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437年

鎖定
437年,丁丑年(牛年),南朝宋元嘉十四年,北魏太延三年,北涼承和五年,趙廣泰始六年,仇池建義二年。
中文名
437年
紀    年
丁丑年南朝宋元嘉十四年等
中國大事件
趙廣投降劉宋程道養被處死
大事件二
辛卯,大赦

目錄

437年本年年表

中國大事件 智猛(公元四世紀前後—453年),雍州新豐人。問海外道人説天竺有釋迦遺蹟以及《方等》諸經,遂生求法之心。於是偕法勇、普道等人西遊,歷流沙至於闐,西南行二十里,始登葱嶺而九人退還;不久,一人又道死。智猛僅與四人共度雪山,遍遊諸國至印度。智猛自姚秦弘始六年(公元403年)出發,至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得與曇纂一人同歸,在外竟達三十七年之久。他偕梵本甚多,最著名的是《僧祗律》和《大涅盤經》等;著《西行外國傳》,見隋唐《經籍志》,惜以亡佚。
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裏,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又載:“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
公元437年趙廣投降劉宋,程道養被處死。
智猛譯出《泥洹經》二十卷(公元437年)。
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太武帝拓跋燾董琬等出使西域。琬等使還京師後在陳述西域情況時,首次明確地提出西域的地理分區。據《北史·西域傳》記載其説為:
西域自漢武帝時五十餘國。後稍相併,至太延(公元435—440年)中為十六國。分其地為四域:自葱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葱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建福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第二年(公元437年)拜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改封西平王
契丹人與庫莫奚分開,經過半個世紀的休養生息,元氣漸復,開始與北魏建立聯繫。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三年(公元437年),契丹遣使朝獻,從而首次被載入史冊。
南北朝劉宋時,比丘尼法盛,清河人。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已過七十歲,在金陵建福寺出家。
公元437年譯成中文的《入大乘論》中初次提到十六羅漢
公元437年,赫連氏後裔爭權內訌,北魏乘機滅之。大夏國政權雖被消滅,但其城仍被利用。
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宋元帝封馮業為新會郡太守,懷化侯,享世襲。
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了控制北涼,便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為妻。
鎏金銅佛坐像現藏於日本東京永青文庫的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韓謙造鎏金銅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所發現紀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銅佛像
嘎仙洞位於內蒙古鄂倫春境內,它是北魏統治者始祖拓跋鮮卑的發源地。洞口左側石壁上刻有北魏大臣李敞於公元437年來此祭奠的碑文。
公元437年,檀道濟冤死之後,鮮卑人驚喜萬狀,齊道:“道濟死,吳兒不足畏也!”自此鮮卑人便不再視南朝若豺虎,經常南犯,南朝的實力在與北朝長期混戰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再無力北伐,勉強自保而已。
公元437年,北涼沮渠牧犍向南朝劉宋進獻各類書籍一百五十四卷,其中多數是涼州人的著作。
歐洲大事件
法國里昂在公元437年,埃提烏斯與西哥特王提奧德里克(Theoderic)的戰爭中,布勒達和阿提拉的部下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兩國的友誼不過是表面現象,匈人這樣做其實只是為了錢。
公元437年,居住在低地德國的三支日耳曼部落侵犯不列顛。他們是盎格魯人(Anglo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用了約150年的時間,把島上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Celts)幾乎斬盡殺絕。
公元437年,羅馬帝國聯合匈奴人消滅了勃艮第的王國,但不久勃艮第人又以里昂為中心重建了他們的王國。
其他大事件
洪都拉斯科潘遺址洪都拉斯科潘一處瑪雅文化遺蹟中的鹿形容器內發現的一個杏仁大小的巧克力殘渣,年代在公元437年左右,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巧克力。
公元437年,科潘王朝的創建者“太陽神”格林去世。
公元437年前後,厭噠人跨過阿姆河進入吐火羅斯坦,滅亡了在此殘存的寄多羅貴霜,並進而侵略波斯、北印度,此後勢力強大,威鎮西域,不再向柔然稱臣。

437年大事

十四年(丁丑,公元437年)
(1)春,正月,戊子,魏北平宣王長孫嵩卒。
(1)春季,正月,戊子(十二日),北魏北平王長孫嵩去世。
(2)辛卯,大赦。
(2)辛卯(十五日),劉宋實行大赦。
(3)二月,乙卯,魏主如幽州。三月,丁丑,魏主以南平王渾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鎮和龍。己卯,還宮。
(3)二月,乙卯(初九),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幽州。三月,丁丑(初二),拓跋燾任命南平王拓跋渾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鎮守和龍。己卯(初四),拓跋燾回宮。
(4)帝遣散騎常侍劉熙伯如魏議納幣,會帝女亡而止。
(4)劉宋文帝派遣散騎常侍劉熙伯出使北魏,商量公主出嫁的事宜。正巧公主去世,因而停止。
(5)夏,四月,趙廣、張尋、梁顯等各帥眾降;別將王道恩斬程道養,送首,餘黨悉平。丁未。以輔國將軍周籍之為益州刺史。
(5)夏季,四月,益州叛民領袖趙廣、張尋、梁顯等人帥眾投降了朝廷。別將王道恩斬殺了程道養,送程道養的人頭進京,程道養的餘黨被平定。丁未(初二),劉宋朝廷任命輔國將軍周籍之為益州刺史。
(6)魏主以民官多貪,夏,五月,己丑,詔吏民得舉告守令不如法者。於是奸猾專求牧宰之失,迫脅在位,橫於閭里;而長吏鹹降心待之,貪縱如故。
(6)北魏國主拓跋燾認為地方郡守、縣令大多貪贓枉法。夏季,五月,己丑(十五日),拓跋燾下詔,命令官吏和百姓可以檢舉告發地方郡守、縣令貪污不法的行為。從此,地方一些地痞流氓乘機專挑地方官的過失,威脅要挾在位的地方官,在民間橫行。地方官則自低身分對待這些人,照樣貪贓枉法。
(7)丙申,魏主如雲中。
(7)丙申(二十二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雲中。
(8)秋,七月,戊子,魏永昌王健等討山胡白龍餘黨於西河,滅之。
(8)秋季,七月,戊子(十五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等討伐山胡部落酋長白龍的餘黨所據守的西河,徹底消滅了他們。
(9)八月,甲辰,魏主如河西;九月,甲申,還宮。
(9)八月,甲辰(初一),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河西。九月,甲申(十二日),拓跋燾回宮。
(10)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渾王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10)丁酉(二十五日),拓跋燾派使臣出使吐谷渾汗國,封新即位的吐谷渾可汗慕容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為西平王
(11)冬,十月,癸卯,魏主如雲中;十一月,壬申,還宮。
(11)冬季,十月,癸卯(初一),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雲中。十一月,壬申(初一),回宮。
(12)魏主復遣散騎侍郎董琬、高明等多齎金帛使西域,招撫九國。琬等至烏孫,其王甚喜,曰:“破落那、者舌二國皆欲稱臣致貢於魏,但無路自致耳,今使君宜過撫之。”乃遣導譯送琬詣破落那,明詣者舌。旁國聞之,爭遣使者隨琬等入貢,凡十六國,自是每歲朝貢不絕。
(12)北魏國主拓跋燾再次派遣散騎侍郎董琬、高明等攜帶大批金銀綢緞出使西域,招撫西域九國。董琬等人來到烏孫,烏孫國王大為歡喜,説:“破落那、者舌二國,也都想向魏國稱臣進貢,可是沒有門路可以表達自己的意向,如今你們應繞道前往安撫他們。”於是,烏孫國王特派嚮導兼翻譯送董琬前往破落那,高明前往者舌。鄰近其他國家聽到這個消息,也爭先恐後地派遣使臣,隨同董琬等人一道向北魏進貢,共有十六國之多。從此以後,西域各國每年都到北魏朝貢,從不停止。
(13)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河西王牧犍,河西王遣宋繇奉表詣平城謝,且問公主所宜稱。魏主使羣臣議之,皆曰:“母以子貴,妻從夫爵。牧犍母宜稱河西國太后,公主於其國稱王后,於京師則稱公主。”魏主從之。
(13)北魏國主拓跋燾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北涼沮渠牧犍。沮渠牧犍派右相宋繇攜帶奏書前往平城謝恩,並請教將來怎麼稱呼武威公主拓跋燾讓大臣們討論,都説:“母以子貴,妻隨夫爵。沮渠牧犍的母親應稱為河西國太后,武威公主在河西國內應稱作王后,在京師則仍舊稱為公主。”拓跋燾同意。
初,牧犍娶涼武昭王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與其母尹氏遷居酒泉。頃之,李氏卒,尹氏撫之,不哭,曰:“汝國破家亡,今死晚矣。”牧犍之弟無諱鎮酒泉,謂尹氏曰:“後諸孫在伊吾,後欲就之乎?”尹氏未測其意,紿之曰:“吾子孫漂盪,託身異域;餘生無幾,當死此,不復為氈裘之鬼也。”未幾,潛奔伊吾。無諱遣騎追及之,尹氏謂追騎曰:“沮渠酒泉許吾歸北,何為復追!汝取吾首以往,吾不復還矣。”追騎不敢逼,引還。尹氏卒於伊吾。
當初,沮渠牧犍西涼武昭王李的女兒為妻。現在,北魏的公主下嫁,李氏與她的母親遷居酒泉。不久,李氏去世,她的母親尹氏撫摸她的屍體,卻不曾慟哭,説:“你國破家亡,今天才死,太晚了。”當時,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鎮守酒泉,對尹氏説:“您的幾個孫兒都在伊吾,您是否打算投奔他們去呢?”尹氏沒有揣測出沮渠無諱的真實用意,就欺騙他説:“我的子孫們到處逃亡,流落天涯,在他鄉異域寄身。我還能活幾天,就死在這兒吧,不再去當遊牧地區的野鬼了。”不久,尹氏偷偷地投奔伊吾。沮渠無諱派騎兵追上了她,尹氏對追趕她的騎兵説:“沮渠無諱允許我回到北方,為什麼還要派兵追趕。你拿我的人頭回去交差吧,我不會再回去了。”追兵不敢逼迫,只好返回。尹氏在伊吾去世。
牧犍遣將軍沮渠旁周入貢於魏,魏主遣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其侍臣衣服,並徵世子封壇入侍。是歲,牧犍遣封壇如魏,亦遣使詣建康,獻雜書及敦煌趙所撰《甲寅元歷》,並求雜書數十種,帝皆與之。
沮渠牧犍派將軍沮渠旁周向北魏進貢。北魏國主拓跋燾派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賞北涼侍從臣僚衣服,並徵召北涼世子沮渠封壇到京師平城充當人質。這一年,北涼王沮渠牧犍派遣沮渠封壇到平城。同時也遣使前往劉宋都城建康,呈獻各種書籍以及敦煌人趙撰寫的《甲寅元歷》,並索取雜書數十種,文帝都滿足了他們。
李順自河西還,魏主問之曰:“卿往年言取涼州之策,朕以東方有事,未遑也。今和龍已平,吾欲即以此年西征,可乎?”對曰:“臣疇昔所言,以今觀之,私謂不謬。然國家戎車屢動,士馬疲勞,西征之議,請俟他年。”魏主乃止。
北魏尚書李順從北涼回國,拓跋燾問他説:“你當年提出的攻取北涼的計劃,我當時因為正對燕國用兵,沒有來得及實行。如今和龍已經平定,我打算立即在年內西征,你看怎麼樣?”李順回答説:“我當年説的那番話,用今天的形勢來驗證,我自以為沒有錯誤。但是國家頻頻興兵,東征西討,士卒和戰馬都疲勞不堪,西征的計劃,還是請推遲幾年再説。”拓跋燾同意了。