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紹基

鎖定
江紹基(1919年4月12日—1995年5月16日),江蘇無錫人,中國消化病學科奠基人之一、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終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4] 
江紹基於1945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上海宏仁醫院工作,先後擔任內科醫師、副院長;195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年調入仁濟醫院,先後擔任副院長、內科副主任;1978年曆任仁濟醫院醫學系二部副主任、名譽主任;1979年擔任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創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江紹基擔任首任所長和學科帶頭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5年5月16日去世 [1] 
江紹基長期從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及消化系疾病的研究 [1] 
中文名
江紹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19年04月12日
逝世日期
1995年05月16日
畢業院校
上海聖約翰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臨牀胃腸病學》
《臨牀肝膽病學》
主要成就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性    別

江紹基人物生平

江紹基
江紹基(3張)
1919年4月12日,江紹基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1937年,從無錫中學畢業。
1938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
1942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5] 
1945年2月,從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上海宏仁醫院工作,擔任內科醫師。
1954年2月—1957年2月,擔任上海宏仁醫院副院長。
195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7年2月,調入仁濟醫院,先後擔任副院長、內科副主任(1957年2月至1978年2月)。
1978年1月,歷任仁濟醫院醫學系二部副主任、名譽主任(至1995年5月)。
1979年1月,擔任上海市免疫研究所副所長。
1984年,創立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擔任首任所長和學科帶頭人,隨後又成立衞生部消化內科重點實驗室。
1994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隸屬於醫藥與衞生工程學部 [1] 
1995年5月16日,去世。

江紹基主要成就

江紹基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江紹基長期從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及消化系疾病的研究,提出並證實血吸蟲病侏儒症經治療可生長髮育,率先在乙結腸鏡下觀察血吸蟲病的結腸病理變化,主編中國最早的血吸蟲病專著《血吸蟲與血吸蟲病》;研究慢性胃炎發病特點、機制及分型,率先研究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HP的關係;首先建立狼犬胃癌模型,研究維生素與胃癌的關係,發現葉酸有抗ENNG的致癌作用,應用葉酸、硒及維甲酸進行胃癌前病變誘導分化,為防治胃癌開闢了新途徑 [1] 
江紹基創辦的仁濟醫院消化學科亞專業齊全,尤其在消化道腫瘤、慢性肝病、消化系統心身疾病等診斷和防治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6] 
  • 學術論著
江紹基主編中國首部《臨牀肝膽病學》和《臨牀胃腸病學》,副主編《血吸蟲和血吸蟲病》《內科理論與實踐》,參與編寫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一教材《內科學》,創辦和主編《中華消化雜誌》《國外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並擔任《斯堪的那維亞胃腸病雜誌》中文版主編和4種國際醫學雜誌的編委,共發表論文200餘篇 [1]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58.10
《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
江紹基,徐家裕編著
科技衞生出版社
1959.07
《臨牀肝臟病學》
江紹基等編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1964.10
《肝臟病學進展 1964》
黃銘新主編;江紹基等編寫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1.12
《臨牀胃腸病學》
江紹基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03
《常見惡性腫瘤研究進展叢書.4 胃癌》
蕭樹東,江紹基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12
《臨牀肝膽系病學》
江紹基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04
《斯堪的那維亞胃腸病學雜誌 '93.4 中文版》
江紹基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6.06
《家庭醫學百科》
江紹基等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江紹基人才培養

1984年,江紹基和蕭樹東共同創建了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1990年被批准為國家教委內科消化重點學科;1991年被確立為臨牀醫學博士後流動站;1994年經衞生部評審成立衞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 [1] 

江紹基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9年
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1992年
全國衞生系統模範

1994年12月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醫藥與衞生工程學部)

江紹基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9年
第五、第六、第七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7] 

衞生部醫學委員會內科專題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消化病學會主任委員

江紹基個人生活

  • 抗美援朝
1952年2月,當時33歲的江紹基被批准加入上海市醫務工作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抵達吉林長春參加了嚴格的軍醫技能培訓。為了面對更多複雜的戰況和殘酷的戰爭,保護醫療隊員自己在戰場救護過程中的生命安全,當時的軍醫培訓內容非常多且嚴格,涵蓋了戰地救護、包紮止血、消毒滅菌等方方面面,特別是針對實際情況,加強了燒傷凍傷的處理以及各種火器傷、貫穿傷的處理等,甚至為了防止敵人突然破壞,醫護人員還接受了包括細菌戰、化學戰、核戰爭的防護和急救內容的緊急培訓。除了醫療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外,醫護人員還必須接受嚴格的軍事和體能訓練,一心報國的江紹基與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們如飢似渴地學習和訓練。
1952年6月,江紹基進入朝鮮正式開展戰地救護工作。當時,每一場戰鬥都有傷員從前線陣地上被送到醫療所,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傷勢嚴重、生命垂危的重傷員。江紹基日夜不停地救治傷員,換藥、包紮、清創、縫合,甚至還幫助護士給重傷員餵飯、擦身……雖是一名內科醫生,但外科的基本救治技能他也能嫺熟掌握應用。
江紹基在朝鮮戰場第一線工作一直到1952年8月,在朝鮮戰場,江紹基發揮自己在寄生蟲病防治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積極參加清潔水源、消毒防疫等工作,在當時非常惡劣的戰地條件下,千方百計保障志願軍戰士們的生命健康。他在朝鮮工作了三個月,積極救治受傷軍民,與志願軍指戰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4] 
  • 家庭關係
兒子:江堯湖。 [4] 

江紹基人物評價

江紹基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參加血吸蟲防治工作;二是創建仁濟醫院內科消化學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進行慢性胃炎、胃癌方面的臨牀研究工作 [3] (新民晚報評)
江紹基為發展中國醫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國內外同道們的普遍尊敬和欽佩 [5]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評)

江紹基後世紀念

  • 江紹基院士消化病教育發展基金會
2019年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召開“江紹基院士消化病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儀式暨紀念江紹基院士誕辰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