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劍川縣

鎖定
劍川縣,隸屬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縣境東西橫距58千米,南北縱長55千米,總面積2250平方千米。山區面積佔90%以上,盆地佔7%。 [17]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老君山、石寶山、金華山、鹽路山、雪斑山等。礦藏有銅、鐵、鉛、鋅、煤、鹽巖。截至2023年6月,劍川縣轄5個鎮、3個鄉。 [24]  縣政府駐金華鎮。截至2023年末,劍川縣常住人口為16.18萬人。 [16]  [22]  劍川縣有白、漢、彝、傈僳、回、納西等民族,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白族聚居縣。
214國道、甸(南)六(庫)公路、平(坡)甸(南)公路縱橫縣境。名勝古蹟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石刻石鍾寺石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金華山毗沙門天王像、寶和寺,石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1-2]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3] 
2023年,初步核算,劍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6.51億元,同比下降2.5%。三次產業結構為22.4:26.8:50.8。 [23] 
中文名
劍川縣
行政區劃代碼
53293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
面    積
2250 km²
下轄地區
5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金華鎮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編碼
671300
氣候條件
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18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22] 
車牌代碼
雲L
地區生產總值
66.51 億元(2023年)

劍川縣歷史沿革

劍川縣地圖
劍川縣地圖(3張)
劍川西漢時為葉榆縣地,屬益州郡;
東漢屬永昌郡;蜀漢屬雲南郡
唐初屬劍南道姚州都督府;南詔時為劍浪詔,異牟尋收復鐵橋(今巨甸)設劍川節度(治所在鐵橋);
宋代大理國時屬謀統府,設劍川節度又兼置義督貝僉;
元代劍川設義督千户,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罷義督千户改設劍川縣,屬鶴慶路;
明代劍川縣升為劍川州,隸鶴慶府;
清代屬麗江府,民國2年(1913年)改為劍川縣,民國3年(1914年)劃歸騰越道,1944年又屬麗江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北工委在劍川發動武裝暴動,推翻國民黨縣政府,成立劍川縣人民武裝政權;8月1日建立政務委員會,9月在劍川設立滇西北行政專員公署,10月1日正式建立劍川縣人民政府。
1950年初,專署遷往鶴慶,3月又遷麗江,改稱麗江行政專區,劍川縣屬麗江專區。
1956年8月,劍川劃歸大理州,同時將蘭坪縣的富樂、新民等地劃歸劍川縣。
1958年10月,劍川同洱源、鄧川合併稱劍川縣。
劍川縣 劍川縣
1958年10月,劍川同洱源、鄧川合併稱劍川縣,縣城設在牛街區三營,
1961年9月,三縣分並,並將原屬劍川的喬後、源安邑等劃歸洱源縣,劍川恢復建制至今。

劍川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劍川縣轄5個鎮、3個鄉:金華鎮甸南鎮沙溪鎮馬登鎮老君山鎮羊岑鄉彌沙鄉象圖鄉 [19]  [24]  縣政府駐金華鎮。
鄉鎮
居委會/行政村
政府駐地
代碼
郵編
金華鎮
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城北
金龍、永豐、龍營、龍鳳、文榜、桑嶺、樂壽、新仁、邑平、金星、金和、梅園、三河、雙河、慶華、清坪、向前、文華
劍陽街
532931101
671300
305平方千米
甸南鎮
天馬、發達、印合、桃源、獅河、回龍、海虹、永和、興水、朱柳、西中、龍門、白臘、玉華、上關甸、白山母
天馬
532931103
671301
288平方千米
沙溪鎮
寺登、東南、華龍、北龍、四聯、甸頭、沙坪、石龍、長樂、鰲鳳、燈塔、溪南、紅星、聯合
寺登街
532931104
671302
292平方千米
馬登鎮
馬登、後甸、甸所、江南、文屏、塔燈、玉龍、黃花、太平、新民、新華、東華
馬登
532931105
671306
312平方千米
老君山鎮
富樂、新生、杉樹、美水、新和、富民、建基、官坪、官宅、啓文
富樂
532931106
671307
258平方千米
羊岑鄉
興文、楊家、金坪、石登、中羊、新松、六聯
興文
532931201
671305
350平方千米
彌沙鄉
大邑、彌新、東莊、西莊、文新、巖曲
下登
532931202
671303
286平方千米
象圖鄉
象圖、江頭、下登、豐登、沽泥盆
核桃樹
532931203
671304
250平方千米

劍川縣地理環境

劍川縣位置境域

劍川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東鄰鶴慶,南接洱源,西與蘭坪雲龍接壤,北與麗江毗連。縣境東西橫距58公里,南北縱長55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千米。山區面積佔90%以上,盆地佔7%。 [17]  劍川地處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大理、麗江之間,滇藏公路214國道縱貫縣內。 [4] 

劍川縣地形地勢

劍川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山脈有老君山、石寶山、金華山、鹽路山、雪斑山等,山區面積佔87.78%。縣城海拔2200米、縣內最高點雪斑山主峯海拔4295.3米,最低處米子坪海拔1973米。縣內地貌類型複雜、海拔高低懸殊2300多米,從垂直帶看,具有多層性。 [5] 

劍川縣水文

主要河流有金龍河、海尾河、白石江、彌沙河、象圖河等。縣內著名的壩子有金華壩、沙溪壩、馬登上蘭壩。

劍川縣自然資源

境內河流眾多,水能資源藴藏量21.96萬千瓦,連接川滇兩省和四地州的滇西北電網在劍川交匯。劍川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成礦帶區域,有銅、鐵、煤、花崗石等礦藏資源,毗鄰蘭坪鉛鋅礦。烤煙、芸豆、松茸、地參、山嵛菜、藥材等為可開發的特色生物資源。

劍川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劍川縣常住人口為160471人。 [16] 
2023年,劍川縣户籍總人口184935人,按性別分:男性人口92954人,女性人口91981人,性別比為101.06。其中:白族人口164733人,佔總人口的89.08%。
2023年,劍川縣常住總人口16.18萬人,其中:男性8.16萬人,女性8.02萬人。出生人口0.13萬人,出生率為8.11‰,死亡人口0.14萬人,死亡率為8.7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2‰。全縣城鎮人口5.31萬人,城鎮化率為32.84%。 [22-23] 

劍川縣政治

劍川縣領導正職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更新於2024年5月 [6]  [18]  [21]  [25-26] 

劍川縣經濟

劍川縣綜述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3年,初步核算,劍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6.51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92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7.82億元,同比下降16.1%;第三產業增加值33.77億元,同比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為22.4:26.8:50.8。全縣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37.54億元,同比下降2.7%,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56.4%。 [23]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
2023年,劍川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完成32.84億元,同比下降49.1%。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37.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9.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63.8%。產業投資下降12.1%,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4.0%。工業投資增長59.2%,佔比23.6%。基礎設施投資下降69.5%,佔比36.3%。民間投資下降16.8%,佔比30.0%。能源以外工業投資下降55.2%,佔比4.2%。
2023年,劍川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0.67億元,同比下降62.3%。商品房銷售面積0.55萬平方米,下降55.5%;商品房銷售額0.34億元,下降41.2%。 [23] 
財政税收
2023年,劍川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4962萬元,同比增長21.35%,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0754萬元,同比下降2.7%。其中,教育支出34044萬元,同比下降13.88%;科學技術支出392萬元,同比增長7.99%;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3170萬元,同比下降17.9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181萬元,同比下降1.46%;衞生健康支出24320萬元,同比增長1.16%;農林水事務支出37647萬元,同比下降12.92%;交通運輸支出4129萬元,同比下降3.67%。 [23] 
人民生活
2023年,劍川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42元,同比增長3.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2元,同比增長8.9%。全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460元,同比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49元,同比增長14.8%。 [23] 

劍川縣第一產業

2023年,劍川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5億元,可比價增長4.3%。其中,種植業產值17.02億元,現價同比增長23.44%;林業產值(不含堅果)1.4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9.63%;牧業產值8.73億元,現價同比下降14.96%;漁業產值0.38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36%。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92億元,可比價增長4.4%。
2023年,劍川縣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1152公頃,比上年增加14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65公頃,比上年增加30公頃。烤煙種植面積2443公頃,比上年增加5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935.3公頃,比上年增加128.02公頃。
2023年,劍川縣糧食總產量90154噸,同比增長0.98%。全年油料產量645.77噸,同比增長6.9%。烤煙產量4971.25噸,同比增長3.1%。蔬菜產量38262.11噸,同比增長31.4%。園林水果產量8632.3噸,同比增長1.4%。
截至2023年末,劍川縣生豬存欄115166頭,同比下降3.37%,出欄111716頭,同比增長4.75%;肉牛年末存欄73956頭,同比增長0.13%,出欄36771頭,同比增長3.02%;奶牛存欄10685頭,同比增長0.8%;羊年末存欄160611頭,同比增長0.46%,出欄132981頭,同比下降4.77%。
2023年,劍川縣主要畜禽肉類總產量18243噸,同比增長2.35%。其中,豬肉產量10221噸,同比增長3.46%;牛肉產量4634噸,同比增長0.28%;羊肉產量2075噸,同比下降1.89%。牛奶產量52073噸,同比增長22.17%。禽蛋產量1048噸,同比增長20.88%。 [23] 

劍川縣第二產業

劍川縣 劍川縣
2023年,劍川縣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5.38億元,同比下降5.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3億元,可比價下降11.5%。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2.0%,製造業下降12.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1.6%。分行業看,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增長2.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增長17.5%,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90.2%,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下降0.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增加值下降17%,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增加值下降7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9%,醫藥製造業增加值下降6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11.6%。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水泥熟料產量504693噸,同比下降14.68%;水泥產量963532噸,同比增長11.81%;硫酸產量134228噸,同比下降14.35%;發電量76131.69萬度,同比增長15.1%,其中:風力發電量66960.23萬度,同比增長13.51%;太陽能發電量2163.27萬度。
2023年,劍川縣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45億元,同比下降49.1%。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產值5.27億元,同比下降27.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19萬平方米,竣工面積5.75萬平方米。 [23] 

劍川縣第三產業

劍川縣 劍川縣
國內貿易
2023年,劍川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4.86億元,同比增長5.8%。從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完成8.75億元,同比下降10.5%;零售業銷售額完成21.44億元,同比增長9.6%;住宿業營業額完成1.95億元,同比增長14.9%;餐飲業營業額完成4.69億元,同比增長18.1%。限額以上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46.2%,飲料類同比下降6.0%,煙酒類同比下降8.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下降1.6%,化妝品類同比下降16.2%,日用品類同比下降11.2%,五金、電料類同比增長25.7%,體育、娛樂用品類同比增長47.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下降33.3%,石油及製品類同比下降64%,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同比增長0.5%。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2590.8萬元,同比增長123.6%。
對外經濟和旅遊
2023年,劍川縣出口總額3400萬元,同比下降53.7%。全縣實際招商引資州外到位資金10.77億元,同比下降57.97%,其中省外到位資金8.95億元,同比下降63.75%。全縣共接待遊客347.16萬人次,同比增長80.26%,全年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55.43億元,同比增長89.84%。
郵電
2023年,劍川縣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09億元,同比增長2.4%。
2023年,劍川縣電信業務總量1.24億元,同比增長10.2%。郵政業務總量0.21億元,同比增長4.39%。全縣固定電話用户1149户,移動電話用户120896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36215户。 [23] 
金融保險
2023年,劍川縣税收收入完成30566.67萬元,同比增長4673.59%;非税收入完成8433.52萬元,同比下降17.29%。
2023年,劍川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37987萬元,同比增長0.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71578萬元,同比增長9.0%。
2023年,劍川縣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583.29萬元,同比增長7.08%,理賠支出768.85萬元,同比下降11.01%。
2023年,劍川縣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732萬元,同比增長7.54%,理賠支出2039萬元,同比增長129.55%。 [23] 

劍川縣社會事業

劍川縣教育事業

2023年,劍川縣擁有各類學校209所,其中,普通中學13所(高中3所含民辦高中1所,初級中學10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完小49所、教學點44個、公辦幼兒園10所、民辦幼兒園91所。有公辦教職工1788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742人,小學專任教師數840人。全縣小學在校生1138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在校生5902人,初中毛入學率105.28%,初中畢業生1731人,參考率100.23%。高考上線率99.91%。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學生17287人。 [23] 
學校:劍川一中、民族中學、金華二小、金華一小。 [7] 

劍川縣文化事業

2023年,劍川縣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文化站8個,電影院3家,文化三下鄉活動共演出132場,縣圖書館藏書11.3158萬冊。全縣廣播覆蓋率100%。數字電視用户49735户。 [23] 

劍川縣醫療衞生

2023年,劍川縣衞生機構(含村衞生室)120個,衞生機構擁有牀位數874張,衞生技術人員115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00人,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比例達26.24%。 [23] 

劍川縣資源環境

2023年,劍川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生產能源消費8.26萬噸標準煤(等價熱值),同比下降16.73%,其中:原煤消費量58790噸(實物量),同比下降23.29%;電力消費量11209.78萬千瓦時,同比下降9.46%。
2023年,劍川縣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3%。萬元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6.3%。
2023年,劍川縣降雨總量771.5毫米,平均氣温14.3℃,全縣森林覆蓋率68.79%。 [23] 

劍川縣社會保障

2023年,劍川縣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71767人,勞動力培訓2120人,城鎮新增轉移就業199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
2023年,劍川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02909人,其中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7715人(含離退休4789人)。全縣參加失業保險7288人。全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6900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1890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57110人。全縣醫療保險住院支付報銷金額11866.52萬元。全縣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985人,其中,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3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722人。低保金保障支出共發放4189.39萬元,其中,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2.88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046.51萬元。80歲以上高齡老人4201人,共發放高齡津貼272.095萬元。 [23] 

劍川縣水利工程

劍川縣交通運輸

2013年大麗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14複線二期路基工程、環城南路、環城西路全面完工,縣城五縱五橫交通網絡基本建成。馬象公路全線打通,劍鶴公路改擴建、國道214線劍川段改建工程列入了省、州計劃。 [7] 
2023年,劍川縣交通運輸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客運量127萬人,客運週轉量9525萬人/公里;貨運量628萬噸,貨運週轉量77457萬噸/公里。全縣載客汽車335輛,同比下降22%;載貨汽車800輛,同比增長1.38%。 [23] 

劍川縣歷史文化

劍川縣音樂

白曲
劍川縣 劍川縣
白曲即白族民間歌謠。劍川是白族民間歌謠的主要發祥地,被稱為“白曲之鄉”。列為全國藝術家科重點科研項目的《白族民間歌謠集成》收編的479首歌謠中,劍川的作品佔50%以上,以其數量多、質量高、品種全、流傳廣而著稱於世,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歌詞結構為“七七七五”式“山花林”,四句為一段,兩段或若干段為一首。如《白月亮》:“白月亮呀白姐姐,白姐身穿漂白衣,白繡花鞋穿腳上,白羊皮斜坡。白米白麪吃進肚,白講白説白費氣,白天人多難開口,白月下相會。”白曲常在田間地頭及石寶山歌會等民族節日裏演唱,龍頭三絃伴奏。其內容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等。風格獨特的有反意歌、諧音調、一字曲等。
本子曲
本子曲是流行於劍川的白族曲藝品種,其唱詞亦為“山花體”,唱本有故事情節,長於抒情。現仍廣泛流行的本子曲傳統唱本有《鴻雁帶書》、《出門調》、《月裏桂花》等50多篇。《鴻雁帶書》反映的是出門做木匠的丈夫久不還鄉,妻盼夫歸的情景。另一部反映木匠出門苦情的代表作是《出門調》,全篇分為被逼、離鄉、冤情、妻怨、夫淚5個部分,共200多行。曲折反映白族社會生活的《黃氏女對金剛經》共2300多行,是迄今蒐集到的最長的白族民間敍事長詩,已在日本出版。
劍川古樂
劍川古樂由4類曲種組成。一是古曲,有《浪淘沙》、《南清宮》等,其中一些古曲屬早已失傳的唐宋詞譜,如《浪淘沙》即由呂洞賓所創。二是洞經音樂,有《嫦娥歌》、《醉楊妃》、《八卦腔》等30多首,其中《八卦腔》據考與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所創的舞曲《紫微八卦舞》關係密切。過去,洞經會遍及劍川縣各地,參加者都為會演奏樂器的文人學士及民間藝人。三是阿吒力佛腔,有《大佛腔》、《眾等皈依》、《香贊》等100多首。在文化館的配合下,中國音像大百科編輯部將劍川阿吒力佛腔收入《雲南佛樂》(磁帶三盒)正式出版,向海內外公開發行。四是道腔,有《長梵白鶴》、《集福迎祥》、《五召請》等40多首,其曲調自成一格,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大理州乃至全省,能較為全面掌握阿吒力佛腔、道腔及其科儀表演的僅有劍川的一些老藝人。
東山打歌
東山打歌流行於劍川東山,為自娛性的白族舞蹈,其動律在腿、腳,動作渾厚朴實,均為全腳掌着地,踏實沉重,一步一頓,踏地而歌,節奏鮮明,風格粗獷大方,富有原始古樸的韻味。劍川文化工作者根據東山打歌改編創作的白族歌舞《肖拉者》,代表白族參加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56個民族歌舞薈萃的“九州奇葩”晚會演出並獲獎。爾後又改編為白族集體舞,在1996年在州慶四十週年時全州推廣普及獲成功,結束了白族沒有集體舞的歷史。

劍川縣民俗

石寶山歌會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寶山舉行。被譽為“白族歌城”的石寶山萬人對歌會,是白族風情的集中展現,所許的白曲已被收入國際著名民歌歌目。 [9] 
石寶山歌會節被評定為“雲南省最具影響力的旅遊節慶活動”。
劍川縣 劍川縣
火把節傳統的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族稱火把節為“夫望吾”,意即六月狂歡節。火把節這天,家家户户六前豎小火把,每個村都要豎幾柱大火把。火把頂端紮上“五穀豐登”彩色升斗,四周插上彩旗、花束,還有彩繩繫上的一串串火把梨、花紅、棠梨。五彩繽紛的大火把拔地而起,格外壯觀。
繞海會
繞海會繞海會於每年夏曆六月十五日在劍湖邊舉行。這天,劍川壩子四鄉八寨的白族羣眾都聚集到劍湖邊,以村為單位,成羣結隊,開展繞海活動。一路上唱白曲,跳霸王鞭舞,還到本主廟裏燒香磕頭。活動時,常以某村為起點和終點,繞海一週方結束。
青姑娘節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過傳統“青姑娘”節。傳説,青姑娘是一位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被迫做童養媳,遭受婆婆、丈夫的虐待,“挑水幾擔要計數,討火遲迴罵連聲,身子打成破竹杆,膽戰心又驚……”過着非人的生活。她發出怒吼:“牆上人影難成畫,水底撈月白費神,萬丈鐵鏈纏住身,難鎖我的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她只得跳進海尾河,以死來反抗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為了悼念青姑娘,白族婦女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紛紛聚會,開展祭奠活動。晚上,她們抬着青姑娘的偶像,走遍村中的大小巷道,邊走邊唱敍述她悲慘遭遇的長詩《青姑娘》。 [10] 
本主會本主崇拜是白族獨有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為主,是本地區的保護神。本主廟前建有戲台,本主廟內除供奉本主外,還供奉其夫人子女和待從等。他們的像常用松柏雕成、造型古樸生動,富有地方特色。列為本主的神,大都是有功於民者。每年的本主誕辰都要舉行盛大的本主會,時間1至3天不等。本主會期間要舉行迎本主的儀式,開展唱戲、耍牛、唱白曲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屆時,還在家中宴請親朋好友。
梨花會梨花會是白族傳統盛會,在每年梨花盛開時節舉行。陽春三月,遍佈在劍川壩子裏、坡地上、河谷間的座座梨園都披上了潔白雅緻的素裝,棵棵梨樹上綴滿了耀眼的白花。梨園裏盪漾着美的韻味,在春風裏搖曳的梨樹枝條,彷彿向人們頻頻招手。人們三五成羣,或親朋同聚,或舉家共樂,紛紛到梨園裏野餐,開展春遊活動。 [11] 
栽秧會栽秧會是上蘭、沙溪等地的白族羣眾在栽秧會節舉辦的民俗活動。常在田間演唱具一格的栽秧調。田頭上,專門聘請來年民間藝人在打擊樂配合下高奏嗩吶伴奏;田壩栽秧的羣眾一面高唱栽秧調,一面栽插,氣氛熱烈、活躍、充滿了農家的歡樂。栽插結束時,在田間開展“打吉打掛”的習俗活動。常由一些人扮成縣官司、府官、田公地母、師爺等角色,俗稱“三班三房”,演唱吹吹腔。 [12] 

劍川縣文物

景風閣古建築羣和海門口遺址被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獅雙絕”認證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劍川木雕”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7] 

劍川縣地方特產

畫氈
畫氈是劍川白族特有的民間工藝品,主要產於上蘭、馬登、彌沙等地。其工藝過程是由畫師用木筆蘸麪糊在白羊氈上作畫,然後放進盛有茜草等植物顏料的大鍋內煮沸浸染,涼幹後剝去面痂,稍加整修即可。畫氈圖畫古樸大方,有魚躍龍門、麒麟送子、公雞報曉等,還有花卉鳥獸等變形的白族民間圖案。畫氈是山區青年婚嫁的必備嫁妝,有生活紅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而備受喜愛。
蘭花
劍川縣 劍川縣
劍川蘭花栽培歷史悠久,清雅素白、幽香宜人的素心蘭小雪素)、大雪素(大素心)為特產傳統名花。新開發的劍川地產蓮瓣蘭花,以花姿優美典雅,花香幽遠,花奇罕見而聲名鵲起,連續幾年在中國蘭花博覽會上獲金獎,中國著名蘭花專家吳應祥研究員為此專門題字“劍川蘭花”,資鼓勵。產於石寶山的蓮瓣蘭奇花“劍陽蝶”,副瓣蝶花明顯,形如彩蝶,珍貴神奇,獲國家註冊證書。其他躋於全國名品蘭花之列的還有青奇素、陳氏荷(大荷紅蓮瓣)、金華梅、玉蝶蘭等。
松茸
松茸,為野生珍貴菌類。香味獨特,鮮嫩可口,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及維生素等,營養價值高,具有強身益胃及防癌作用。劍川松茸形態好,品質優良,蟲害少,出菇期長,有“蘑菇王”之稱。
牛肝菌
牛肝菌味道鮮美,食而不厭,俗稱美味牛肝菌。其富含氨基酸、優質蛋白質以及單糖、二糖和抗癌的多糖,是名貴的“山珍”。

劍川縣風景名勝

劍川縣著名人物

劍川縣榮譽稱號

2020年2月12日,劍川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8]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13] 
2020年5月14日,劍川縣被認定為雲南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14]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15] 
2023年3月5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劍川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