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志陸

鎖定
劉志陸(1891—1941),廣東梅縣人,國民黨陸軍上將,1907年考入虎門陸軍學校,畢業後入廣東陸軍講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會。早年曆任廣東陸軍第一混成協第四標標統、廣西陸軍第七協協統、獨立旅旅長、討龍第三路總司令、護國軍第四軍軍長、廣東督軍府參謀長、潮梅鎮守使兼潮循道道尹、粵軍第二軍軍長、直魯聯軍第三路軍總司令兼第十三軍軍長、膠東防禦總司令等職。 [2]  [6-7] 
1929年到上海,與青幫頭子杜月笙張嘯林等結交,曾加入會黨,與杜月笙同為“悟”字輩。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以劉志陸為總指揮的“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忠義救國軍)”參加了“淞滬會戰”的蘇州河戰鬥,後返粵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衞團統率委員及潮梅遊擊司令,扼守潮汕,在汕頭、澄海沿海岸線迭與日軍作戰,參與指揮抗日軍隊洪之政部收復南澳。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劉志陸轉任第四戰區長官司令部高級顧問。1939年1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督飭各縣擴充團隊,加強抗日武裝力量。1941年5月,日軍擬進犯揭陽,劉志陸親赴前線指揮,加強戒備。8月,日軍進犯豐順縣,劉志陸調集兵民武裝千餘人,構築工事,保衞梅州地區。是年秋,劉志陸因病告假赴梅州梅城就醫。1941年11月病逝。 [2]  [5]  [8] 
別    名
字偉軍,齋名養氣 [1] 
出生日期
1891年1月14日
逝世日期
1941年11月4日
本    名
劉志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梅縣
畢業院校
廣東虎門陸軍速成學堂 [1] 
廣東陸軍講武堂

劉志陸人物簡介

劉志陸,字偉軍,梅縣程江鄉古塘坪村人,出生於廣西龍州。父劉吉堂,清光緒九年(1883年)投劉永福黑旗軍,參加抗法戰爭,以功受封義勇將軍,任廣西龍州守備,光緒二十年告老回鄉。
劉志陸幼年就讀於梅州梅城高小,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虎門陸軍學校,畢業後入廣東陸軍講武堂,1910年加入同盟會。民國初年任廣西桂平鎮守使公署參謀兼警衞連連長。後受桂軍莫榮新賞識,累升至鎮守使公署參謀長兼旅長。1915年袁世凱稱帝后,各地紛紛討袁,雲南起義獨立,廣西響應,劉志陸受命整編部隊入粵討伐袁系廣東軍閥龍濟光。1916年任討龍第三路總司令,攻肇慶,下廣州。龍濟光遁據瓊崖,劉志陸奉命渡海討伐,未及一月平定。後回師駐順德,兼清鄉督辦。是年秋,惠州督辦張天翼與袁世凱餘黨勾結,密謀舉事,反對孫中山。劉志陸聞訊,當即密報孫中山,孫中山電令劉志陸率兵圍剿張天翼部。在粵軍許崇智部協同下,經兩次苦戰,終於擊潰張天翼部,攻下惠州,孫中山委任他為護國軍第四路總司令兼惠州督辦。1917年冬奉孫中山之命,率軍協同桂系黃紹竑部進擊潮汕軍閥莫擎宇部及閩軍臧致平部,血戰一天一夜,攻佔潮州。1918年8月任潮梅鎮守使兼潮循道尹。任內,整飭吏治,倡築汕頭市堤、韓江河堤,疏浚汕頭海港,倡導改良高陂陶瓷,振興潮梅教育。
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公開背叛孫中山。劉志陸任陳炯明部潮梅粵軍第二軍軍長。1923年先後率軍攻打東江方向的廣東北伐軍,為許崇智部張民達旅所敗。劉志陸退至福建漳州,後復據潮梅。
1925年春,廣東革命政府舉行第一次東征,討伐叛軍陳炯明,劉志陸率部在揭陽河婆、棉湖和五華安流一帶與東征軍相抗,被東征軍擊敗後潰逃江西。東征軍回師廣州後,復回興梅。同年10月,廣東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東征,消滅盤據在東江、潮梅一帶的陳煙明部,劉志陸逃至香港。旋北上山東,在北洋軍政府山東軍務督辦張宗昌部任直魯聯軍第三路總指揮兼第十三路軍軍長,後調任總司令兼膠東防守司令,駐紮濟南。
1926年7月,北伐軍興,北洋軍閥敗潰。次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志陸於1929年至上海,與上海青幫杜月笙、張嘯林等結交,參加杜月笙戴笠等人組織的蘇浙皖行動委員會,任委員兼別動隊總指揮。1930年1月,被南京國民政府委任為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後又任第四集團軍新編第二師師長。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後,劉志陸返粵任廣東民眾抗日自衞團統率委員及潮梅區遊擊司令,扼守潮汕,組織團隊,發動民眾參加抗日。在汕頭、澄海沿海岸線迭與日軍作戰,參與指揮抗日軍隊洪之政部收復南澳,打響了廣東抗日第一仗。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劉志陸轉任第四戰區長官司令部高級顧問。1939年12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第五行政督察區(即潮汕地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督飭各縣擴充團隊,加強抗日武裝力量。1941年5月,入侵潮汕的日軍擬進犯揭陽,劉志陸親赴前線指揮,加強戒備。8月,日軍派遣少數兵力進犯豐順縣之猴子崬,企圖進攻興梅,劉志陸調集兵民武裝千餘人,構築工事,保衞興梅地區的安全。是秋,劉志陸因病乞假歸裏就醫。
劉志陸在廣東任職時,對家鄉建設頗為關心。30年代將其建房之部分款項興辦“桂珊學堂”,使扶貴一帶兒童可就近入學;1940年倡築梅西水利,解決扶大部分農田旱患;在程江烏仙岩開辦煤礦,日可產煤數十噸。1939年任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時,大力提倡開山塘、種山禾、種山薯(稱“三山運動”)和擴大冬種,以緩解潮汕地區人多地少糧食緊張問題。
1941年11月4日劉志陸在家病逝,終年52歲。生前著述有《養氣齋集》、《試政錄》5卷、《三山運動》1卷。 [2] 

劉志陸人物事蹟

劉志陸軍旅生涯

以下內容來自謝哲邦的回憶:
劉志陸在莫榮新部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以至師長、副軍長、軍長等職。1917年莫榮新趕走廣東督軍陳炳焜,自己坐上廣東督軍寶座,劉在此戰役中,立了汗馬功勞,就任廣東省潮梅鎮守使,該使署設在汕頭市,管轄十六個縣市,時年二十八歲,人稱“少年將軍”,劉本人以“儒將”自詡。劉任潮梅鎮守使三、四年中,雖未聞有何善政,但地方治安尚可。莫榮新奪得廣東督軍軍政財權後,一切秉承桂系軍閥頭目陸榮廷旨意,排擠國民黨和反對孫中山。從而導致了第二次粵桂戰爭,使廣東、福建兩省,人民怨聲載道,極為憤恨!事情是:原被桂系軍閥陸榮廷、莫榮新驅逐至閩南的陳炯明部隊,奉孫中山先生命於1920年返粵攻打陸、莫,節節勝利。莫調大批桂軍到廣東,抵抗陳回粵,企圖維持廣東局面。粵桂混戰前後達二年之久。後因陳得到廣東警察廳長魏邦平和坐鎮河南(現廣州市海珠區)的李福林軍長內應,加上孫中山的支持,以及廣惠鎮守使沈鴻英等,按兵不動,不助陸、莫,無形有助於陳。迫使陸、莫,退回廣西老巢。隨着樹倒猢孫散,劉則失去潮梅鎮守使寶座。
但劉志陸不甘失敗,率殘餘部隊竄到福建省武平縣烏鴉坡,以其部屬謝文炳陳修爵兩個旅為主要骨幹,將其他部隊改編為九個團,另稱粵軍、自充主任,流竄於廣東、江西、福建三省邊境,因處境艱難,劉欲率部北去投靠北洋軍閥吳佩孚,但沿途有各地大小軍閥攔阻,南又有陳炯明的粵軍跟追和遊説招降,內部產生矛盾情況混亂複雜。據劉陳出現不同的意見:一提出:投靠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時在1925~1926年左右,國共合作時期,北伐東征軍已打到廣東潮梅各地。二則主張投靠北方軍閥吳佩孚。投靠東征軍的,認為部隊是廣東人居佔絕大多數,遠走中原北方,勞師遠涉,水土氣候不適宜,補給也難,此軍家之忌;主張投靠北方 軍閥則認為當時國民革命軍權力落在蔣介石手裏,蔣為人狡猾奸險,毒辣過人,忌才特甚,欺上壓下,迫走其上司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奪其軍權(蔣其時任粵軍總部參謀長,曾以親筆信給許,信內容大意説:君寡斷不慎,不能統治所部,請君暫離廣東去滬休養數月,一俟所部整頓後再請君回粵主持,善意勸言,敬請採納云云。)而且蔣無故囚禁同事軍長梁鴻楷,以樹立自己私人勢力,還槍殺同事軍長張國貞,及旅長楊錦隆,梁士鋒三人,蔣如此陰險殘暴兇惡,誓難以長期相處,不如投靠吳佩孚或張宗昌!後一致認為在蔣處不易立足,非不能有所作為且性命也難得保全。劉遂命令謝文炳、陳修爵兩旅士兵約三千餘,全部武器由謝陳率領投靠北方軍閥吳佩孚,由閩贛邊境出發。劉本人則偽裝商人先至鼓浪嶼轉香港去上海與北方軍閥聯絡。謝、陳兩旅人馬輾轉跋踄至江西蓮花縣,永新歸入吳佩孚部屬。進行休整,旋因吳佩孚亦被廣東的北伐國民革命軍打敗,謝、陳兩旅亦失去安身憑藉之地。無奈再由江西經安徽南部大通鎮渡過長江,到達安慶,桐城,合肥等地,進入山東,投靠張宗昌。張得到劉部謝、陳兩旅廣東軍隊後,增添聲勢,如獲異寶,張曾調謝、陳部隊與馮玉祥軍隊交戰過二三次,使馮無法染指山東,守住了山東的西南門户。謝、陳為張立了大功,成為心腹水,劉被任直魯聯軍第三路軍總司令兼第13軍軍長,謝文炳任17軍長,陳修爵任十八軍長。因此劉對張感恩感德,張對劉視為難兄難弟!
張宗昌,劉志陸一南一北,相距千里,未有半面之識,張何以視劉為“奇才”難遇?劉在張面前,大談其鴻圖大略騙取張的信任,編為直魯聯軍第三路總司令兼13軍軍長。此外,又允許劉在濟南設立粵桂聯軍辦事處,希望有朝一日,得以打回粵桂老家。張宗昌亦希望劉能如此,以免有尾大不掉之患!但事與願違,時隔不久,國民革命軍打到津浦路直迫山東,動搖了張宗昌的山東的統治。劉的13路軍亦被迫北移魯東一帶,劉所部官兵多為廣東人,轉戰南北經年,早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罷戰之念,劉亦漸感大勢已去,從此就離開軍隊生活,脱離張宗昌。 [3] 
據説當時劉志陸向張宗昌要了一百多萬元大洋,去上海間居作寓公,日夕與上海青紅幫頭目杜月笙黃金榮等往來甚密,稱兄道弟。為抬高自己威信聲勢,大擺闊綽,以13軍軍長名義,包請大戲,前後演唱了數晚,專為青紅幫頭目杜月笙、黃金榮等獻媚供看。其後,杜月笙、黃金榮等對劉都另眼相看,凡事讓步三分。 [4] 
1932年,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日期間,劉志陸號召其青紅幫“弟兄”,參與十九路軍抗日,擾亂日敵後方,因此,犧牲者達二千餘人。劉與人談及此事,自譽為愛國行動。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武力侵略我國,由侵佔蘆溝橋開始,到侵佔北京、上海等地以及東南半壁河山。日敵侵佔上海後,曾以高官厚祿遊説劉志陸出任上海“維持會”主要負責人並任上海偽市長。劉志陸揚言準備上台做,還要求日敵給一定的權力。實則劉志陸悄悄地秘密偽裝商人潛逃到香港,轉入廣東與當時的粵省主席李漢魂搭上,李漢魂委派劉志陸任廣東省潮汕地區行政專員。劉原做過潮梅鎮守使,東山再起,官復原職,好不高興!劉此時曾自吹自擂,對人説:“陸軍天下重,志陸能以微?!”因日敵侵佔汕頭、潮安、揭陽,潮陽各地,劉志陸的行政專員公署設於距豐順縣城四公里的山谷中,劉在此任內,提倡“三山政策”以“抗日救國”。“三山政策”:第一,多開建山塘貯水灌溉備耕;第二,多種山薯(木薯)備糧食的不足;第三,多種山樹育林,以免水土流失。
劉志陸在這期間一年曾穿着農民衣服,肩荷鋤頭,頭帶農民草帽,去揭陽縣炮台(今揭陽市揭東縣炮台鎮)地方混在農民中一起耕種,藉此瞭解日敵哨兵情況。這塊耕地距日敵哨兵崗,不到五公尺寬的小渠。在這之前,劉的左右人物,力勸他不可作此冒險,萬一被日敵哨兵發現,危險之至!劉初聽之下,不發一言,但悄悄地囑五、六個身強力壯的士兵和自己暗藏手槍和利刀,亦穿着農民衣服,戴農民帽負耕具一同出發到炮台,分散在各耕地工作,彼此相距不遠,可以照顧。在出發前,劉志陸似有一些周密佈置。命令:這五、六個士兵中,必須有二個人輪流密切監視、如日敵哨兵有舉槍射擊姿態,就要立即用暗號大聲叫:“有鬼”!以防意外保安全。如果日敵哨兵膽敢過來查問,就見機行事解決他們的老命,解決後就逃。此外,劉志陸還準備了約二個班排士兵約三十多人在後方不遠處分別埋伏作後應。結果,日敵哨兵沒有過來,只隔岸敵我對看而已!事後,劉志陸常對左右人説:自己是今世的諸葛亮! [9] 

劉志陸忠義救國軍

所謂“忠義救國軍”,在全國可以説男女老幼皆知,許多人也是從現代京劇《沙家浜》裏得知“忠義救國軍”一詞的。其前身是成立於上海的“蘇浙行動委員會”的“別動隊”,“蘇浙行動委員會”委員是杜月笙、楊虎、錢永銘、劉志陸、張嘯林、貝祖詒、張治中、戴笠、宋子文、吳鐵城、俞鴻鈞、吉章簡、蔡勁軍、俞作柏。杜月笙戴笠、劉志陸三人為常務委員,書記長戴笠。 [5] 
淞滬會戰蘇州河戰鬥畫面 淞滬會戰蘇州河戰鬥畫面
1937年8月13日,第二次淞滬抗戰爆發,蔣介石為了發動工人、學生以及包括財金工商、行業幫會的各界民眾協助武裝部隊作戰,於9月4日電令組建“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由戴笠牽頭,並以杜月笙、劉志陸為常委主其事。要求在一個月內,組建一支有一萬人的遊擊武裝,襲擾牽制日軍、肅清奸諜。 [1] 
國民黨“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迅速建成,當時有1.08萬多人。總指揮是劉志陸。此人曾任桂軍軍長、集團軍司令,幾次反蔣,投附過陳炯明、吳佩孚、張宗昌。張宗昌失敗後歸附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後改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劉早年加入會黨,與杜月笙同為“悟”字輩。 [5] 

劉志陸家庭成員

劉志陸本人一妻四妾(李、管、肖、王)。遺有子女,有的在美國經商,有的在香港及印尼做生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