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東軍分區

鎖定
冀東軍分區(1945年11月),以冀熱遼軍區機關一部組建冀東軍區機關,為三級軍區,下轄:第14、15、16、17、18軍分區和第11旅。第11旅在1946年3月撤消,所轄各團仍歸14軍分區。
中文名
冀東軍分區
創建時間
1940年4月

冀東軍分區建置沿革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召開擴大的幹部會議,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研究總結冀東的工作和以後的任務。會議認為:冀東雖初步形成兩大塊游擊區,但基本區仍處於東西部被日偽軍分割狀態,玉田縣大部分地區還沒開闢,只有薊縣遵化縣邊界局部地區可作為東西部之通道,整個基本區成葫蘆形狀,今後任務是把東西兩塊游擊區連成一片。
4月10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書記彭真在這次會上作了題為《堅持和鞏固各根據地的方針政策等問題》的報告,指出:冀東抗日遊擊根據地,應鞏固地發展,要鞏固已有的遊擊根據地,創造新的更多的遊擊根據地,併力求聯繫,進而形成大塊區域。
5月5日起,為摧毀剛剛建立起來的東西兩塊抗日遊擊根據地,消滅抗日武裝力量,日偽軍集中4000多兵力進行“掃蕩”。一路千餘兵力,從遷安縣喜峯口出動,“掃蕩”豐灤遷地區。一路千餘兵力,從遵化縣玉田縣豐潤縣出動,“掃蕩”豐玉遵地區。在冀東西部地區,2000多日偽軍“掃蕩”薊平密地區。
與此同時,駐偽滿地區的日偽軍及駐偽蒙疆地區的日軍第二獨立混成旅,也集結兵力到長城線上,與華北方面日偽軍相配合,對“滿洲國”與冀東交界地區反覆進行“討伐”。日偽軍在發動“掃蕩”進攻同時,修築碉堡和公路,增設據點,企圖分割、封鎖冀東遊擊區和遊擊根據地。此時,分散在遊擊根據地的游擊隊,英勇頑強的展開反“掃蕩”鬥爭。在反“掃蕩”的嚴重關頭,八路軍第十二團主力到達冀東。
1939年秋,去平西整訓的抗聯隊伍和八路軍第一支隊,同年年底,在平西根據地按八路軍序列編成第十二團。
1940年1月,由團長陳羣率先遣隊返回冀東。夏初,第十二團主力和單德貴支隊共千餘人,由冀東區黨分委書記兼政委李楚離和十三支隊參謀長曾克林率領開赴冀東,即刻投入反“掃蕩”鬥爭。據統計,自5月5日至6月10日,冀東軍民在反“掃蕩”鬥爭中,與日偽軍作戰47次,斃傷日偽軍1500多人。
1940年7月25日,由於游擊區和武裝力量的擴大,為適應冀東抗日鬥爭形勢的需要,冀東奉命撤銷挺進軍第十三支隊番號,成立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仍歸挺進軍指揮。李運昌為司令員,包森為副司令員,李楚離為政治委員,曾克林為參謀長,劉誠光為政治部主任。
同時,部隊進行整編,原來9個遊擊總隊,一部分充實第十二團,大部分編成第十三團,包森兼任十三團團長和政委。單德貴支隊建制仍保留(年底編入第十三團)。整編後,第十二團在冀東東部地區活動,第十三團在西部地區活動。從此,冀東地區初步實現了由多股小股游擊隊發展成大股游擊隊的計劃。同時,在各縣、區着手建立基幹游擊隊,以支持地方工作和配合兩個主力團作戰。 [1] 

冀東軍分區基本區的形成

部隊整編完畢和反“掃蕩”作戰告一段落後,冀東區黨分委落實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將東西兩片遊擊根據地連成一片的指示,利用青紗帳季節,由東西兩線向日偽軍主動出擊。白草窪戰鬥首戰告捷,拉開了出擊的序幕。
7月28日,包森、曾克林指揮第十二團和第十三團各一部,將侵入盤山進行“討伐”的日本關東軍武島騎兵中隊(號稱“常勝軍”)70餘人,全部殲滅在盤山西麓白草窪,開創了冀東武裝力量全建制地殲滅日軍勁旅的戰例。白草窪戰鬥後,包森率十三團沿薊運河南下平原地區,曾克林率第十二團第一營向東部地區挺進,連克玉田縣鴉鴻橋、窩洛沽,豐潤縣三女河、任各莊等偽軍據點。此時,先期到達東部地區的第十二團團長陳羣率十二團另一部夜襲開灤偽礦警隊。
8月,為粉碎日軍徹底摧毀抗日根據地、除去其南進後顧之憂的圖謀,打破其“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八路軍在華北發動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進攻的主要目標是正太路,同時平漢、同蒲、白晉、平綏、北寧各線也配合行動。
8月下旬起,冀東各武裝力量向北寧鐵路及各地據點廣泛出擊。
8月22日,八路軍第十二團包圍開灤趙各莊礦、唐家莊礦和北寧線上的古冶車站。各據點的日軍均被擊斃,偽軍和警察全部被繳械。9月初,在唐(山)豐(潤)公路上的任各莊設伏,全殲日軍200多名。
接着,在任各莊東面的金莊、常莊等地斃傷日偽軍300多名,連續攻克唐山郊區的曹家口、張官屯等據點,一度攻入唐山市內,給日偽軍以很大威脅。
隨後,李運昌率第十二團一部和豐灤遷聯合縣基幹隊進入遷安縣灤縣盧龍縣邊界地區,先後攻克安各莊、九百户及北寧線上的雷莊、卑家店等據點,初步打開了遷灤盧地區局面。
與此同時,冀東區黨分委派出幹部和一支40多人的游擊隊深入北寧鐵路以南地區活動。包森率第十三團和第三支隊在薊縣平谷縣三河縣遵化縣等地出擊。在此期間,冀東民眾萬餘人積極進行破交活動。
8月22日至24日,唐山地區民眾在主力部隊掩護下,將北寧鐵路開平至古冶段及公路、橋樑大部分破壞,使北寧鐵路數次中斷。遷青平地區的民眾在喜峯口至平泉,董家口至青龍、寬城至東大地的公路上,挖路溝、割電線、砍電杆,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作戰。
11月下旬,在遷安、灤縣、盧龍三縣邊界地區,建立遷灤盧聯合縣辦事處,下轄路南路北兩個區,成為後來向灤河以東、北寧鐵路以南地區發展的前進基地。
西部薊平密聯合縣向北伸展至平谷、密雲縣、興隆縣深山區,向南伸展至薊縣平原和三河、寶坻地區。這樣就將被日偽軍分割的東西兩大塊游擊區聯結起來,形成了地跨11個縣的廣大游擊區。在這廣大游擊區中創造了多塊較鞏固的遊擊根據地,形成了冀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基本區。在此期間,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力量均得到發展。
1940年秋,冀東抗日武裝發展到3720人,其中兩個主力團2800人,縣、區游擊隊920人,已經能夠在必要時集中兵力形成拳頭,有力打擊日偽軍的進攻。
10月下旬日偽軍集結6000多人,對豐灤遷和西部遊擊根據地進行“掃蕩”,兩個主力團在地方武裝力量配合下,給予日偽軍強有力的反擊。僅11、12兩個月中,就作戰30多次,殲滅日偽軍600多名,勝利地保衞了遊擊根據地。

冀東軍分區成果

隨着大塊基本區的形成,各方面工作均有迅速進展。
1940年底,冀東區已建立7個抗日聯合縣委和縣政權,除新建的遷灤盧聯合縣外,其餘6個縣能徵收糧款的村莊已有3000多個,人口110萬。全區共產黨員發展到6000人。為了加強領導,冀東區黨分委於年底分設東、西兩個地委,東部地委書記周文彬,西部地委書記李子光(後為趙觀民)。

冀東軍分區優秀人物

7月28日,灤縣下尤各莊戰鬥中,工人階級的傑出戰士、著名的抗日英雄節振國節振國,山東武城人(今屬河北故城縣),幼年隨父逃荒到唐山,在開灤趙各莊煤礦做工。他為人剛直不阿,濟困扶危。
1938年,開灤五礦同盟大罷工中,被推選為糾察隊隊長。他不畏強暴,刀劈日本憲兵的事蹟轟動唐山。
當年7月,他帶領部分礦工參加了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被任命為李運昌部直屬工人特務大隊大隊長。抗聯隊伍西撤後,他率部在腰帶山一帶堅持遊擊活動。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節振國在戰鬥中機智勇敢,一貫身先士卒。犧牲前,他的事蹟受到了毛澤東的稱讚。他犧牲後,周恩來指示文藝工作者要創作宣傳節振國的作品。當年節振國的事蹟被刊登在《中國工人》刊物上,在解放區廣為流傳。不幸犧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