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刁信德

鎖定
刁信德(1878~1958),族名振謙,原名慶湘,字信德 [1]  ,廣東興寧人,曾任上海聖約翰大學代理校長 [2]  、中華醫學會第4屆會長 [1]  [3]  ,是中華醫學會主要創建者之一 [1]  、近代高等醫學教育先驅,開創了我國近現代麻風防治事業和皮膚病學。 [1]  [3] 
刁信德,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博士學位。宣統三年留學美國,獲賓夕法尼亞大學衞生學博士和熱帶病學博士學位。民國4年(1915年)回國,歷任上海同仁醫院內科主任,上海紅十字會醫院院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教授、教務長、院長,同仁醫院、宏仁醫院主席董事等職。同時在上海開業行醫。刁氏學識淵博,醫術高明,在聖約翰大學醫學部執教30餘年,滬上不少名醫皆出其門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曾參與創建中華醫學會,被推選為第四屆會長。還先後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會長,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學會、中華健康協會和中華麻風救濟會會長。 [4-5] 
中文名
刁信德
別    名
族名振謙,原名慶湘,字信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58年
畢業院校
上海聖約翰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出生地
廣東興寧

刁信德人物生平

享譽上海灘的醫學大家
刁信德出生於光緒六年,即1880年,中華醫學會官網卻顯示其生於1878年。民國時期聲名顯赫的聖約翰大學是位於上海的一所教會大學,1909年,刁信德就是在這裏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留學任教的。1904年,他曾和同學顏福慶、龔美恩等報名赴南非約翰內斯堡金礦做過一年的礦務醫官。1911年,刁信德留學美國,獲賓夕法尼亞大學衞生學博士和熱帶病學博士學位。1915年回到祖國。
從美負笈歸來,刁信德一邊救死扶傷,一邊教書育人。他歷任上海同仁醫院內科主任,上海紅十字會醫院院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教授、教務長,同仁、宏仁醫院董事會主席等職。
1917年5月,刁信德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他還發起籌建上海中山醫院,兼任上海聖約翰小學校長。
刁信德曾兩次為陳賡大將秘密治療重傷,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他和伍連德等11人曾於1917年和1918年,兩次上書當時的國務院,要求中央設立專管醫事的行政機關。
1927至1931年,刁信德任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打破了該職長期由外國醫師擔任的慣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刁信德臨危受命,再次接任醫學院院長至1946年。其間,學校經費來源斷絕,師資物資缺乏,被迫搬遷,顛沛流離。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辦學,通過各種途徑增添設備,擴大招生,1942年的招生人數達到140名。
1946年,刁信德擔任聖約翰大學代理校長,骨科學家胡蘭生,中國醫學科學院首任院長江上峯,內科學家黃銘新,肺科學家刁友道(刁信德之子),內科學家、神經病學家吳潔,消化病學家、血吸蟲防治專家江紹基等名醫,皆出自刁氏門下。
1946年秋,刁信德聯合之江大學校長李培恩等著名人士,代表全國宗教界聯名發表對時局的意見,指出“應當立即停止內戰,進行和平協商;並恢復交通,整編軍隊,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實行民選,改組政府。” [1]  [6] 
中華醫學會的發起人之一
刁信德是中華醫學會的發起人之一,在我國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醫師團體是1886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國博醫會。為使中國能自主發展西醫,提升中國醫師的醫學素養,1915年2月5日,刁信德會同伍連德顏福慶俞鳳賓等7人聯名發起邀集醫學界愛國進步人士共21人在上海召開會議,宣佈成立中華醫學會,顏福慶任首屆會長。
在成立大會上,刁信德被推選為學會會計,並連任兩屆,後任第三屆副會長。1922年2月,刁信德擔任第四屆會長。刁信德兩年任期的中華醫學會組織壯大、學術進步、社會影響增強,經濟狀況向好。
會刊《中華醫學雜誌》創刊初期頁數不多,性質是醫學會機關刊物,大都贈送會員。刁信德任總編輯(任期1922至1925年)伊始,將季刊改為雙月刊,增加文章內容,提高發行量,漸成著名醫學學術期刊。他以總編輯之職扛起媒體的社會責任: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同年8月力撐《中華醫學雜誌》發表《五卅案件本會會員之出力》,文中對當局鎮壓學生表示強烈抗議。 [1] 
麻風防治事業的學術領袖
20世紀初,國內麻風病肆虐,一般診所不敢收留也無法醫治。刁信德於1915年在上海虹口醫院創立麻風病科,又設立“虹口皮膚病診療所”,每週三專診麻風。這是上海第一家麻風診所,也是上海乃至全國科學治療麻風的開端。他認真研究病例,用大楓子油注射劑治療,療效“口碑道載”,慕名投醫者眾。刁信德呼籲“從速廣建醫院,實施治療,以杜絕傳染”,並身體力行,建虹口皮膚病醫院、中華麻風療養院。1916年,他首次發現、驗證、報道了我國首例孢子絲菌病
據《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載:1926年,刁信德與鄺富灼、韓玉麟、鄔志堅等發起成立中華麻風救濟會,刁信德是首任副會長、第三屆會長,是公認的業界領袖。他利用在上層社會的影響奔走呼籲,或進行募捐,或向政府建言請求支持,或到各大學、社會團體講演。1934年2月7日晚,刁信德為籌建中華麻風療養院募捐,在上海福音電台發表《上海設立麻風院的需要》主題講演:“麻風人是我們的同胞”,“本人類互助之義,亟應力謀拯救,以盡天職”。這次活動成立了兩個募捐隊,刁信德與杜月笙分任隊長,兩隊開展募捐比賽,打動中外慈善人士紛紛解囊。1935年中華麻風療養院終於建成,刁信德任董事會理事。
刁信德協助同仁創辦了《麻風季刊》(中、英文),向全球發行。他還投入大量精力撰寫學術論文、舉辦展覽會普及麻風防治知識,經常到各醫院給予指導幫助。
1951年中華麻風救濟會改稱“中華麻風協會”,歸國家衞生部直轄,刁信德被推舉為理事長,成為全國麻風防治事業的領航者。1958年,刁信德逝世。 [1] 

刁信德人物成就

刁信德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前,已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國門初開的清末民初,他的足跡已踏上非洲、美國的國土行醫求學;他和醫學界的有識之士,發起創建了中華醫學會,並曾任會長;他是享譽上海灘的醫學大家,卻一生致力於救助處於社會最底層的麻風病人;他埋頭行醫無心政治,卻在國難當頭通電呼籲停止內戰。 [1] 

刁信德親屬成員

兒子:刁桂芳、刁桃芳、刁友道、刁友公 [1] 
女兒:刁友愛、刁友琴 [1] 
刁信德族名振謙,興城西郊刁屋有“一門三博士”(刁振謙、刁作謙刁敏謙)的美譽。 [1] 
《興寧河西刁氏族譜》記載刁信德有四子(桂芳、桃芳、友道、友公)一女(友愛),但根據其他資料記載,刁信德還有一女,名喚友琴,是上海貴族學校中西女塾的高材生。這或許是因為刁信德及其後裔定居上海等地,與家鄉多年無聯繫,以致族人修訂族譜時無法核實補缺。 [1] 

刁信德人物故居

新中國成立前,刁信德曾回鄉做屋,名叫“信德樓”,但沒住過,20世紀50年代以5000元價格賣給了刁姓族人,樓名也被改稱“綠梅園”。該建築早已人去樓空,荒廢多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