其弟子《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勃然大怒”。 [1] 

勃然大怒成語故事

孟子戰國時期鄒國人,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説諸侯,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了齊國後,齊宣王在行宮接見了孟子。 [2] 
齊宣王向孟子問關於公卿的事情。孟子説:“王要問的是哪一類的公卿?”齊宣王問道:“公卿難道還不一樣嗎?”孟子回答説:“不一樣。有和王室同宗族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公卿。” [2] 
齊宣王説:“我請問和王室同族的公卿。”孟子答到:“君王若有重大錯誤,同宗族的公卿便加以勸阻,如果反覆勸阻還不聽從,就把他廢掉,改立別人。”齊宣王一聽,勃然大怒,馬上變了臉色。孟子接着説:“君王不要生氣,您問我,我不敢不講老實話。”停了一會兒,齊宣王的臉色才逐漸好轉。 [2] 

勃然大怒成語寓意

縱觀歷史,天下成大事者均是喜怒不形於色之人,若一時氣怒,不僅傷身,還會為日後成大事設下重重“關卡”。憤怒情緒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如果這種情緒佔了主導,就不能自制。憤怒情緒極易破壞正常的人際關係,輕則傷了和氣、影響團結,重則控制不住自己的理智,鬧出不該發生的事來。所以,作為一個理智的人,縱然做不到喜怒不形於色,也應該學會剋制憤怒,不被情緒所左右,更不可輕易的勃然大怒。 [3] 

勃然大怒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勃然大怒”指突然間變臉大發脾氣。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4] 
運用示例
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周金滕》:“是時周公囚誅管蔡之後,有謗公於王者,言公專國大權,詐策謀將危社稷,不可置之。成王聞之,勃然大怒,欲囚周公。” [5]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4]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大姓夫婦見他説得可惡,勃然大怒。” [5]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八九回:“金相勃然大怒,令把塑像毀碎,畫像剷除。” [5] 

勃然大怒成語辨析

勃然大怒—怒髮衝冠—怒氣沖天
“勃然大怒”和“怒髮衝冠”、“怒氣沖天”意義相近,皆有表示發怒的意思;區別在於“勃然大怒”側重於突然發怒,“怒髮衝冠”則是強調由於“義憤”而發怒。“勃然大怒”和“怒髮衝冠”只用於人及其神態,而“怒氣沖天”還可用於語言文字一類的表述。 [6] 
參考資料
  • 1.    雍曉茹,鹿傳林主編. 中國成語故事全集 上[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0.03:73
  • 2.    趙芳編. 新課標必讀文庫 中華成語故事 黃金版[M]. 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 2006.04:30
  • 3.    鄭一羣編著. 性格影響力[M]. 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5.04:214
  • 4.    勃然大怒的解釋|勃然大怒的意思|漢典“勃然大怒”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1-04]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96
  • 6.    郝景江,張秀芳主編. 新華成語詞典 修訂本[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