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殷

(十六國時期前趙大臣)

鎖定
劉殷,字長盛,新興(今山西忻州市)人,東漢光祿大夫劉陵玄孫 [1] 十六國時期前趙名士、官員。劉殷七歲喪父,居喪悲哀過於禮制,服喪三年,從不露齒而笑。弱冠之年,便已博學精通經史,綜合歸納各家之言,文章詩賦無不備覽。性情灑脱,有濟世之志,節儉而不鄙陋,清約而不孤高。
州郡、朝廷徵召任職,都推辭不就任。齊王司馬冏輔政時,徵任大司馬軍諮祭酒,後改任新興太守,刑罰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績。永嘉五年(311年),劉殷正遇永嘉之亂,落到前趙帝劉聰手中。劉聰欣賞其才能而提拔他,歷任侍中、太保、錄尚書事。終以高壽而終。
中文名
劉殷
國    籍
西晉→前趙
民    族
漢族
職    業
名士、官員
出生地
新興(今山西忻州北)
官    職
侍中太保錄尚書事

劉殷人物生平

劉殷鄉族稱讚

劉殷七歲喪父,居喪悲哀過於禮制,服喪三年,從不露齒而笑。 [2] 弱冠之年,就博學精通經史,綜合歸納各家之言,文章詩賦無不備覽。性情灑脱,有濟世之志,節儉而不鄙陋,清約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順而不可侵犯。鄉人親族無不稱讚他。郡中任命他為主簿,州中徵召他為從事,都以家中無人供養為由,推辭不就任。司空、齊王司馬攸徵召劉殷任掾,徵南將軍羊祜徵召他任參軍事,都稱病推辭。 [3] 

劉殷娶妻張氏

同郡張宣子,是個識達之士,勸劉殷接受徵召就任。劉殷説:“當今這二公,是晉朝的棟樑。我正希望成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們,哪能成事呢!現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別的使命,不由我不竭盡為臣之禮,就不能再親自供養。子輿之所以推辭齊國的大夫,確實是因為家中無人和顏悦色地奉養父母啊。”張宣子説:“您所説的話,哪裏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從今以後,您將成為我的老師。”於是把女兒嫁給他。張宣子是幷州的豪門大姓,家中富有財產,他妻子生氣説:“我女兒年方十四,姿色才智如此,還擔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嗎?卻急忙地把她嫁給劉殷呢?”張宣子説:“這不是你能考慮得到的事。”告誡他女兒説:“劉殷至孝感動冥神,再加上才識超世,這人終將大大地發達,成為當世名公,你應當好好地伺候他。”張氏性情也很婉順,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順聞名,伺候劉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時,劉殷夫婦悲哀損傷身體,幾乎喪命。當時王氏的靈柩停放在家中而西鄰失火,風勢很猛,劉殷夫婦在靈柩前叩頭痛哭,於是火越過他家燒到了東邊鄰家。後來有兩隻白鳩在他家的庭中樹上築巢,從此名譽更加顯着。 [4] 

劉殷應召入仕

太傅楊駿輔政時,備禮聘請劉殷,劉殷以母老為由堅辭。楊駿於是上表,晉惠帝司馬衷下褒獎嘉美的詔書成全他的高志,允許他完成奉養母親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給他衣食,免除他的賦役,賜帛二百匹,谷五百斛。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孫秀向來崇重劉殷的名望,以散騎常侍之職徵召他,劉殷逃奔到雁門。到齊王司馬冏輔政時,徵入任大司馬軍諮祭酒。到任後,對劉殷説:“先王虛心地召君,君不來。現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劉殷説:“世祖憑着大聖順應天命,先王以至高的德行輔國,就是為君,后稷殷契為輔佐,所以劉殷希望以一匹夫抗絕千乘之使,達到不可改變的企求,幸遇唐虞聖世,因此不畏懼刑殺之罰。現在陛下憑着神武聰慧,除暴復帝位,然而聖蹟粗具規模,嚴威更重,劉殷如果再像以前那樣,恐怕要招致華士的誅罰,所以不敢不來。”司馬冏認為他很奇特,改任他為新興太守,刑罰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績。 [5] 

劉殷前趙為官

永嘉五年(311年),劉殷正遇永嘉之亂,落到前趙昭武帝劉聰的手中。劉聰欣賞他的才能而提拔他,歷任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劉殷常告誡子孫説:“服事君主之法,應注重婉言勸諫,凡人尚且不能當面指責他的過失,何況萬乘之君呢!冒犯聖顏的禍殃,在於張揚君王的過失,應當上思召公諮詢商議的道理,下念鮑勳觸犯龍顏的誅罰。”在前趙朝廷中,劉殷與公卿恭敬相處,常常有把自己放在後面的表情。士人不修養操行者,不能進他的門,然而積壓冤情不能申訴,依靠劉殷而得以申雪的,也有上百人。 [6] 
劉殷有七子,其中五子各教授一經,一子教授《太史公》,一子教授《漢書》,一家之中,七門功課都很興旺,北方的學業,以劉殷家為盛。最後高壽而終。 [7] 

劉殷趣聞軼事

劉殷地生堇菜

劉殷的曾祖母王氏,在隆冬時想吃堇菜而不説,有十天的時間吃不飽。劉殷感到奇怪而問她,王氏告訴他原因。劉殷當時只有九歲,就到澤中慟哭,説:“劉殷我罪孽深重,自幼遭受丁艱之罰,王氏曾祖母在堂,沒有旬月之間的奉善。劉殷我身為人子,而想要的東西得不到,皇天后土,希望降下哀憐。”半天哭聲不斷,這時忽然好像有人説:“停,停聲。”劉殷停下哭聲往地上看,就見地上長出了堇菜,於是挖了一斛多回家,吃了也不見少,這時節堇菜生長已盡。 [8] 

劉殷夢得粟米

劉殷曾經夜裏夢見有人對他説:“西籬下有粟米。”醒來後去挖,得到十五鍾粟米,上面有銘文寫道:“七年有一百石粟米,賜給孝子劉殷。”從這時起吃粟米,七年才吃完。當時的人嘉賞他天性感應神靈,競相贈給他穀米絲帛。劉殷都接受而不辭謝,只説等以後富貴了將要報答。 [9] 

劉殷一門六妃

永嘉六年(312年),前趙昭武帝劉聰打算納娶太保劉殷的女兒,太弟劉乂苦苦勸諫。劉聰就此事詢問太宰劉延年、太傅劉景,他們都説:“太保劉殷自稱是周代劉康公的後代,與陛下不是同一個族源,娶她有什麼妨害?”劉聰很高興,封劉殷的兩個女兒劉英劉娥為左、右貴嬪,地位在昭儀之上。又納娶劉殷的四個孫女,皆封為貴人,地位低於貴妃。於是六劉所受的寵愛佔滿後宮,劉聰很少再出門到外面,政事都由宦宮中黃門傳達 [10]  ,左貴嬪決策。 [11] 

劉殷歷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劉殷幼丁艱酷,柴毀逾制,發三冬之堇,賜七年之粟,至誠之契,義形於茲。” [12]  ;②“弱冠,博通經史,綜核羣言,文章詩賦靡不該覽,性倜儻,有濟世之志,儉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頹然而不可侵也。” [12] 

劉殷史籍記載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 [12]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八》 [13] 

劉殷家族成員

劉殷高祖父

劉陵,東漢光祿大夫

劉殷妻子

張氏,張宣子之女。

劉殷子女

  • 兒子
劉殷共有七子
  • 女兒
武德皇后劉英劉聰妃嬪。
武宣皇后劉娥,劉英妹,前趙昭武帝劉聰第三任皇后。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劉殷,字長盛,新興人也。高祖陵,漢光祿大夫。
  • 2.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殷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喪三年,未曾見齒。
  • 3.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弱冠,博通經史,綜核羣言,文章詩賦靡不該覽,性倜儻,有濟世之志,儉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頹然而不可侵也。鄉黨親族莫不稱之。郡命主簿,州闢從事,皆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司空、齊王攸闢為掾,徵南將軍羊祜召參軍事,皆以疾辭。
  • 4.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同郡張宣子,識達之士也,勸殷就徵。殷曰:“當今二公,有晉之棟楹也。吾方希達如榱椽耳,不憑之,豈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應他命,無容不竭盡臣禮,使不得就養。子輿所以辭齊大夫,良以色養無主故耳。”宣子曰:“如子所言,豈庸人所識哉!而今而後,吾子當為吾師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幷州豪族也,家富於財,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識如此,何慮不得為公侯妃,而遽以妻劉殷乎!”宣子曰:“非爾所及也。”誡其女曰:“劉殷至孝冥感,兼才識超世,此人終當遠達,為世名公,汝其謹事之。”張氏性亦婉順,事王母以孝聞,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婦毀瘠,幾至滅性,時柩在殯而西鄰失火,風勢甚盛,殷夫婦叩殯號哭,火遂越燒東家。後有二白鳩巢其庭樹,自是名譽彌顯。
  • 5.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太傅楊駿輔政,備禮聘殷,殷以母老固辭。駿於是表之,優詔遂其高志,聽終色養,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賦,賜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趙王倫纂位,孫秀重殷名,以散騎常侍徵之,殷逃奔雁門。及齊王冏輔政,闢為大司馬軍諮祭酒。既至,謂殷曰;“先王虛心召君,君不至。今孤闢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世祖以大聖應期,先王以至德輔世,既堯舜為君,稷契為佐,故殷希以一夫而距千乘,為不可回之圖,幸邀唐虞之世,是以不懼斧鉞之戮耳。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殘反政,然聖蹟稍粗,嚴威滋肅,殷若復爾,恐招華士之誅,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轉拜新興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 6.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屬永嘉之亂,沒於劉聰。聰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錄尚書事。殷恆戒子孫曰:“事君之法,當務幾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而況萬乘乎!夫犯顏之禍,將彰君過,宜上思召公諮商之義,下念鮑勳觸鱗之誅也。”在聰之朝,與公卿恂恂然,常有後己之色。士不修操行者,無得入其門,然滯理不申,藉殷而濟者,亦已百數。
  • 7.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學,殷門為盛。竟以壽終。
  • 8.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飽者一旬矣。殷怪而問之,王言其故。殷時年九歲,乃於澤中慟哭,曰:“殷罪釁深重,幼丁艱罰,王母在堂,無旬月之養。殷為人子,而所思無獲,皇天后土,願垂哀愍。”聲不絕者半日,於是忽若有人云:“止,止聲。”殷收淚視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餘而歸,食而不減,至時,堇生乃盡。
  • 9.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又嘗夜夢人謂之曰:“西籬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鍾,銘曰“七年粟百石,以賜孝子劉殷。”自是食之,七載方盡。時人嘉其至性通感,競以谷帛遺之。殷受而不謝,直雲待後貴當相酬耳。
  • 10.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八》:聰將納太保劉殷女,太弟乂固諫。聰以問太宰延年、太傅景,皆曰:“太保自雲劉康公之後,與隆下殊源,納之何害!”聰悦,拜殷二女英、娥為左、右貴嬪,位在昭儀上;又納殷女孫四人皆為貴人,位次貴妃。於是六劉之寵傾後宮,聰希復出外,事皆中黃門奏決。
  • 11.    《晉書·卷一百二·載記第二》:於是六劉之寵傾於後宮,聰稀復出外,事皆中黃門納奏,左貴嬪決之。
  • 12.    《晉書·卷八十八·列傳第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04]
  • 13.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