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子美

(畫家、美術教育家)

鎖定
劉子美,本名璇,字子美(1903一1983),江蘇南通人。畫家、美術教育家,趙無極袁運甫沈啓鵬等人的啓蒙老師。
中文名
劉子美
外文名
Liu Zimei
別    名
劉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3年10月
逝世日期
1983年6月
畢業院校
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學校)
職    業
畫家、美術教育家
出生地
江蘇省南通縣騎岸鎮(今屬南通市通州區十總鎮

劉子美人物簡介

潘天壽為劉子美1931年山水手卷題跋 潘天壽為劉子美1931年山水手卷題跋
通州師範學校(今南通師範學校)畢業數年後,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首屆秋季班繪畫科。因家境貧寒而輟學歸鄉,先後在多所學校任美術教員直至退休。多有作品參展、發表、出版、入藏,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通市政協委員、南通市文聯副主席、南通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劉老師陋室揮毫1979年 劉老師陋室揮毫1979年
朱東潤悼念劉子美逝世題句1983年 朱東潤悼念劉子美逝世題句1983年
沈啓鵬速寫劉老師像1964年 沈啓鵬速寫劉老師像1964年
劉子美終生致力於美術教育和藝術實踐。先後在南通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通州師範、通州女子師範、如皋師範學校、南通中學、崇英中學、女紅傳習所、海復鎮通師僑校、三餘中學、張建中學任美術教員,以通師任教時間最長。藝術家前有陳衡恪(師曾)、陳琦(效韓),後有劉旋(子美),和教語文的張梅安一道被譽為通師教學“雙璧"。教學之餘,還指導社會美術青年,教書育人。他培養出以趙無極、趙丹、袁運甫等為代表的畫家,為“中國美術南通現象"之肇始者、開路人。 [1-2] 

劉子美創作特色

王個簃為劉子美題詞“百歲進軍” 1981年 王個簃為劉子美題詞“百歲進軍” 1981年
劉子美作畫,特別注重觀察生活。畫雞是劉子美禽鳥花卉中最主要的選項,為了便於觀察,他常年養雞,有狼山雞、三黃雞、蘆花雞、烏骨雞等。他畫的雞造型生動絕不概念化,也與眾不同,一看便知是觀察生活所得。掛上幾串缸豆葫蘆藤,農家小景田園氣息躍然紙上。畫狼山也是劉子美山水畫的主要題材,雖年事己高,乃不辭勞苦登狼山、下桃園,獲取生活的第一手資料,作有北土山《瓔珞松》、劍山《雙人峯》等。

劉子美溘然長逝

王個簃悼念劉子美逝世題句1983年 王個簃悼念劉子美逝世題句1983年
劉子美生於風雨飄搖的晚清社會的窮苦農家,去杭州求學實屬不易,卻因家境變故而輟學。迫於生計碾轉於十來所學校任教,家室遭遇不測堅持不續絃,將六個子女撫養成人。由於歷史的原因和文化大革命衝擊,晚年仍孤身一人獨居陋室清苦窘困,令人酸澀,仍以極大熱情培育校內外學生,以繪畫服務於社會。1982年沈啓鵬當上南通市政協委員,遞交《建議改善劉子美的住房條件》提案,可惜沒到等政策落實,天不假年溘然長逝。劉子美不熟悉的事物不畫,不滿意的作品不脱手,生活再貧困也從不賣畫。在他的畫案上總有一張練八法的滿是墨跡的黑宣紙,直到八十歲還臨石濤山水手卷和書法,許多作品“寫於燈下“,住院期間甩手練腕力,還向往着去黃山。他有許多作品“沒畫完”,其原因或有來訪干擾,或年邁眼花難以一氣呵成,或等幹後再積墨、皴擦。更多的是有意要放一放,推敲斟酌再收拾。為辦八十歲個展,讓沈啓鵬為他整理、挑選展品,在他指導下一一鈐印,因卧牀而無法落款,致使展覽時部分作品有印無款。

劉子美人物紀念

為了紀念他,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成立了“劉子美美術教育研究所”和“子美大講堂”。 [1-2] 
劉子美墓,王個簃題寫碑名、沈啓鵬書墓誌銘 1998年 劉子美墓,王個簃題寫碑名、沈啓鵬書墓誌銘 1998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