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懸樑刺股

(漢語成語)

鎖定
懸樑刺股,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和《戰國策·秦策一》。 [1-2] 
這則成語以孫敬“頭懸樑”和蘇秦“錐刺股”的故事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語。 [1] 
中文名
懸樑刺股
拼    音
xuán liáng cì gǔ
近義詞
懸頭刺股三絕韋編囊螢映雪
反義詞
不求上進、不學無術遊手好閒
注    音
ㄒㄩㄢˊ ㄌㄧㄤˊ ㄘˋ ㄍㄨˇ [1] 
出    處
《太平御覽》《戰國策·秦策一》
語法功能
作定語

懸樑刺股成語出處

“懸樑”,出自《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1-2] 
“刺股”,出自《戰國策·秦策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 
後人把這兩則典故合成“懸樑刺股”這則成語。 [1] 

懸樑刺股成語故事

懸樑的故事 懸樑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賢士,叫孫敬,字文寶,非常喜歡學習,孜孜不倦,每天閉門從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地學習。
有時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如果讀書疲勞困倦,眼睛一閉上,睡着了,頭必然要低下來,那麼,懸在樑上的繩子就會拉起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這樣就能夠繼續讀書了。後來,孫敬終於成為當時有名的大學士。
這就是孫敬“頭懸樑”的故事。
“錐刺股”講的是蘇秦的故事。
刺股的故事 刺股的故事
戰國年間,蘇秦家境貧寒,他曾拜當時名學者鬼谷子為師,學得了一套治國平天下的理論經論,就想為國家效力。
那時秦惠文王勵精圖治,招賢才。蘇秦應前往,獻出他的治國安邦大計。秦惠文王未能採用他的計劃,他只得怏怏地回到洛陽。家中父母見兒子沒出息,連工作也找不着,直對他嘆氣,老婆更不用説,坐在紡車上織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餓得難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臉皮,向嫂嫂討一碗飯吃。嫂嫂對他也沒有好臉色,厲聲説:“還吃飯哪?連燒飯的柴火都沒有了!”蘇秦被駁斥得幾乎流出淚來。他回到自己房中,仰頭興嘆:“一個人貧窮的時候,妻不認為他是丈夫,嫂不認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認為他是兒子,我有什麼可説的呢!”
於是他更加發奮讀書,夜裏讀書睏倦的時候,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當然痛得睡不着覺了。就這樣夜以繼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後,蘇秦終於發達了,他在秦國獻出一統天下的政略沒有獲得成功,於是就立刻改變政略,説服山東六國(齊、楚、韓、趙、魏、燕)聯合起來結成了一條“合縱”的戰線,共同反抗秦國,不讓秦國出潼關一步。因此,蘇秦佩帶了六國相印,從楚國回趙,儀仗隊有幾里路那麼長,騎兵步卒,執戈持盾,圍繞在蘇秦座車之旁,車前車後,旌旗蔽天。各國諸侯派來的專使,隨節獲送,儼如一個國君出巡。當蘇秦車駕經過洛陽他的家門時,蘇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這副威儀,嚇得俯卧在地,頭都不敢抬。以前他們的那副勢利小人相現在都無影無蹤了。蘇秦回到趙國後,趙肅候立即封他為武安君。 [2] 

懸樑刺股成語寓意

懸樑刺股這一歷史典故表現了孫敬、蘇秦好學勤讀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穫的道理,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決心,目標明確。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  [3] 

懸樑刺股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懸樑刺股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作定語,用於形容刻苦學習,比喻人發憤努力學習。 [1] 
運用示例
明·徐霖繡襦記》第三十三出:“豈不聞古之人懸樑刺股,以志於學。” [1] 
明·湯顯祖牡丹亭·閨塾》:“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知道麼?懸樑刺股呢!” [4] 
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我懸樑刺股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1] 
參考資料
  • 1.    懸樑刺股的解釋|懸樑刺股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4-05]
  • 2.    陳忠梅主編.中華典故(三)[M].瀋陽:遼海出版社,2013:291-315
  • 3.    李新建 羅新芳 樊鳳珍.成語和諺語[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63-64
  • 4.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