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後臨朝

鎖定
六後臨朝,是東漢時期出現的政治局面。 [1]  [3]  東漢王朝從章德竇皇后開始,先後有和熹鄧皇后安思閻皇后順烈梁皇后桓思竇皇后靈思何皇后共六後臨朝,是中國歷史上母后臨朝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朝代。 [2] 
中國歷史上女主幹政屢見不鮮,其中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莫過於東漢。據《後漢書》記載,“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臨朝者六後。” [3]  東漢一朝,先後六後臨朝,構成了東漢政治生活的顯著特徵。 [8] 
東漢六後臨朝時,並無“垂簾”之舉 [16]  ,而是親臨前殿朝見羣臣,太后坐東面,少帝坐西面,羣臣奏事上疏,皆為兩通,一通詣太后,一通詣少帝。 [4]  六位臨朝的皇太后對東漢歷史的發展或多或少都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延續漢室,調和矛盾,任賢用能,輔佐皇帝,勤儉為政,發展教育等方面。 [8] 
東漢的六位臨朝皇后均被列入帝王本紀,見於《後漢書·本紀·皇后紀》。 [6] 
中文名
六後臨朝
發生時間
88年 至 189年 [1] 
發生地點
東京(今河南洛陽) [3]  [11] 
主要人物
章德竇皇后
主要人物
和熹鄧皇后
安思閻皇后
順烈梁皇后
桓思竇皇后 展開

六後臨朝六後列表

六後臨朝表圖
姓氏
諡號
臨朝時間
受其操縱的皇帝
臨朝身份
章帝竇皇后
章德
章和二年(88)-永元四年(92)共5年
漢和帝
皇太后
和帝鄧皇后(鄧綏
和熹
元興元年(105)-永寧二年(121) 共17年
漢殤帝、漢安帝
皇太后、女君 [10] 
安帝閻皇后(閻姬
安思
延光四年(125)
北鄉侯劉懿
皇太后
順帝梁皇后(梁妠
順烈
建康元年(144)-和平元年(150) 共7年
漢衝帝、漢質帝、漢桓帝
皇太后
桓帝竇皇后(竇妙
桓思
永康元年(167)-建寧元年(168) 共1年
漢靈帝
皇太后
靈帝何皇后
靈思
中平六年(189)
漢少帝劉辯
皇太后

六後臨朝臨朝形式

東漢時期太后攝政形式一般是:太后攝政時,親臨前殿,朝見羣臣,太后坐東面,少帝坐西面,羣臣奏事上疏,皆為兩通,一通詣太后,一通詣少帝, [4]  這種形式被學者稱為“兩君制”。 [5] 
但也出現過特殊情況,據《後漢書》記載,鄧太后攝政期間,漢安帝曾“未臨朝”,由鄧太后獨自臨朝 [12] 時人稱鄧太后為“鄧太皇”。 [13] 
東漢太后臨朝並無“垂簾”之舉,也就是説東漢太后臨朝,不需要垂簾,最早為了臨朝聽政而垂簾的是東晉康帝的皇后褚蒜子 [16] 
東漢六後臨朝的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北宋仁宗時期,羣臣商議太后劉娥臨朝禮儀,提出了按照“東漢故事”,以“太后坐左,帝坐右”的方案,最終得到採納實行。 [14]  [15] 

六後臨朝相關配置

六後臨朝女騎兵

女騎,是東漢時期皇后宮中所設立的女性騎兵。東漢時期的女子會在皇后宮中充當騎兵儀仗隊的角色,《後漢書》載“中宮(皇后之宮)署令一人……女騎六人。”
女騎大多數時候還是陪同皇后出巡,以壯行威。“皇后出,……女騎夾轂。”女騎兵還會在葬儀中出現,“永平七年,陰太后崩,……太后魂車,……女騎夾轂悉道。”
由於東漢禮教嚴格,女騎兵護送皇后出行更為方便,因此女子受訓為騎的情況才會出現。 [1] 

六後臨朝女尚書

東漢還設立了女尚書,在臨朝的皇太后身邊掌管批閲奏章和文書。 [7]  在臨朝太后的信任下,女尚書們多次出宣詔書命令,有所封拜。 [9] 

六後臨朝後世影響

東漢六後臨朝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東晉晉成帝時,羣臣上書勸諫明穆太后庾文君依照東漢和熹皇后故事,臨朝攝政,公卿奏事稱皇太后陛下。 [18]  後來晉穆帝時,蔡謨等大臣又上奏説:“漢和熹、順烈,並亦臨朝,近明穆故事,以為先制”,勸褚太后臨朝稱制。 [17] 
北魏時,侍中崔光勸諫胡太后效仿東漢和熹鄧後薦祭故事; [19]  唐朝時,武則天臨朝,正處於李唐皇室衰敗之期,於是她便效法東漢和熹皇后鄧綏從權之制。 [20] 
北宋仁宗時期,羣臣商議太后劉娥臨朝禮儀,提出了按照“東漢故事”,以“太后坐左,帝坐右”的方案,最終得到採納實行。 [14]  [15] 
晚清時,尚書沈兆霖、趙光上疏勸諫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效法前朝傑出皇太后垂簾聽政,提出“伏查漢和熹鄧皇后順烈梁皇后,晉康獻褚皇后,遼睿智蕭皇后皆以太后臨朝,史冊稱美”。 [21] 
參考資料
  • 1.    高瑞琴. 秦漢婦女社會活動研究[D].西北師範大學,2022
  • 2.    謝強.李賢注《後漢書》的學術與政治因素[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9):151-153.
  • 3.    《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後。”
  • 4.    東漢·蔡邕《獨斷》:“後攝政,則後臨前殿,朝羣臣,後東面,少帝西面,羣臣奏事上書,皆為兩通,一詣太后,一詣少帝。”
  • 5.    論中國封建統治中的“兩君制”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4-01-08]
  • 6.    後漢書全文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4-01-08]
  • 7.    女尚書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4-01-08]
  • 8.    沈宏.東漢“干政”皇后作用初探[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1):37-42.
  • 9.    《資治通鑑·卷五十六·漢紀四十八》:“諸女尚書旦夕在太后側……太后信之,數出詔命,有所封拜。”
  • 10.    《後漢書·卷八十七》:“和熹以女君親政”。
  • 11.    《帝王世紀·第八》:“建武元年(公元25年),始都洛陽,故成周之舊基,城東西六里一十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是以時人謂洛陽為東京。”
  • 12.    《後漢書·志·天文中》:“是時,安帝未臨朝,鄧太后攝政。”
  • 13.    《後漢書·志·五行一》:“時,鄧太皇專政。婦人以順為道,故《禮》“夫死從子”之命。今專主事,此不從而僭也。”
  • 14.    《宋史·列傳·卷六十九》:“仁宗立,遷禮部尚書。羣臣議太后臨朝儀,曾請如東漢故事,太后坐帝右,垂簾奏事,丁謂獨欲帝朔望見羣臣,大事則太后召對輔臣決之,非大事令入內押班雷允恭傳奏禁中,畫可以下。曾曰:"兩宮異處,而柄歸宦官,禍端兆矣。"謂不聽。既而允恭坐誅,謂亦得罪。自是兩宮垂簾,輔臣奏事如曾議。”
  • 15.    《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五》:“先是羣臣議太后臨朝儀,王曾援東漢故事,請五日一御承明殿,太后坐左,帝坐右,垂簾聽政。”
  • 16.    03 中國古代各朝女主的理政與臨朝  .河南省第一家數字報刊[引用日期2024-05-08]
  • 17.    《晉書·列傳·第二章》:“康獻褚皇后,諱蒜子……及穆帝即位,尊後曰皇太后。時帝幼衝,未親國政。領司徒蔡謨等上奏曰:“……漢和熹、順烈,並亦臨朝,近明穆故事,以為先制。臣等不勝悲怖,謹伏地上請。乞陛下上順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協天人,則萬邦承慶,羣黎更生。”太后詔曰:“……輒敬從所奏。”於是臨朝稱制。”
  • 18.    《晉書·后妃傳》:“明穆庾皇后,諱文君……及成帝即位,尊後曰皇太后。羣臣奏:天子幼衝,宜依漢和熹皇后故事。辭讓數四,不得已而臨朝攝萬機。後兄中書令亮管詔命,公卿奏事稱皇太后陛下。”
  • 19.    《北史·列傳·第一》:“太后欲以幃幔自鄣,觀 三公行事。重問侍中崔光,光便據漢和熹鄧後薦祭故事。太后大悦,遂攝行初祀。 ”
  • 20.    《舊唐書·志·卷二》:“則天太后總禁闈之政,藉軒台之威,屬皇室中圮之期,躡和熹從權之制。”
  • 21.    《清史稿·列傳·卷一百七十七》:“尚書沈兆霖、趙光上疏曰:“我朝從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典……為今日計,正宜皇太后親操出治威權,庶臣工有所稟承,命令有所諮決,不居垂簾之虛名,而收聽政之實效。準法前朝,憲章近代,不難折衷至當。伏查漢和熹鄧皇后、順烈梁皇后,晉康獻褚皇后,遼睿智蕭皇后皆以太后臨朝,史冊稱美。”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