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初起

鎖定
《初起》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此詩首句想像太陽初起的動人情景,次句轉寫自身盼日出之心切,三句寫作者處境艱難及生活艱苦,末句寫陽光偏照引發作者憤慨,表達了作者內心對光明的渴望,對幸福的追求。全詩心理刻畫細緻,意境奇特,風格婉曲。
作品名稱
初起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創作時間
853年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字    數
28

初起作品原文

初起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鐘後更迴腸。
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樑 [1] 

初起註釋譯文

初起詞句註釋

⑴咸池:神話中的東方水域。《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
⑵苦霧:即濃霧。語出鮑照舞鶴賦》:“涼沙振野,箕風動天,嚴嚴苦霧,皎皎悲泉。”
⑶照屋樑:語出宋玉神女賦》:“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樑。” [2] 

初起白話譯文

想象太陽正在咸池中沐浴,將要大放光芒,於是等待着太陽初升。可五更之後的情況再次讓人愁腸滿腹。
三年流寓巴山蜀地,長期在濃霧中度過,而太陽偏偏不為我這離家的人照亮屋樑。 [2] 

初起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當時李商隱流寓於巴、蜀一帶,長期處於陰雨綿綿、巴水苦霧的環境中,因此期盼初升的太陽。此詩即為此而作。 [2] 

初起作品鑑賞

初起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但不同於李商隱之前那些充滿了低沉憂傷的情調詩,這首卻充滿了對光明的追求與呼喚。
首句,以“想像”二字開頭,借用《山海經》“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的神話傳説,想像太陽初起之前在咸池沐浴,閃耀發亮的動人情景,表達詩人對太陽初升、天氣乍晴的期盼。次句轉入自身,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目睹日出之景,五更便起,無奈愁緒結腸。“更迴腸”,唯恐太陽不出,寫出盼望之切。一、二兩句寫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五更鐘後更迴腸”將盼望日出而無果的失望心情刻畫得淋滴盡致。
第三句“苦霧巴江”,寫作者處境艱難,瘴霧蔽日,潮濕陰暗,不見太陽;“三年”,寫詩人留滯巴江時間之長,生活艱苦。實為政治處境的曲折表達。末句“不為離人照屋樑”,陽光的偏照引發詩人的憤慨,也表達他內心對光明的渴望,對幸福的追求。三、四句敍述詩人的處境,長期滯留巴蜀、飽受歸家及南方瘴氣之苦,委婉中不乏怨意,撥雲見日的期待落空,詩人繼續處在苦霧之中,繼續期盼着“初起”。而太陽終有初起之日,也正因為如此,此詩哀而不傷。
詩人雖在現實中遭受種種壓抑、傷害,但並沒有泯滅對於光明的渴望,並希望終有一天,明媚的陽光能夠閃爍在他的頭上。 [2] 

初起名家點評

清代何焯:因(固)是兩川實事,亦自訴戴盆之怨也。又曰:深曲。(《李義山詩集輯評》) [3] 
清代姚培謙:此喻見棄於時之意。“日”喻君恩,“苦霧”喻排擯者。(《李義山詩集箋註》) [3] 
清代屈復:五更即望日出,乃日出而不照屋樑三年於茲矣。(《玉溪生詩意》) [3] 
清代程夢星:此在東川幕中感嘆流滯之作……玩起語“想象咸池”四字,則寄情遙遠可知,非專為蜀中漏天之諺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 [3] 

初起作者簡介

李商隱像 李商隱像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62
  • 2.    田秀麗解譯.李商隱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2-23
  • 3.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422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