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子齋

鎖定
張子齋(1912-1989),白族,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人。當代著名詩人、雜文家,共產黨員,雲南省級領導幹部。1935年投身革命新文化工作,1937年冬奔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分配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滇軍184師做政治工作。1940年調重慶《新華日報》任編輯。參加"一二·一"民主運動,撰寫大量揭露國民黨反共陰謀的文章。投入反蔣武裝鬥爭後,先後任中共地下黨領導的討蔣自救軍、中共滇桂黔邊區邊委常委、邊縱政治部主任。1949年後,先後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委統戰部長、省教育廳副廳長、省政協秘書長、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長、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省革委副主任、第五屆、六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著述豐富,雜文文風犀利,遺作近300萬字。四卷本《張子齋文集》已出版發行。 [1] 
中文名
張子齋
民    族
白族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89年

目錄

張子齋人物生平

張子齋(1912.2—19894.11),名應蛟,以字行,白族,劍川縣金華鎮舊寨沖人。張子齋少時極聰明,未進學堂,聞鄰居兒童誦讀詩歌,即過耳成誦。 [3] 
1935年冬,張子齋參加中共雲南臨時省工委領導的救國會,併為秘密刊物《救亡》撰稿,宣傳抗日救亡運動。同年5月,《雲南日報》創刊,他被聘為編委。他的第一篇評論時弊、針砭醜惡的處女作在張克誠主編的副刊《南風》上發表後,轟動一時。此後,他的文章如大江決堤,一瀉千里,被稱為雲南的魯迅。為當時昆明的文藝界注人了新的活力。
1937年冬,在中共中央長江局幫助下,張子齋奔赴延安,進人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次年3月,在抗大加入中國共產黨。抗大畢業後,分配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不久由葉劍英、羅炳輝派到滇軍一八四師,協助師長張衝做政治工作擔任中共秘密支部書記。武漢失守後,隨部轉人湘贛戰場。
1940年,張子齋調重慶《新華日報》當編輯,直接受到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等革命前輩的教育薰陶。1941年初,派回雲南工作。並於1942年到張衝任總指揮的第二路軍指揮部工作。
抗戰勝利後,張子齋積極參加昆明“一二·-”民主運動,寫了《論“一二·”運動》等大量文章,徹底揭露國民黨獨裁、反共、反人民、發動內戰的反動本質,宣傳共產黨的民主進步、反對內戰、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他還領導了中共地下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的工作,培養了一批革命力量。他與民盟的領導人聞一多、夢圖南、吳晗等密切聯繫,團結知識界民主進步力量,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鬥爭,被選為民盟中央候補委員。
1946年7月,“李、聞”慘案發生後,張子齋遭到國民黨反動派通緝追捕,被迫潛赴緬甸仰光,創辦華文《人民報》,任總編輯,宣傳黨的政治主張,揭露美蔣的反動面目,在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1947年冬,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雲南省工委指示,張子齋與朱家璧等從緬甸秘密回國,與祁山、何現龍等組建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在彌勒西山和路南圭山等地開展武裝鬥爭。1949 年秋,任中共滇桂黔邊區委員會執行委員兼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政治部主任。和邊縱廣大戰士一道,解放了大半個雲南,為促成盧漢起義發揮了重要作用。國民黨中央部隊南逃時,參加了著名的昆明保衞戰和滇南追殲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子齋先後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雲南大學秘書長、省教育廳副廳長、省政協秘書長、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長、省人民委員會秘書長、中共雲南省委外事小組副組長兼外事辦公室主任。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工作中,他認真貫徹黨的政策原則,以身作則,克已奉公,為政清廉,推誠待人,贏得各方面人士的信任和讚譽。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張子齋受到殘酷迫害,身陷囹圄,遭受百般折磨、凌辱和誣陷,但毫不畏懼,公開闡明自己的觀點,作針鋒相對的鬥爭。
1975年平反後,擔任中共雲南省委民族邊疆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在當時民族工作遭到破壞的極端困難情況下,他竭盡全力為貫徹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忘我工作。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張子齋擔任第三、四屆省政協副主席,省革委會副主任,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委會副主任兼雲南省編委會主任,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心情振奮,經常揮毫寫詩作詞,頌揚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退居二線後,儘管年老體弱,疾病纏身,但他仍十分重視黨的團結,關心各級領導班子的建設,時刻關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張子齋對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資料的搶救、調查研究、發掘整理和編輯出版工作,傾注了很大心血,他指導幫助編審出版了彝、白、哈尼、傣等16個民族的簡史,以及語言簡志和社會歷史調查叢刊多冊。他還擔任雲南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顧問,積極參與了黨史資料徵集工作,提出了許多重要意見,併為平反冤假錯案落實政策做了許多工作。
張子齋一生勤奮好學,有空就手不釋卷,他博覽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和各種書報刊物,尤愛魯迅作品和中華詩詞。他寫作不輟,留下近300萬字的雜文、詩詞和評論文章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張子齋文集》4卷,共約157 萬字。 [2] 
參考資料
  • 1.    錢木爾·達瓦買提主編;那順巴特爾,莫福山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 西南地區卷.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第752頁
  • 2.    李景煜主編;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總纂;雲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物誌編輯組編撰. 雲南省志 卷80 人物誌[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12.第220-22頁
  • 3.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 卷9[M].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0.12.第3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