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米波

鎖定
分米波屬於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其波長範圍在分米段附近,故而得名。
中文名
分米波
外文名
decimeter wave
頻率範圍
300MHz~3000MHz
分    類
微波
簡    稱
UHF
偏振性特徵
電場始終沿天線軸線方向振盪

分米波分米波特性

由於半波折合振子與半波偶極子的電磁輻射方向特性是相同的,我們可以通過討論振盪電偶極子的輻射方向特性來了解摺合振子輻射出的分米波輻射強度的角度分佈和偏振性。

分米波偏振性

振盪電偶極子輻射出的電磁波為橫磁波(即TM波),當距離振盪電偶極子足夠遠時,並且波是在無限大均勻介質(或是真空)中傳播時,可以視此時的電磁波為平面電磁波,平面電磁波是橫電磁波(即TEM波),橫波具有偏振特性。
由半波折合振子發射出的分米波,為線偏振波,其電場始終沿天線軸線方向振盪。若將接收天線沿不同的方向放置,通過檢測分米波在接收天線上激勵的電流強弱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瞭解到分米波電矢量的振動方向。

分米波射特性

由摺合振子輻射出的分米波其輻射強度沿天線軸線方向為零,在垂直軸線處變為最大,並且分米波輻射強度的增大是一個逐漸變緩的漸變過程。若將接收天線保持與發射天線平行並置於不同的位置,通過檢測分米波在接收天線上激勵起的電流變化來了解分米波輻射強度的方向性。

分米波傳播特徵

分米波同光波、x 射線、 射線一樣均為電磁波,該波動由電場和磁場交替組成,以光速向空間傳播。在真空中傳播時,傳播速度大約為3*108 m/s,並且分米波的電場強度矢量和磁場強度矢量都與傳播方向矢量垂直,三者構成右手螺旋系;波長λ、頻率υ和傳播速度c間的關係為:c = λ·υ。
分米波頻率範圍為300MHz~3000MHz。

分米波應用

分米波促進神經再生

周圍神經損傷後, 精湛的顯微外科修復技術雖為神經再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但神經功能的恢復多數情況下仍不理想。近年來, 就如何使受損的周圍神經功能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復,國內外已做了大量相關的研究工作,發現了一些對神經再生有促進作用的生物活性分子及相關藥物,在此基礎上的物理療法又成為周圍神經再生修復領域的又一研究熱點。有研究發現一些物理因子如電磁刺激作用、毫米波及調製中頻脈衝電等可促進周圍神經損傷後神經修復與再生。
分米波可增加局部血循環,抑制炎性反應,減輕神經周圍粘連、卡壓,進一步改善神經缺血、缺氧,為神經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環境,利於神經的修復與再生。分米波還可促進雪旺細胞增殖,加速損傷神經軸突再生及再髓鞘化、神經結構成熟,從而促進神經再生和功能恢復。 [1] 

分米波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分米波具有波長短,穿透力強,能穿透皮膚達7~9cm,其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已被證實。在熱效應作用下股骨頭微血管普遍擴張,血流速度加快,炎性介質減少;此外,熱效應可促進滲出液吸收,導致骨內壓下降,從而阻斷惡性循環,股骨頭的血液循環得以改善;而熱效應同時減輕髖關節周圍肌肉的痙攣,使髖關節疼痛減輕和關節活動度增加。其非熱效應刺激末梢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管張力降低,解除痙攣,股骨頭血液循環得以改善。觀察發現,分米波治療組臨牀和X線治癒率隨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期增加療效漸差,進一步證實分米波療效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分期關係密切,分期越早療效越好。 [2] 
參考資料
  • 1.    田德虎, 張英澤, 趙峯,等. 分米波促周圍神經再生機制的實驗研究[J]. 中國康復醫學雜誌, 2005, 20(4):261-263.
  • 2.    韓永台, 米立新, 李欣,等. 分米波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J]. 中國理療雜誌, 1999(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